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信
學校升旗儀式是全校師生在校時參加的最為莊嚴、鄭重的儀式,也是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基本方式,更是推動學校德育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的良好儀式。通過參加崇高莊嚴的升旗儀式,學生能常懷敬畏之心、樹立愛國之心和培養責任之心。
一、常懷敬畏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由紅、黃兩種顏色構成。其中,紅色為主色調,象征著革命,象征著新中國的誕生是由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面向國旗時,就是在面對革命先烈,我們對國旗缺少敬畏,則是對革命先烈的不敬。我們應該明白,新時代里的幸福生活,都來自于無數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英勇戰斗。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懂得敬畏先烈、敬畏國旗。
我們的國旗,她就是一種精神,就是一種先進的思想,就是一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信念。我們敬畏國旗,就是在弘揚紅色革命精神,銘記為中華民族奮斗的偉大英雄,緬懷革命先烈。學校要教育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才能更好地做到敬畏先烈、敬畏國旗,傳遞革命精神,樹立中國魂。學校要教育學生,只有對國旗“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二、樹立愛國心
愛國是中國公民個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位價值準則。我國學校的德育工作總體目標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但是,愛國必須從小事做起,學校需要從抓好學生升旗儀式時的相關規范工作,讓學生懂得,尊重升旗儀式就是愛國的一種體現。
(一)升旗相關工作必須與《國旗法》要求相符
國旗代表著國家的尊嚴、民族精神,升旗儀式則是一個國家精神風貌的體現。《國旗法》指出了升國旗是“為了維護國旗的尊嚴、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國旗法》要求,全日制學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六、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遇有惡劣天氣,可以不升掛國旗。而現在有的學校沒有每天升降國旗的規定,甚至惡劣天氣也沒有降國旗,任憑狂風暴雨吹打;有的學校是放長假而沒有降國旗;有的學校在前一天降下了國旗,第二天早上卻忘記升上國旗,出現了上學時間沒有懸掛國旗的狀況……這些情況都是與《國旗法》的要求相違背的,我們必須引以為戒。
(二)樹立愛國心主要通過旗下講話落實
旗下講話一般分為三個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先是學生代表演講,然后是老師代表演講,最后是學校行政領導總結發言。旗下講話具體要做到:1.旗下講話的政治思想性要強,保持政治清醒,激勵全校師生奮發進取并愛黨愛國。2.旗下講話的內容要突出家國情懷,要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體現系統性和針對性。3.旗下講話的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深奧的道理講明白。
三、培養責任心
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家庭和集體、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那么,如何通過升旗儀式培育學生的責任心呢?
(一)加強升旗儀式前學生的行為規范管理
日常升旗儀式里,在升旗儀式前,各班要自查師生的服裝是否整齊統一,學生是否佩戴好紅領巾,能否可以做到快、靜、齊地集中操場,能否做到聽從老師指揮、不吵鬧、不做小動作。每次升國旗儀式前進行快、靜、齊的大集合訓練,同時這也是預防火災、地震等情況的有效演習。少先隊大隊部有必要在每學年的開學前,組織一次全校性的《國旗法》學習講座,讓學生更了解《國旗法》的內容和要求,從而提高學生在升國旗時的必備素養。培養愛國責任心,從認識國旗開始。
(二)教師以身作則,帶頭做示范
升旗儀式里,教師要嚴于律己,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教師需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自覺做學生的表率。例如在升旗時,學校要求全體教職工必須著裝校工作服、唱國歌、校歌,教師都能認真對待,并做得很好。有經驗的老師,做事都比較嚴肅認真,會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地完成升旗儀式的程序,通過以身為范來影響學生。
在升旗儀式的莊嚴氣氛中,學生們懂得了國家的昨天和今天,聽到了祖國前進的步伐聲,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倘若我們能夠很好地利用學校的升旗儀式,并且把升旗儀式作為學校育人的常態必修課,不但有益于學生日后的道德品質發展,而且還可以促進學校的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