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翔
【摘 要】 并購是企業發展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比于重新投資建立一個同等規模的企業來說, 并購具有速度快、投入少以及效益好等特點。經過并購可以擴充企業的規模, 削減成本用度, 提高市場份額, 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并購是一把雙刃劍,風險與效益并存。本文以萬達并購為例,具體闡述了萬達并購的動因、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對萬達并購策略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的并購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 并購 動因 風險
一、萬達電影并購概況
(一)萬達院線介紹。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隸屬于萬達集團。2015年1月22日,萬達院線正式登陸A股市場,成為中國院線第一股。“一切以觀眾的觀影價值和觀影體驗為核心”是萬達院線連鎖經營服務的核心理念,“連鎖經營能力、創新營銷能力、服務品牌能力”是彰顯萬達電影核心競爭力的三大基本要素。2019年11月15日,“2019北京民營企業百強”發布,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25位。
(二)萬達院線各并購案。為了萬達電影戰略布局的需要,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提升萬達電影在全球電影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開啟了大踏步的國際并購。于2015年6月收購了澳洲第二大連鎖院線 Hoyts;2016年1月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2016年3月收購了美國第四大院線卡麥克;2016年7月收購了歐洲最大院線 Odeon&UCI 院線。2016年11月萬達又以10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電視直播制作商之一DCP;2017 年1月23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 AMC 宣布以9.3億美元并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1]這是 AMC 繼并購歐洲最大院線歐典院線(Odeon & UCI)之后,再次在歐洲并購大型院線,使得萬達在歐洲電影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二、萬達院線并購的動因
(一)開辟海外市場。萬達從2012年開始并購AMC起,就開始進行全球化的布局,目前萬達在中國、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都有相應的布局,一躍成為跨國的運營公司,這一切都得益于近幾年的企業并購。
(二)完善電影產業鏈布局。當下,電影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萬達希望能夠覆蓋整個電影的產業鏈,持續打造并構建“策劃投拍-宣傳發行-場景消費”的影視行業生態系統。萬達在電影放映終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院線商,但上游產業鏈發展不足,如優質IP缺乏,電影制作技術不足等,因此萬達頻頻出擊,積極并購電影行業的公司。
(三)加快萬達的產業轉型、多元化經營。眾所周知,萬達最初是以房地產行業開始發家,是一家典型的房地產公司,旗下有萬達商場、萬達地產和旅游村產業。但如今,萬達積極謀求文化產業的龍頭地位。2012年,萬達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影院運營商,擁有全球發行能力。
(四)獲取更多利潤。微笑理論,通常被用來進行企業和產業的分析,得出企業在價值鏈的位置和所能獲得的利潤。因為價值鏈的上游和下游部分的附加價值較大,而中間部分附加值較低,因此曲線呈現出一個笑臉,故而得名“微笑曲線”。雖然不同行業的附加值不同,但是一般來說,資金-技術密集度越高的產業,其曲線位置越高,彎曲度越大。而萬達電影在電影行業的上游產業中較為缺乏,這也是其當初決定并購傳奇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傳奇影業持有著大量的優質IP。同時,下游的銷售環節,對于萬達來說,就是電影的買票環節。在這一下游部分,萬達積極開拓影院,增加銀幕,增加市場的占有率,并購了許多電影影院運營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另外,當萬達在全球電影市場的占有率提高后,自然也提升了其營收能力。
三、萬達并購存在的風險
(一)外部風險。
1.政治風險。美國政府對于跨國企業并購通常會進行嚴格的審查,以往中國企業并購美國企業被制止的例子常有發生。因此,美國政府極有可能以“文化滲透”和“國家安全”等理由拒絕萬達的并購請求。
2.文化風險。中美文化之間存在存在著差異性,經常存在著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碰撞。美國觀眾對電影的接受開放程度較高,而中國消費者較為含蓄,接受程度偏低。這種態度可能會造成同一部電影在不同的市場遭遇不同的態度,產生的票房也不相同。[6]另外,不同的文化差異帶來了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不同。這道文化上的鴻溝會對萬達的全球化運營產生影響。
(二)內部風險。
1.經營風險。近年來,中國的電影市場迅速增長,電影總票房逐年增加。萬達在票房上也水漲船高,取得不錯的成績。自2009年起,萬達院線市場份額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銀幕數量方面,萬達院線依托萬達商業,同樣位居全國第一。因此萬達院線的硬件條件在整個市場來說都是比較一流的。萬達在整個電影行業水平中,,處于上游水平,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經營狀況良好。但在收購完成后,經營風險存在上升的可能性。
2.人力資源管理風險。萬達在世界各國并購了多個電影公司,這些被收購方的雇員在管理上、心理上可能存在問題。如果不能進行人員上的管理整合,形成一體的企業文化,增加團隊凝聚力,那么員工上的管理問題將會拖垮萬達。[2]
3.財務風險。萬達院線財務報表數據可以看出,其盈利能力雖有下降,但仍保持一定增長;償債能力、成長能力及營運能力雖有一定起伏但都保持良好的狀態,資產規模也逐步增加。但是,萬達花費巨額的并購費用,可能會增加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降低萬達的風險防范能力。[3]因為,財務風險是萬達在并購之路上必須時刻警惕的一個問題。
四、萬達并購策略分析
(一)萬達并購決策。萬達并購主要可以分為橫向并購和縱向并購。橫向并購體現在收購了澳洲第二大連鎖院線 Hoyts、美國第四大院線卡麥克和歐洲最大院線 Odeon&UCI 院線上。縱向并購則體現在收購全球最大的電視直播制作商之一DCP和傳奇影業上。萬達積極完善電影整條產業鏈,從同一層次的市場競爭者,再到上下游的供應商和銷售者都有所涉及。可以說,萬達的產業布局非常的廣,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力。
(二)萬達并購分析。首先,萬達投入大量的資源在并購上,迅速擴寬自己的市場范圍,使自己快速成為電影行業的巨頭,發展相當的迅猛;其次,在萬達四處擴張的過程中,萬達的并購步伐過快,這一點可能會使公司的風險驟增,例如由于資金籌措帶來的財務問題、人員整合上帶來的管理問題等;[4]再次,萬達在挑選并購對象上存在問題,例如傳奇影業的并購案上,事后很容易發現,35億美元并購傳奇影業并不是很劃算。一旦萬達公司并購選擇錯誤,將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困境。最后,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上明顯跟不上其擴張的步伐,萬達公司原有的優秀人才儲備量難以滿足并購后的管理需求,這就使得萬達不得不采用原有公司的管理人員積極經營,但問題恰恰就在于原有的管理人員能力參差不齊,本身能力就存在缺陷。一旦不能迅速成功地整合被并購企業的資源,將來可能會自食其果。
五、對企業并購的改進建議
(一)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理性選擇并購目標。并購需要理性選擇并購目標。因為合并不會一定帶來協同效應。所以并購開始前,對并購對象做好全面細致的可行性分析的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對被并購企業以及行業情況分別進行細致調查與分析,探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第一,要符合發展戰略,考慮所并購的對象是否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符;第二,加強財務會計上的評估,尤其使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在文化產業當中,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更值得關注。因為創新是文化企業的核心和競爭力,具有獨占性和獨創性的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的價值更大。而準確的財務會計評估,能幫助并購企業合理定價,避免出價過高。
(二)重視資源的整合。并購完成并不意味著結束,并購后的有效整合才是并購成功實現協同效應的關鍵。只有開展有效的資源整合,才可以使公司真正實現“1+1>2”的協同效應。也就是說,公司并購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在完成對已并購企業的整合并消化后,再去進行下一步的并購計劃,這樣會顯得穩妥一點。總之,公司在并購時不能過于激進,避免貪多嚼不爛的現象出現。
(三)正確認識企業融合困難,選擇多樣靈活的經營模式。兩個公司并購后,由于企業文化、管理方式、文化背景等存在差異,因此融合過程經常遇到困難。因此,并購初期兩個團隊的雙方要相互溝通,相互諒解,互相磋商解決問題。為了解決分歧,可以采取折衷的經營模式,照顧雙方的利益,也就是可以采用靈活的經營模式,增強企業靈活性,避免矛盾影響到合并后企業的運營。
【參考文獻】
[1] 梁充瑤.民營企業并購動因及并購效應研究——以萬達院線的并購案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24):80-81.
[2] 劉曉芳. 萬達院線并購澳大利亞Hoyts財務整合案例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8.
[3] 楊依繁.萬達院線營業能力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6):84.
[4] 郭海.萬達院線IPO:“大躍進”之憂[J].新經濟,2014(1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