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宜
近年來,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以“共享”為核心的商機被不斷挖掘,涉及我們生活方方面面,共享單車,充電寶,共享汽車等共享產品不斷問世。共享經濟既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又迎合了人們保護環境的綠色環保理念。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我國培育發展經濟新動能有深遠影響。但隨著共享單車“凋零”,我國的共享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本文就是基于由共享單車格局的變化引發對共享經濟的思考。
一、共享單車的風靡
2014年,國內首家以平臺共享方式運營校園自行車業務的新型互聯網科技公司—OFO問世。作為國內首發,小黃車迅速席卷各大城市。OFO響應國家提倡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號召,順著手機、移動支付普及化,互聯網發展迅速的東風,憑借“智能硬件+無樁共享”的新技術深受上班族、上學一族的喜愛。
隨著OFO的躥紅,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相繼問世-摩拜、酷騎、小鳴、小藍、哈羅單車,紛紛入駐共享單車市場,分食這塊大蛋糕。2016年共享單車異軍突起,超過20家共享單車共存,僅2016年的融資額就超過30億。2017年7月,OFO單車迎來7億美金的 E輪投資,與第二大巨頭摩拜的競爭日益加劇。OFO與摩拜的目光轉向國外,他們運用投資擴大市場份額,進軍國際市場。中國共享單車發展看似欣欣向榮。
二、共享單車的退潮
沒有人會想到,曾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會這么快退潮。2017年,由于成本投入大,利潤薄,運營成本高,競爭激烈等原因讓單車企業捉襟見肘。一味地占領市場,忽視單車自身質量,越來越差的單車體驗,讓許多消費者一度失去了耐心。單車亂停亂放,故障單車多,管理成本高,嚴重影響市容市貌,被很多城市“叫停。”
2018年部分共享單車公司相繼宣告破產,據交通運輸部部長透露,全國77家共享單車企業中有20余家倒閉或停運。一度被人看好的摩拜和OFO也相繼陷入窘境。此后,共享單車的發展一路下滑,如今ofo宣告破產,摩拜則被美團收購。曾風光無限的兩大巨頭也紛紛隕落。這些共享單車企業一開始就沒有找到可持續發展道路,依靠融資存活,盲目的擴大市場,挪用押金,最后資金鏈斷裂,產業崩盤。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作品,共享單車的格局的變化對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共享單車的血淚史告訴我們,通過這種倒貼錢搶占運營市場,妄想通過一家獨大的賺錢邏輯是行不通的。
三、“幻想破滅”暴露共享經濟問題
共享經濟又稱為分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它基于移動通信、互聯網的普及,整合閑置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以平臺化,高效率和分布式為特征,通過改變資源配置機制盤活經濟存量,提高供給質量。但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作,風靡一時的共享單車如今一地雞毛,幻想破滅的背后是共享經濟弊病的體現。
(一)盈利模式不完備,未能可持續發展
共享單車一經問世就拿到了多輪投資,依靠融資資本,共享單車在初始階段蓬勃發展。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為押金加租金,靠著押金和預存費用盈利,仰仗融資資本大肆擴大市場份額,最終入不敷出難以支撐收場。過分的依賴融資資本,缺乏明確的贏利點是共享單車難以為繼的重要原因。
(二)市場競爭混亂導致資源浪費
共享單車行業競爭激烈,企業為占領市場,紛紛投入單車生產,共享單車千篇一律,導致市場產品同質化、飽和度高,許多城市都有共享單車垃圾成堆的現象。共享經濟的理念本是利用閑散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但后期出現單車過剩,大量的生產導致了資源浪費,成本不菲的單車被當成廢鐵垃圾回收。這樣的本末倒置違背了共享經濟發展的初心。
(三)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不力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小黃車退款事件暴露出共享經濟發展中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力的問題。客服電話永遠在忙線,想要退押金發現根本無退款入口,成千上萬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小黃車鬧劇距今已有兩年,但仍有無數消費者為了押金奔波。另一方面共享經濟的發展加劇了個人信息的泄露的風險性,互聯網時代,人類的隱私信息容易被獲取。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是共享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課題。
(四)相關立法不完善
作為我國新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的發展在立法方面還有諸多不完善,最突出的矛盾是與舊的相關法律不匹配。共享單車、網約車的出現極大的沖擊了我國原有的交通體系。此外,對于共享行業的進入與退出也應該加以管控,適當的提高進入門檻。就業保障方面,新型共享經濟模式與傳統的勞動者保護法律不匹配,常規的法律無法對新型雇傭關系進行干預,這對于從事于新型經濟的勞動者無疑是一種隱患。因此加快共享經濟領域的法律法規是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
(五)經營管理模式不科學
馬化騰曾在朋友圈與友人討論:OFO失敗的真正原因是OFO內部一票否決權!OFO公司內部的五個投資人都擁有一票否決權,大家就公司的發展方向意見不一,在OFO瀕臨破產之際,幾位股東還各執一詞,對企業的后續還僵持不下,最后只得宣告破產。這樣的管理機制嚴重桎梏了公司的發展。 據OFO內部員工爆料,OFO的內控體系漏洞百出,規章制度缺乏硬性約束力,任人唯親,人員與崗位不匹配,缺乏基層管理體系等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加速了OFO的失敗。
四、共享經濟何去何從?
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它的格局變動對共享經濟是不小的沖擊。OFO破產后,無數個消費者的押金難以退還,雖然單筆押金金額不大,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受損害,無疑是對消費者消費信心的打擊,對日后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是個不小的沖擊。沸沸揚揚的OFO退押金事件傷的不僅是部分消費者的財,更是他們對于這種經濟模式的信任力。
當前我國的共享經濟仍快速增長,從《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中公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29420億元,較上一年增長41.6%。共享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有深刻的意義,整合閑散資源,使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共享經濟催生了新的行業發展,帶動了我國就業,有學者推斷2020共享經濟GDP或達10%。實踐證明 共享經濟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仍有巨大意義,共享單車雖然沒落,共享經濟仍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
五、共享經濟發展建議
第一加強共享經濟法律法規的制度建設,嚴格管理企業的進入與退出機制,保護消費者個人隱私。使新出臺的法律體制順應目前經濟發展新模式,讓共享經濟在制度的規范下穩步發展。第二政府要加強管理管控力度,專家建議:政府應該合理界定行業邊界,疏導規范行業競爭,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強化行業自律管理,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第三 推進共享產品技術創新。以共享單車為例,若想繼續推出共享單車,須將密碼升級為不容易被竊取的密碼,優化升級產品滿足大眾需要。第四將共享經濟納入現代征信體系,完善信用機制,對故意破壞產品的消費者予以相應懲罰。對企業經營失敗并對社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的從業者有所懲罰措施。
共享經濟作為新興經濟模式,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面臨機遇與挑戰,要勇于試錯,對新事物以包容。未來共享經濟迎著國家政策支持的春風,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共享經濟,正在燎原。(作者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