申倩倩 賀彥平 馬雪梅

摘 要 數字人文成為了今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熱點,尤其是美國等國家對此領域研究較為深入。文章選取國際先進的馬里蘭數字人文研究所作為研究樣本,運用網頁調研法、文獻調研法對其學科的教育形式、數字人文教育與項目實踐交叉融合研究等方面進行重點研究,以期為還處于初始階段的我國數字人文學科教育研究提供學習參考。
關鍵詞 馬里蘭大學 數字人文 學科 教育實踐
Abstract Digital Humanitie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is year,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Maryland Institute of Digital Humanities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 and web page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are used to focus on the education form of its discipline, the cross integration of Digit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project practice, so as to provide learning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research of Digital Humanities in China, which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Keyword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digital humanities; subject; educational practice
0 前言
數字人文是一個將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應用于傳統人文研究與教學的新型跨學科領域。[1]在我國,數字人文已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但目前國內并未形成一門專業學科。近年來,在國外,數字人文教育學的討論和關注突飛猛進,數字人文教育學正在興起;數字人文教育學可以認為是通過電子元素來增強或改變教育體驗,而不是將數字技術應用于教學。
馬里蘭大學是美國指定的國家超級計算機和互聯網中心,是世界上最好的網絡和計算機支持的大學之一;計算人文學科和研究的資源相當強。馬里蘭數字人文研究所(MITH)成立于1999年,是Centernet(國際數字中心人文網絡)的始創機構,是國際公眾的先進數字人文研究中心,追求學科創新和應用研究教育。由馬里蘭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和馬里蘭大學圖書館的合作辦學,有著豐富的數字人文教育經驗和以及60多個數字人文研究項目作為教學研究的基礎,成為了MITH教育實踐研究的良好基礎。
1 馬里蘭大學數字人文學科教育形式多樣化
MITH數字人文學科建設形式多樣,教學經驗豐富。學科教學包羅了從本科到研究教育的階段教學,教學過程注重創新、理論實踐和跨學科教學。
1.1 數字人文本科證書教育
MITH附屬機構文化創意部開設了“數字文化與創造力”本科證書課程(非學位),是數字人文本科生教育,這個學科匯集了不同背景專業的學生,鼓勵學生探索新興數字媒體、社會實踐和創新的關系,尤其強調創新。這是大學一個頗具特色的跨學科專業,學生申請后,通過學院一套準入制度篩選成績優異的榮譽學生入學。課程包括:數字講故事、數字時代宗教話語等7門課程;大二結束時修滿15-16個學分即可獲取證書。
非裔美國人數字人文項目與馬里蘭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創新與研究計劃合作,為一年級本科生提供實踐經驗、可獲取通識教育的學分。該課程以非裔美國人數字人文工作為基礎,向本科學生展示項目組如何收集和保存互聯網相關的瀏覽足跡,以建立動態的人類活動經驗檔案,然后從中學習,以觀察社會發展動態。[2]高年級本科生則通過實習參與數字人文學者的工作,在數字人文專業課老師的指導下,實習生將探索先進的應用計算人文科學,參與智力編程等實踐。數字人文本科層次的教學不但有證書學習、還涵蓋了從大一到大四的學生的多種實習實踐機會,理論與實踐較好的結合在學習過程中。
1.2 數字人文研究生證書教育
國外數字人文研究生教育大致有博士、碩士、研究生文憑、和研究生證書四類。研究生證書教育是國外數字人文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3]馬里蘭大學數字人文研究生證書課程(非學位課程)由藝術與人文學院和MITH共同管理,由英語系和語言文學和文化學院提供額外贊助,由來自圖書館、藝術系、文化創意部等多個領域專業的專業教師組成。
馬里蘭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的任何專業預科研究生都可以申請入學。這種研究生證書教育方式,課程設置靈活,注重實踐、適應數字人文這種動手能力要求比較強的學科,且獲取證書難度適中,要求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總共修滿15學分即可畢業,從學習制度上容易能吸引跨學科的學生報考學習。
1.3 馬里蘭大學短期數字人文繼續教育培訓
全球有不少數字人文的培訓,比較知名的有加拿大數字人文夏季學院、牛津暑期數字人文學校、等。HILT(“教與學”強化)暑期培訓在美國地區的數字人文教育培訓中占據重要角色。MITH是HILT培訓班的重要合作者,其中首屆培訓班就開設在馬里蘭大學。2013年1月,MITH主持了數字人文冬季學院。
培訓班都有來自耶魯、斯坦福、布朗大學、大英圖書館等世界知名高校和圖書館的優秀教師;他們利用從國際數字人文的現實案例,研究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實際問題,包括溝通機制、數據管理規劃、籌資和財政戰略等。HILT培訓自2014年起每年夏天舉行,為期約5天,每次開設約10門課程,課程規模保持在最多20名學生。HILT課程是以數字人文所需的技術知識為主,強調文本分析和數據類等技術,培訓目的是為了不斷更新與數字人文學科緊密相關的技能學習,成為數字人文基礎教育的額外補充。
2 數字人文教育與項目實踐交叉融合研究
馬里蘭數字人文研究所數字人文項目研究業界知名,教師和學生能有大量的機會參與項目的研究工作,因而在工作實踐和教育學習中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數字人文教育的實踐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2.1 典型的數字人文實踐項目
數字項目一般由大學教師、工作人員或學生發起,通常圍繞一個研究問題展開,或者是圍繞高校館藏或者檔案庫進行,也可以同時圍繞問題和某種資源庫進行設計。不少項目是在教學之外展開的,當然也有一些項目會包含與教學相結合的課題,這些課題一般已經嵌入大學提供的周期性課程。新人文學普遍特征之一的合作型教學和共同創造的成果也必須作為教師和學生的智力勞動得到承認,與傳統的成果輸出相輔相成。[4]
數字項目是數字人文學科的實踐形式,優秀的人文數字項目能成就數字人文教學創新,豐富數字人文教育。馬里蘭數字人文科技研究所最雄心勃勃的項目工作之一就是“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項目。該項目建立在馬里蘭大學兩個國際公認的學科之上:非裔美國人的歷史和文化研究以及數字人文學科,(其中非裔美國人歷史研究生項目在全國排名第2)。[5]這個項目融合了一批圖書館學科的工作人員,有很好的研究實施基礎。MITH將數字人文“孵化器”等培訓工具融入項目,利用孵化器向學者、學生和文化遺產專業人士介紹新的研究模式。
2.2 數字人文項目協同教學發展模式
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項目通過馬里蘭人文科技研究所和藝術文化協作中心的協同合作,其成功經驗將成為一種可以復制的數字人文項目教學實踐模式,通過“四組流程”“四組學習形式”的雙向學習過程,結合數字人文系、圖書館、創新協調中心等多個機構的聯合教學,使項目與數字人文學習融洽結合(見圖1)。
圖1所示的教學模型是馬里蘭人文科技研究所和藝術人文協同中心合作運營“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項目,項目下分四個學習教學步驟,通過一致的努力,將為培訓學者以及數字人文學科領域從業者提供新的教育實踐方向。
2.3 大學圖書館發揮的協同教育實踐作用
圖書館和數字人文是共生關系。[6]馬里蘭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專家促進了圖書館員為教師充當主題聯絡人的能力。通過深入項目開發過程中,圖書館員能更好地將數字項目的內在需求傳達給教師,幫助識別整合圖書館館藏的機會,并協助教師和學生研究人員參與聯合項目,該計劃提供了一個模式,用于培養數字化,研究密集型的圖書館員。“孵化器”是馬里蘭人文科技研究所的開發成功的一個有創新特色教學模型,用于促進涉及數字方法的跨學科工作。“孵化器”即培訓方式,利用一系列研討會、教學課程、“辦公時間頭腦風暴”和項目咨詢這四個研討會向大學教師,員工和教授助理介紹數字人文學科的計劃,即形成固定模式。模式的參與者將提出一系列關于開發數字人文項目構思、查找數據、評估以及預算制定等有建設性參考意義的提案。這個過程被形象的比喻為“孵化器”,專門為數字人文項目培育相關的研究人員。
MITH在馬里蘭圖書館分館設有數字人文空間,專供教學和辦公,特別設置了數字人文學科館員崗位為學生教授課程以及協助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參考咨詢工作。該圖書館數字人文研究助理院長是數字人文科技研究所的臨時主任,負責數字人文工作的戰略統籌工作。[7]圖書館在職人員成為管理者這一角度看,馬里蘭大學圖書館在該數字研究中心具有重要的決策導向位置,也是可借鑒的管理模式。? ? ? ? ? ? ? ? ? ?(下轉第12頁)(上接第9頁)
3 總結
在國外的大學課堂上的數字人文不同教學法引發了各界廣泛討論,目前數字教育學屬于新興領域,目前有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王濤副教授開設的“數字工具與世界史研究”課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徐力恒博士在北京大學開設的“數字人文研究技能與方法”讀書會、北京大學圖書館舉辦的數字人文工作坊等。[8]我國目前尚未有成型系統的數字人文理論教學和實踐。馬里蘭大學數字人文本科研究生教學、繼續教育概況、以及數字人文教育與項目實踐交叉融合研究經驗具有一定的學習價值,以期對我國高校開展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曉光.“數字人文”的產生、發展與前沿[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 “Fire”Streams[EB/OL].[2019-3-6].https://aadhum.umd.edu/fire-streams/
[3] 吳加琪,董香梅,趙子菲.國外數字人文專業研究生教育調查[J].圖書館論壇,2018(6):42-48.
[4] 安妮.伯迪克(Anne Burdick)數字人文改變知識創新與分享的游戲規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5] AADHum Executive Summary [EB/OL].[2019-3-6].http://arhusynergy.umd.edu/news /aadhum-executive-summary.
[6] 于亞秀,李欣.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人文服務實踐——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8(9):30-37.
[7]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s are members of the Advisory Board for the Certificate. [EB/OL].[2019-3-6].https://dsah.umd.edu/people/.
[8] 張玲.“圖書館與數字人文”國際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