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璐 王路嘉
內容摘要 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地方高校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成為高校與企業互相了解,取長補短的重要途徑。教師掛職鍛煉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利于教師明確企業對人才的技能需求,有利于指導學生就業與培養職業素養。同時掛職鍛煉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完善課程改革。
關鍵詞 掛職鍛煉 校企合作 地方高校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越來越向服務本地區經濟,向企業輸送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的方向轉變。校企合作就是在這個大趨勢、強需求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著眼學生綜合素質,就業需求及社會滿意度的有效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教師一直處在人才培養的一線,其自身對企業需求的認識,對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的掌控,直接決定著對人才的培養方向。而掛職鍛煉正是高校教師了解企業,了解社會需求的有效途徑,對校企合作有著極大的前瞻性意義。
2 掛職鍛煉與校企合作
2.1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必然途徑
學生就業是社會對高校教學質量認可的重要指標,是學校長足發展的根本。校企合作既可以將課堂知識遷移到工作現場,又可以將實踐操作搬進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知識為何所用,在工程實踐中反思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實現高質、高效的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為學生打造核心競爭力,為企業輸送人才,為地方留住人才,提高人才培養社會認可度,極大的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1]。
2.2 掛職鍛煉使教師成為校企合作的排頭兵
高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讓教師走在校企雙向人才培養的前列。教師隊伍是高等學校最為重要的人員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參與者。因此教師在校企合作中發揮著絕對的主導作用,這是由教師的育人職責所決定的。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可以實地考察企業情況,了解企業工作流程,參與企業具體項目,了解企業文化,為下一階段的校企合作提供第一手資料。教師深入企業的掛職鍛煉,也督促企業作為日后的教學課堂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教師的掛職既可以考察企業能提供給學生什么,又能預先為學生設定一系列的學習計劃,極大的促進校企合作的效果。
2.3 掛職鍛煉是校企合作的橋梁
校企合作是雙向的,不僅對于地方高校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企業的發展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師通常理論知識豐富,其深入企業掛職鍛煉,對于企業管理,項目運作,工程實踐可以給出富有理論性的指導和幫助。同時,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能夠積極向企業與社會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讓企業家們了解本校學生的競爭優勢,不斷擴大學校的知名度,進而讓更多有意向的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擴大校企合作的社會覆蓋面,不斷擴大校企合作的寬度和深度。
3 掛職鍛煉與人才培養
3.1 掛職鍛煉有利于教師明確企業對人才的技能需求
高校教師一般都擁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能力比較欠缺。掛職鍛煉正好能彌補這一不足,使教師深入到生產一線,深入體會哪些知識技能與具體工作更加契合,切實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技能需求。明確這一需求,不但能指導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更能為企業人力資源建設提供真正切實有效的建議,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3.2 可以將企業的實際項目引入課堂,學生真學實干
掛職鍛煉教師深入企業,參與具體項目,理論結合實踐,提升自身能力。同時更能把實際項目或整體或部分引進課堂。讓學生作為助手,甚至合作者一起參與到具體的項目中來,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共同作最終的考核評價與驗收。在大學階段就能積累一定的實際項目經驗,可以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整體性有良好的把握,對項目的分析、分解、規劃、實施有感性的認識。對于學生日后的工作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
3.3 掛職鍛煉教師可以為學生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做必要的職業心理教育
高校教師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質,對于行業的職業發展與職業心理往往沒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而地方高校培養的學生絕大多數都將走進企業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學生在走出校門前如果對于將要面對的復雜局面,快節奏的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有清楚的認識,對于他們的職業發展是有巨大助益的。高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可以在了解技能需求的同時,了解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心理需求。在課堂教學,主題班會,個別談話中“春風化雨”式的進行職業觀養成,職業心理建設。
3.4 掛職鍛煉教師可以為學生就業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掛職鍛煉可以讓高校教師了解新趨勢、新動向、新產業,了解更多的當地企業,擴大自身的社會活動力、行業影響力,這對于學生的就業是有極大幫助的。選擇有發展的行業,成長性強的企業,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至關重要。然而學生剛剛走出校門,對行業與企業的選擇缺乏經驗,往往需要指導教師的建議甚至直接向企業推薦。教師掛職鍛煉不僅僅打出了學校的招牌,也為學生的就業敲開了大門。
4 掛職鍛煉與教學能力的提高
4.1 掛職鍛煉能使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有效結合
掛職鍛煉本質上是走下講臺,到企業變成一個真正的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反思、總結自己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理論知識,是一個負反饋的過程。這一過程必然會發現課堂教學和實際運用的脫節部分,而這部分很可能是多年學校理論教學改革的盲區。彌補這一脫節,便能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4.2 掛職鍛煉能提高教師工程現場的指導能力
掛職鍛煉教師深入企業,面對現場設備,人員,問題等的復雜局面,積極運用自身的理論優勢開展工作。在現場對于問題分析,方案設計,實施路徑的選擇和確定要更加快速準確,不但要符合理論,更要滿足可操作性,兼顧成本效益原則等。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掛職鍛煉,教師自身的現場指導能力能夠得到極大的提高。
4.3 掛職鍛煉能使教師極大擴充課堂實例,豐富畢業設計選題
掛職鍛煉教師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會接觸,積攢大量的案例。一些教材由于編寫年代較遠,很多案例與當下的實際應用脫節,而教師在企業一線接觸的都是市場正在應用的技術或者產品,對于學生學習的應用型技術極具時效性。因此這些案例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而教師在畢業設計的指導上,可以把企業所作的真實項目,或部分,或簡單化的指導學生完成。不但具有真實性,時效性,更具有與市場人才需求對接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