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耀進
內容摘要 2018年7月,廣西南寧市隆安縣按照區、市工作部署,進行了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清產核資工作,至2019年年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已全面完成。此次清產核資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就此次隆安縣開展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看法及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集體資產 清產核資 問題 建議
1 引言
抓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集體家底摸清摸準,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央《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的要求,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這個基礎上把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有利于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切實維護農民財產權益,讓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也是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關鍵舉措,查實集體資產的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的各項管理制度,加快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管理平臺,有利于從制度上來遏制“小官巨貪”和“微腐敗”,有利于讓農村的集體資產真正在陽光下運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2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認識不夠,部門配合不到位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鄉鎮領導認為村集體資產不多,絕大多數村為“空殼村”,工作量不會很大,因此沒有組織相關部門人員投入到清產核資工作中,全由鄉鎮農業站包辦,造成工作氛圍不濃,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加上部門配合不到位,導致資源性資產清查數與土地、林地等不動產登記、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數據不相銜接。
2.2 管理不規范,資產臺賬不全
村級財務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業務水平有限,對財務法規和財務制度不熟悉,對平時管理不善、未納入集體管理的資產,未能按要求及時登記、清理,未能及時按程序進行處置、核銷等。起初建立的原始臺賬,由于時間久遠,村、組干部已經過多次更換,有的已經死亡,加上村級辦公地點多次搬遷,造成材料丟失,資產臺賬不全,導致產權不明,家底不清,清查工作受阻。
2.3 群眾集體觀念淡薄,缺乏監督,造成資產流失
家庭承包經營從1982年實行至今,已有38年的歷史。近40年來,農民幾乎沒有從集體中享受過收益,從而造成群眾集體觀念淡薄,對資產管理不聞不問,缺乏監督,在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招租或拍賣上,不經過公開協商或招投標,存在低價招租、拍賣現象,個別村、組存在家族或個人侵占集體山林、果園、魚塘等現象,造成集體資產流失。
2.4 對村級制度建設指導工作不夠到位
對村級制度建設指導工作不夠到位,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1]。
一是相關資產移交無依據。歷年來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在各層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成的資產,以及社會各界、個人贈送、捐贈等得到的實物資產,由于歷史久遠,資產來源無記錄、無移交手續等原因,大部分縣區、鄉鎮目前沒有及時出臺相關資產移交辦法或在相關文件中有明確要求,造成清產后部分集體資產無法按照資產類別登記入賬,無法實現臺賬管理。
二是制度不夠健全,目前大部分縣區沒有正式出臺有關農村“三資”管理制度、農村集體資產權屬界定、價值評估等規范性文件,在相關文件中也沒有明確的具體規定,造成本次清產核資財務處理、明確不良資產及債權債務處置、核銷等工作無所適從。
2.5 農經工作人員少,業務不熟悉
2002年,鄉鎮實行機構改革,把農經站、推廣站、農機站、水果站、企業站五站合并成立農業服務中心,直至2015年年底改為現在的農業站。期間,原有的農經人員有的調到縣級部門,有的提拔到鄉鎮行政機關,有的退休,造成鄉鎮農經人員大量流失,鄉鎮農業站近年來雖然都在補員,但也很少招到有關經濟專業的人員。目前,鄉鎮普遍缺乏熟知基層農經工作的人員,另外農經工作缺少經費,市、縣級農經部門組織鄉鎮農經工作人員舉辦培訓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造成工作人員對政策理解不透,工作方式、方法不一樣。
3 存在問題的看法與建議
3.1 健全管理制度
集體資產能不能管理好、使用好、經營好,關系到農村的建設發展與農民的增收致富,因此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第一,建立集體資產登記制度,明確資產所有權,理清債權關系,并實施分類登記,確立臺賬,準確記錄資產變動情況;第二,建立健全資產保管制度,明確資產保管方式及責任主體等;第三,建立資產使用制度,集體資產的使用必須規范化、制度化、透明化;第四,建立資產處置制度,明確資產處置流程,規范收益分配管理;第五,建立健全年度資產清查制度,每年年末開展一次資產清查,動態掌握資產變動情況[2]。
3.2 加強問題查處
認真查處在清產核資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對長期借出或者未按規定手續租賃轉讓的資產,要清理收回或者補辦手續;第二,對低價招租的合同,要清理糾正;第三,對低價拍賣集體資產造成的損失,要如數追回;第四,對侵占集體資產的,應當結合掃黑險惡專項斗爭進行查處;第四,對涉及違規、違紀行為的,要及時移交紀檢監察機理,涉嫌犯罪的應當移交給司法機關處理;第五,要結合清產核資工作,對集體財務管理混亂的村組織力量集中進行清理整頓,防止和糾正腐敗行為發生。
3.3 合理配備農經工作人員,加強農經業務培訓
近年來開展的土地流轉、土地確權、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以及推進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都與農經工作密切相關,這是農村體制改革的方向,應該認識到農經工作的重要。農業站補員招聘時,應該統籌本單位的人員結構,在招聘新人上可以限制專業,合理配備經濟專業人員,確保工作有人干。市、縣農經部門向上級爭取經費,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辦事能力[3]。
3.4 全面推開村級財務委托代理記賬
村級財務管理目前普遍存在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財務工作不規范,財務管理混亂,制度執行不嚴,民主理財搞形式,財務公開走過場等現象。為了強化村級財務監督,規范會計核算,解決農村財務管理混亂,控制不合理開支,避免出現貪污、挪用、侵占集體資產現象的發生,應該全面推開村級財務委托代理制。這是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必然要求,是推行財務公開、防止走過場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環節。
4 結語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是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性工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比清產核資任務更艱巨、更復雜,因此,在總結的基礎上要吸取教訓,改變工作方法,及時糾正、完善、補充清產核資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工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古潭鄉農業站 中級農業經濟師)
【參與文獻】
[1]張麗.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實施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9(6):239.
[2]瞿學明.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向深入[J].云南農業,2018(3):36-37.
[3]省農委產權制度改革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J].吉林農業,2018(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