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燕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評價表現出“以教為主,學為教服務”的傾向。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并重的評價機制”。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通過一階段的教學實踐,教師如能在評價中注意以下問題,評價將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一、激勵引導,愛心評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樣一個字,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感到有勉強應付之嫌,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贊賞。
我班有個張學生,他很聰明,他的其他科成績都很好,可是地理成績卻一塌糊涂,在一次上課時我提問他,他慢吞吞地站起來,說了句“不知道”就不吭聲了。我氣惱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竟甩出一句:“我就不知道,你能把我怎么樣?”弄得我半天沒反應過來。事后,我想,對這個對地理有很大的抵觸情緒的學生,一定要充滿耐心和愛心去和他溝通,從內心去打動他。在復習“中國地形”這部分內容時,我布置了一道課外作業:用簡圖畫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第二天,張同學手里拿著一張中國地形圖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我畫的中國地形圖漂亮嗎?”我一看,他不僅把輪廓以及山脈、高原等分布位置畫得準確,還涂上相應的色彩,十分好看。我由衷地對他說:“你做得真好,老師真的沒有想到你把中國地形圖畫得這么漂亮!”聽完我的評價,他的眼里放出異樣的光。上課時,我把他制作的中國地形圖當教具,這節地理課,他聽得特別認真。在這之后,我經常讓他畫一些地圖,并挑一些當教具。慢慢地,他對地理產生了興趣,地理成績也提上來了。我想,正是他從制作中國地形圖這一事件中,得到了老師的充分肯定和表揚,找到了自信,從而對地理課產生了興趣,變得樂學和愛學地理。
二、采取小組合作,動態評價
在實踐中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中經常會出現部分人員紀律散漫,看似在開展小組交流,實際在講閑話的現象。究其原因,與課堂中沒有好的學習評價機制有很大關系。為了引導學生合理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我與學生一起制定對各小組評價規則,分為四個等級,具體評分標準如下:1.積極參與問題討論,積極主動承擔任務,對解答問題方向提出非常有價值的策略。(5分)2.比較積極參與問題討論,樂意承擔分配的任務,解讀區域圖、材料等,能結合問題分析。(4分)3.重點問題能討論,能承擔一定的任務。(3分)4.不怎么參與問題討論,能承擔一定任務,但非常勉強。(2分以下)
小組六人相互監督,每個月末由教師進行一次總結表彰。這極大地增強學生地理學習的動機,還培養了學生自我促進的能力。
三、幽默評價,輕松學習
運用詼諧、風趣的評價語言也是調節師生情緒、使課堂充滿輕松愉悅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在上地理課時,我總是不失時機地說幾句幽默的話,效果真的很不錯。
案例一:在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時,有個成績較差,調皮的學生講他對水循環這一概念的理解,舉例:“今天我發了火,頭上出了汗,太陽一出來蒸發了,在廣東南部上空形成了水汽,下了場雨,碰巧有幾滴又落回我頭上,這就是一個水循環。”如此舉例真是絕妙,當時我立刻拍掌叫絕,接著,我熱情洋溢的說:“你瞧,通過努力,你成功了,祝賀你!”學生聽后怎么會不受感動?怎么還會害怕發言呢?
四、評價的效果
評價能夠促使學生自覺地進行內省和反思,使自己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能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把這種不足內化為下次努力的強大推動力,進而產生繼續參與和表現自我的欲望。我想,這樣的評價促進了學生的點滴進步,成為了學生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
課堂評價,往往直觀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引導學生不斷追求,促使學生學得有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愿課堂評價使我們課堂真正成為一條涌動著生命的奔騰不息的河流。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