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斌
布魯納認為:發現是教育學生的主要手段,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發現法。我們這里所說的“發現學習”,是從我校長期以來在昆蟲研究的特色課程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既基于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同時又區別于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我們不是單純地專注于學生的學科知識與認知能力的提升過程,還要指向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規范、學習品質、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提升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非接受學習能力。
教育需要發現
我校倡導“點上突破,面上推廣,以點帶面,均衡發展”這樣的辦學理念,也是源于對“發現學習”的需求。它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基本材料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發現學習”是我校長期以來堅持的特色發展目標,在學校開展的課題研究的引領下,提高師生素養,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學校走向特色發展之路。
在“昆蟲研究”特色項目中發現
我校“紅領巾昆蟲研究所”始創建于1995年,一直植根于這片廣袤土地上,曾引領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和特色的彰顯。近年來,學校走特色發展之路,“紅領巾昆蟲研究”這一辦學特色已成為學校辦學的一大亮點。
我們利用現有的環境打造成了昆蟲生態園,添置了昆蟲書籍,桌椅,電腦,昆蟲模型等,添置了昆蟲標本,并把學生制作的標本也保護起來,開辟了一塊專門養蠶的區域,課堂及課外輔導老師帶領小研究員們進行昆蟲研究的縮影、昆蟲繪畫、昆蟲手工作品等等也都展示在研究所內,每周的一、三、五中午固定時間對學生開放,也多添了一份藝術的發現……
我們還開發了校外昆蟲科教基地,學校村邊的田野菜園,小區人工湖旁邊的山坡草地,農村的油菜田,桑樹林,蓮花湖的荷塘,草莓大棚等等,都是小昆蟲研究員們活動的場所,他們在校內外的研究基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與昆蟲為伍,在研究中得到快樂成長。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小研究員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昆蟲知識,另一方面提煉學校的發現教育課程,讓更多的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去發現各學科中知識,形成發現的習慣,養成積極發現、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和核心素養。
構建“發現學習”課程建設
我們以昆蟲研究的核心素養“發現”為原點,提煉出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關鍵詞“發現學習”,以“發現昆蟲特色課程”為基礎,采用面上拓寬逐層深入的方法,建立新的“發現特色文化課程”,包括“發現昆蟲校本課程”“發現校園文化環境課程構建”“發現課堂學科課程”“發現正能量德育課程”“發現專業發展教師課程”這五個方面課程文化,在發現教育的課程文化構建中,發展學生,發展教師,從而發展學校。
“發現昆蟲”校本課程構建
我校是一所街道學校,很多學生都是從農村合并上來的,學生的素質和見識也參差不齊,但是他們卻都和大自然有著親密的接觸,昆蟲是他們見到的比較多的一種玩伴。因此我們努力把學校、班級打造成學生們喜愛的昆蟲樂園。學生們在平時的昆蟲探究之中,發現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秘密,例如:螞蟻尋食、蜜蜂傳花授粉、蜻蜓低飛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們的發現,他們把自己的發現,展示在班級昆蟲角,張貼在昆蟲長廊和昆蟲園地,用各種各樣的造型,為學生們呈現一幅幅逼真的昆蟲畫,一篇篇觀察日記,仿佛真的置身于昆蟲小世界之中。在我校的櫥窗內、走廊上都有昆蟲知識的宣傳,班級的昆蟲角、學習園地以及綠化帶等也都有昆蟲的各種展板,每個班級都有昆蟲代言,音樂課上孩子們還唱起《蜜蜂與少年》的歌曲。
“發現校園文化”環境課程構建
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良好的校園環境給他們帶來的是舒適、溫馨、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我們開發“發現校園環境”建設的特有風格,以校本精神打造校內環境建設:通過板報、櫥窗的科普宣傳,實驗室里生物標本的展覽,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旁掛的精致小牌等環境文化建設,使學生在受到藝術美的熏陶的同時,學到豐富的知識。我們渲染發現校園文化的感染力,讓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能促進學生熱情向上健康成長,如每周“發現興趣三”的社團活動,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促進自主發展,真正把校園變成一個富有生動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的課堂,讓學生置身于發現的世界里,積極地接受校園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主動地探索與實踐。挖掘、保護校園內或校園附近的自然、人文歷史景觀,使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和思想感染。
“發現課堂”學科課程構建
我們結合“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選擇“發現”這一核心理念,在自己學校文化基礎上融合和建構,并形成適合自己的課程理想與實踐。根據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特點,在學習方式、學習流程、教師角色各方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初步建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課堂展示——有效評價”課堂模型,以規范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課堂形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合作學習,真正把課堂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編制《發現語文素養》校本教材,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發現學習,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力。
“發現正能量”德育課程構建
在昆蟲研究中,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昆蟲的知識,了解了昆蟲的習性,還懂得了昆蟲的精神,蝴蝶傳花授粉、螞蟻團隊、蜜蜂勤勞、破繭成蝶的蠶對生命的詮釋等等,深深的影響了學生的品格成長。因此,我們要努力尋找發現學生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等等,進行充分的表揚,也讓這樣的學生樂于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宣傳正能量,倡導健康心理,培養學生形成發現品質——想發現、善發現、常發現、有發現。
教師或者是班主任,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善于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小學生年紀小,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便于學生及時改正,向好的方向發展,得到師生的認同。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永遠擦亮發現別人長處的眼睛,發現了他們的長處更應該給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條件與平臺并積極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學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驚喜,充滿著樂趣,充滿著意外……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來源于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
“發現專業發展”教師課程構建
走進我們的校園,隨處可以看到師生快樂陽光的笑臉,聽到師生爽朗清新的笑聲;走進我們的課堂,隨時可以看到學生自信精彩的展示,聽到師生欣賞鼓勵的掌聲。這樣和諧幸福的師生關系,需要作為學生生活和學習引領者的老師,在工作中具備發現的意識,想發現、去發現、有發現,才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教育。因此我們利用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凝聚力、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引領、黨員教師的模范作用、志愿者團隊的奉獻、青年教師發展班等途徑,發現他們的優秀品質,發揮他們的個性興趣等,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讓教師因被發現而快樂和幸福。
讓“發現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是我們學校多年來致力實踐的思想,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而真正學習的主體則是學生自己。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我們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現”,在“發現學習”中自主生長,真正體驗到學習樂趣,促進學習力提升。
(南京市江寧區江寧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