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新
內容摘要 從交通系統事業單位財務部門資產管理人員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單位改革以來固定資產移交、報廢及盤點以及準備利用資產云系統管理固定資產前期,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改革 固定資產管理移交 報廢 盤點 問題 對策 建議
1 引言
2019年6月,原江蘇省南通市航道管理處改革后,少部分人員分流到市交通運輸局、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市公共交通服務中心,該單位更名為“南通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由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革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在這次執法體制改革中,在進入預算體制的過程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經受了變革。分流人員帶走的固定資產要清理登記造冊辦理交接;對于使用年限較長的固定資產,需要將不能正常使用的及時報廢處理,報廢的固定資產相對平時數量較多,因而發現了一些問題。
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財會〔2017〕4號)中對固定資產的定義,該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包括房屋,車輛,船艇,電子計算機打印機,辦公桌椅等。改革調動人員帶走的固定資產,主要是船艇、電腦、打印機等。
2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問題和對策
2.1 改革過程中組織工作不到位
改革過程中組織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單位及下屬單位幾個月沒有法人代表,只有召集人,科室也只有召集人。由于改革人心不定,有的整個科都調動到新單位,相關人員帶走的固定資產也沒有經過嚴格的清點和簽字。②原單位負責人統一免去職務,過去工作不足之處無人處理或出面負責。科室有的同事到了新單位,在清點固定資產時,發現有物品在退休的老同志身邊,也沒有人出面追回相關固定資產。③平時管理不到位后遺癥。比如,在調動人員名下的固定資產已調撥給其他單位,但未及時辦理手續,而管理資產的部門又不知此事,因而造成失蹤。還有,由于及時盤點不夠,使用人想不到哪些是自己正在使用的,或者在櫥柜里放著的很隨意的物品就是要找的固定資產。當財務拿到相關資產管理部門的固定資產移交清單時,發現有很多資產不在交接表中,到實地查看也點不到相關物品。
相關對策:①對每個單位的資產管理人員提出工作要求。把調出人員和調出科室名下的資產全部篩選出來,已簽字的打鉤通過,沒簽字的,先電話聯系原資產使用人或科室或單位,沒有下落時,再根據固定資產卡片上記錄的記賬憑證號碼,逐一查看憑證。經過多次聯系并約好時間,讓他們到原單位來核對,回想固定資產的來龍去脈,讓每個失蹤的資產都有著落。②順藤摸瓜,找原先負責人解決。對已知在某人身邊的固定資產,請原來領導負責追回。
2.2 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一些工作人員認為,固定資產都在單位,沒有人會要單位的固定資產,從而放松管理。特別是對大型固定資產,比如,工作用船舶并不是一個人使用,而是一個集體使用,在交接時,認為不用簽字,只是把船舶證書簽收了一下,導致近百萬的船舶,并沒有相關的交接簽字手續。
相關對策:①做好管理人員的思想工作。固定資產的流轉也像現金一樣重要,一定要有經手人簽字,否則時間長遠,記憶不清,固定資產會不知去向。②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制度化管人,對管理不到位的人員,實行相應的扣除績效獎金等措施。③對無法挽回的損失,照價賠償。
2.3 固定資產劃撥,事前管理不夠
哪些是工作中能夠繼續使用的,哪些是可以轉給其他單位使用的,事前沒有論證,沒有相關規定。個別利用率不高的資產沒有及時流轉,降低了使用效率。
相關對策:①根據改革后新成立單位的工作性質和業務范圍確定相應歸屬。例如,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對交通執法取證設施使用較多,應統一歸屬他們使用。②根據實際情況分配固定資產,比如,下屬市區航道站的分流,并沒有人員分流到公共交通服務中心,由于該中心辦公條件較差,辦公桌椅不夠用,統一從市區航道站調劑辦公桌椅給該單位。③后續工作中,如果還發現有哪些固定資產應調整使用單位,也應調整使用單位。
2.4 資產管理人員能力不強,應做的臺賬沒有或不全
按照單位規定,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是辦公室和信息科。雖然各科室人員充足,但有些人員是駕駛員改行或者工勤崗位轉行而來,很難勝任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工作,具體工作還是財務在代勞。辦公室認為財務上有固定資產賬,因此不記臺賬,不做卡片,被問及固定資產的去向時,心中無數,因而缺乏相互核對牽制的機制。
相關對策:①基層單位的相關人才,根據需要調濟到機關工作;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作人員,也可向基層流動。②及時招收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來相關崗位工作,引進新鮮血液。③做好“傳幫帶”。請業務能力強的同志教好基礎差一些的同志。④必要時,向社會臨時招收勞務用工。
2.5 對口管理的領導業務不熟,前任后任交接不到位
上級主管部門負責交接固定資產領導由于剛調來,對業務不熟悉,辦理移交時,只是把其他單位辦理移交的相關資料,拿來給下屬單位參考;下屬單位人員不能理解,甚至在指導制作相關手續時出現錯誤,讓人無所適從,延誤了交接時間。
相關對策:①尊重領導。請領導介紹與已辦理交接手續的同志認識,向他請教。②相信領導。認真向領導匯報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相信他能理解。③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向領導指出制作報批手續中不切實際的地方。
2.6 固定資產順利移交任重道遠
該單位有某200萬元的固定資產,該資產不在單位,屬于對方使用,對方人員已經簽字確認接收,并且交通局財政局已經批準移交。按照《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第四條 “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予以確認:(一)與該固定資產相關的服務潛力很可能實現或者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會計主體;(二)……”[1]因而,該資產不應屬于該單位的固定資產。但是對方財務管理人員出差回來后,認為這個資產他們接收錯了。造成該資產的可能收益不屬于單位,而該資產又不在資產使用單位的臺賬中,影響了相關單位的交接工作。
相關對策:同意對方單位的要求,再次申報相關固定資產移交手續。對于該單位根據批文已做賬處置的固定資產,等到新的批文,再做處理。同時,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講明對文件的理解,妥善處理該項事務。
3 固定資產報廢盤點和轉入固定資產云平臺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對策
3.1 相關科室職工對盤點有抵觸情緒
資產管理人員把每個科室及科室內相關工作人員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明細,讓資產使用人一一核對,然而工作人員由于其他工作內容沒有進行核對。
相關對策:①調整工作方法。盤點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完成,并由他們辦理報廢和調劑,可以更清楚資產的來龍去脈。②利用外部力量。可以請會計師事務所派員對單位固定資產進行專業性的盤點。
3.2 有些固定資產不易辨認,造成盤點無法真正進行
比如,通用設備的服務器、交換機等,外形差異不大,辨識度不高,盤點時很難辨別。盤點很難順利進行。
相關對策:①建議廠家在出廠產品時貼好產品標簽,貼在顯著位置,不要貼在背面或側面;②卡片登記粘貼要及時。購買后,資產管理人員就要認真登記,及時貼上固定資產二維碼。
3.3 對資產管理人員培訓不夠
比如,財政局為了推進資產云平臺的實施,只叫了中心本部相關人員培訓了半天,發了一堆資料,也沒有相關的考試和補考制度,參訓者似懂非懂,云里霧里,過后仍然怕苦為難,工作很難開展。
相關對策:及時向上級反映,請軟件公司的專家到單位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工作效率。該單位請來軟件專家后,基層十多家單位的資產管理人員都認真聽講,對資產云平臺的推廣和使用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3.4 為了控制經費,購買的資產檔次不高,有時不能順利使用
本人單位臺式一體機,6年前內存是4G,按照規定到了報廢年限,并且,硬盤已壞,不得不報廢重新購買,但買回的臺式一體機仍是4G的。而有些家用的6年前早就8G的內存。單位新電腦運行起來還是很慢,請專家來看也沒有效果。
相關對策:購買固定資產也要與時俱進。時代飛速發展,購買的固定資產也應該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提高科技發展速度。
4 相關建議
4.1 組織落實到位
要實現組織落實到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重新出臺單位相關固定資產管理文件。新單位成立以后,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要重新規范。明確由哪位領導分管,哪個科室主管,哪個崗位負責具體事務。只有根據高速發展變化的新形勢重新出臺新的相關文件,才能更加貼切地明確相關崗位人員的職責。②制定相關考核制度。規定按時完成哪些相關工作,內容應盡量詳細,并且考核情況與個人績效掛鉤,否則職責不清,分工不明,容易造成工作扯皮推諉,影響工作進展。③加強對相關文件制度的學習培訓。適當的培訓非常必要,也可采用出題考試等形式,考核相關資產管理人員對文件的學習和理解。只有大家理解了,記住了,才能真正指導大家的工作。④加強科室協調。多溝通才能多協調才能很好地開展工作。協調工作時,建議科領導之間協調,由上而下指導工作開展。
4.2 思想認識到位
要使思想認識到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要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證固定資產完好無損,維持良好的使用狀態,滿足生產運行的正常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得好,不僅可以防止固定資產流失,而且可以減少購置不必要的固定資產而造成的浪費,減少相關維護費用。②要重視固定資產,每個固定資產的詳細資料要有具體的文字記錄。③可以通過黨、團、工會活動,猜燈謎、知識競賽等形式,加深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管理意義的理解。
4.3 管理程序設計到位
固定資產購買建造或調撥、折舊、維護、盤點、報廢等環節,要明確分工,明確辦理次序和時間,明確相關部門權限。既要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又要能夠相互制約,相互核對,這樣才能有利于重點抓好購買建造或調撥前可行性控制、購建中質量成本控制和投入使用后績效控制3個環節,特別是對金額較大的固定資產購建,應規定由需要使用的部門提出申請,由資產管理部門作事前論證,充分調研和分析,報相關領導研究,按規定招標購建[2]。
(作者系南通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 經濟師)
【參考文獻】
[1] 財會〔2017〕4號.《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及應用指南[Z].
[2]王曦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完善與加強 [J].現代審計與會計,201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