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楊 姚三剛 劉慧君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實踐,文章結合實際探討志愿服務在增強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實效中的獨特作用,從而為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志愿服務;高校;黨建育人
一、當前高校黨建育人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黨員的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導致思想易產生波動。受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多元的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各種思潮的侵入和社會現實的影響,加之理論學習與修養不足,造成部分學生黨員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淡化、信仰模糊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黨建育人工作的效果。
(二)學生黨員的價值取向有所偏離導致入黨動機不夠端正。95后的大學生是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迅速的時期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物質環境相對優越,再加上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大學生中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取向,為身邊人民群眾服務的意識不強,部分學生黨員存在黨性修養和思想作風不強等問題。在黨員發展過程中,一些學生表示父母希望自己今后考公務員或進事業單位,把入黨當做父母布置的任務來做,父母在為什么要入黨問題上表現出一定的價值取向偏差導致大學生入黨動機具有明顯的功利性與盲從性,所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非常必要。
(三)黨員發展與黨組織生活創新不夠導致黨員參與積極性不高。從高校發展黨員工作來看,基層黨組織與新發展黨員的團員青年接觸交流少、談心談話次數與深度不夠,從每季度的思想匯報及平時考試成績中不能及時準確的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黨組織生活形式單一,主要以理論學習為主,以灌輸法為主要手段,內容單調,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缺乏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學習和宣傳黨的思想理論,忽視了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積極分子與黨員參與黨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高校黨建育人的效果。
(四)黨性培育手段重形式輕效果導致黨性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高?;鶎狱h組織在發展黨員時都制定了較為完整的細則要求,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選拔、教育嚴格的程序要求,學生黨員在入黨前的教育學習比較扎實,但對學生黨員入黨后的再教育易受到忽視,入黨前與入黨后,一些學生黨員甚至表現出較大的反差,更不用說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實際上這在一定程度也影響和損害了黨的形象。發展黨員與入黨后的教育大多注重到課率參與率等過程指標,理論學習流于形式,黨性教育的手段重形式輕效果的問題普遍存在。加之缺乏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實踐提高手段,使得黨性培育手段較為匱乏,黨員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
二、志愿服務在高校黨建育人中的作用和價值
(一)豐富黨建活動內容,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實效。組織學生黨員轉變角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等志愿服務活動,在黨建的方式方法上進行探索與創新??梢宰寣W生在實踐中加深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文章通過河南科技大學志愿服務多年的實踐中,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融入扶貧、古建筑保護、美麗鄉村規劃等的志愿服務中,豐富了黨建育人的途徑,提高入黨前培養教育和入黨后繼續教育實效性。
(二)注重價值取向教育,強化其社會責任感。實踐證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為大學生黨員實現自我價值提升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實踐平臺,促使其深入基層,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對其思想價值觀念產生巨大的導向作用。此外,志愿服務過程中的實踐教育,提升大學生黨員的學習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志愿服務意識。實踐中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同學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豐富黨組織生活形式,提高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增強組織生活吸引力,可采取組織參加志愿服務等動態方式進行,讓黨員在受教育、接受鍛煉時體驗到黨組織生活的新鮮感,增強組織生活吸引力,從而提高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加強黨性教育,發揮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河南科技大學注重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近年來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以優秀黨員為主體的志愿者服務團隊,秉承“建筑夢想中國,規劃青春未來”的服務理念,用專業知識回報社會,助力脫貧攻堅、歷史建筑保護做出了應有貢獻,學生黨員們深入基層一線,培育了他們的家國情懷,充分發揮了黨員的模范作用。
三、構建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實效的長效機制
(一)加強志愿組織管理,發揮志愿服務在黨建育人中實踐育人功能。其一,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志愿服務活動方案,加強學生黨員志愿者注冊登記管理,充實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志愿者服務團隊。按專業、興趣、特長等對志愿服務工作分類指導與安排。做好志愿服務時長、內容、質量及服務對象的反饋評價等相關記錄。其二,建立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將志愿服務納入學生黨支部考核體系,建立符合實際的志愿服務量化考核機制和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管理考核辦法,以志愿服務成效好、服務對象認可度高作為考核重要依據,開展先進集體、個人等多種形式的表彰獎勵,肯定學生黨員的志愿服務工作取得的成效,激發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成就感,引導更多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其三,做好志愿服務活動的宣傳工作。做好志愿服務的宣傳工作,及時將志愿服務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先進經驗以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等為代表的信息獲取渠道推廣宣傳出去,以擴大志愿服務活動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黨員積極主動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
(二)創建黨員志愿服務品牌,提升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首先創建黨員志愿服務品牌為基層黨組織確立了目標,有助于增強支部活力與凝聚力,推進黨員志愿服務的常態化。創建黨員志愿服務品牌,搭建黨員社會實踐的有效平臺,學生黨員在黨建品牌的平臺下成長成才,有效增強黨建品牌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引導學生黨員學以致用,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創先爭優, 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黨員參與黨組織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合專業特色,積極推進志愿服務成果落地。學生黨員結合所學專業特色開展志愿服務,有利于形成切實可行的服務成果,避免缺乏專業理論知識的指導,使得志愿服務流于形式,難以發揮社會作用。此外,基層黨組織還應積極聯系當地志愿服務主管部門,整合校內外服務需求,實現志愿服務項目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避免志愿服務活動一頭熱,不符合群眾實際需求,造成志愿服務活動走形式、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甚至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通過開展長期合作,可以將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地向基層延伸,積極參與基層文化宣傳、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廣闊的領域, 積極推動志愿服務成果轉化,如形成調研報告、設計方案等能夠切實落地起到效果的一批實踐成果,將志愿服務推向新高度。
綜上,志愿服務作為大學生黨員受教育、長才干的重要社會實踐形式,深受大學生黨員的歡迎,志愿服務推動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在增強高校黨建育人實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實踐中培養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豐富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構建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實效的長效機制,能更好增強高校黨建育人的實效,使黨建育人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吸引力和實效性,以培養更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伍廉松.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增強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J].北京青年研究,2009(04).
[2] 嚴青.實踐育人視角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載體探索——以陜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為例[J].思政教育,2018(16).
[3] 馬潔,郭玲玲.青年志愿者服務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關系探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