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 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部分。在面對國內疫情形勢下,經濟持續低迷,生存第一、發展第二成為各公司的首要戰略方針,在此背景下,成本競爭優勢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首先闡述成本管理的內涵,分析制造企業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目前制造行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完善采購管理制度、優化庫存管理、加強隱形成本的管理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實施,使成本管理更加合理,從而促進制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制造企業 成本管理 問題 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要增強競爭力、研發技術要創新、管理要升級,這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降成本比增加銷量能獲取多一倍的利潤,獲取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市場拓展、銷售宣傳等,從而能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實現差異化競爭。在近期國內疫情影響下,通過降成本的方式活下來成了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一、成本管理的內涵及制造企業的特點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營運過程中實施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總稱。在科學、準確的分析基礎上,充分發掘成本管理空間,使成本支出能合理提升客戶價值,帶來經濟收益,控制、減少無效成本的發生。制造企業需要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公司全員對企業的采購、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從而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更大的利潤。
二、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控制成本也是企業盈利的根本途徑,是企業抵抗外部壓力求生存的基本保障。制造企業普遍存在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的情況,管控難度也相對較大。對一般制造企業來說,成本管理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員工主人翁意識淡薄
企業部分員工總是以打工的心態對待工作,認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工作中計較個人得失不顧集體利益。只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超工作范圍的事一律事不關己,自己家的水龍頭開著會馬上關掉,但在單位看到嘩嘩的流水總是漠視,這必然會造成嚴重浪費,成本增高。
分配機制的不合理也會造成員工只圖個人利益不計企業損失。例如,某企業某工序的工人由于計件工資只與下料件數相關,為了下料速度更快、更方便,則不論尺寸大小只從倉庫領取新的材料。原來的邊角料全部成了廢料,下錯尺寸的材料也沒有相應的考核方法,工人直接扔在廢料堆,造成了材料的嚴重浪費。銷售部門如果獎金只與銷量相關,則可能造成容易收的款收了,獎金拿了,尾款壞賬無人管,為保證自己的客戶及時發貨,隨意大批量下訂單,結果客戶取消訂單,造成庫存呆滯等現象。
(二)采購管理問題
采購成本是影響企業經營成本的一個重要環節。相關數據表明,采購環節節約1%的成本,企業利潤相應地會增加5%~10%。由此可見,采購環節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降低成本。目前,企業采購環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在關注采購價格的時候卻忽視了采購貨品的質量,貨比三家往往只比價格,結果廉價的材料無法使用造成更大的浪費。或者為了找到性價比較高的材料花費大量的時間,而讓銷售團隊等待更多的時間,丟失了大量的訂單。
其次,還有采購環節吃回扣的問題,例如,有的原材料明明可以從廠家直接供貨,卻要通過貿易商更高價格拿貨。
最后,單一供應商采購,造成價格無法商談,量多量少一個價,遇到質量問題卻不敢處罰款,否則就停止供貨,反倒被供應商牽著鼻子走,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采購成本的增加。
(三)庫存管理問題
庫存不足會增加供貨的時間成本,為滿足客戶的需求不得已高價買進原材料,加急采購訂貨,增加采購成本。
庫存積壓過多會使周轉運輸費用、倉儲費用增加,而且還占用了公司的發展資金,長期不使用的材料、不銷售的成品形成呆滯品,一旦工藝變更或者市場淘汰,將形成極大的浪費。同時,在倉庫存儲過程中還會因保管不當造成產品損壞。
(四)隱形成本管控缺失
企業在運營中發現成本不斷增高,卻又找不出癥結,這可能就是隱形成本的不斷增加造成。要找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隱形成本,然后對癥下藥。企業的隱形成本如同身體中暗藏的疾病,如不及時發現對癥下藥,勢必造成較大的浪費。
如研發設計的問題造成的成本過高,制造業企業生產運營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發設計,對產品成本管理起著先決作用。然而,大多制造企業研發設計工作忽略成本管控,研發時僅僅考慮產品的結構與性能,過于強調產品技術性、創新性,反而忽視產品經濟性。
關于隱形成本中的審批流程,不上報審批企業風險難以管控,而層層上報又會使時間成本增加。各種審批流程設置的不合理,造成審批環節過長,形式主義,實質誰都不負責任,形成時間成本的浪費。
三、加強制造業成本管理的優化對策
成本是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加強成本管理顯得尤其重要。面對以上的種種隱患與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完善成本績效考核制度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制度通常管的是人的行為且是表面行為,而文化管著人的思想。企業文化不是簡單的幾句口號和標語,是要讓企業和員工的價值觀達成一致,經營理念達成一致,戰略思想統一,從而使企業更具凝聚力,無堅不摧,讓員工自動、自發地去工作。
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通過各種培訓、看書學習等讓大家的思想達成共識,達成一致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價值,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對企業的成本管理起著靈魂推動的作用。領導要從工資、住宿、員工餐、節假日福利等方面改善員工的待遇,為員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他們無后顧之憂,有歸屬感,他們自然會將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一樣。
其次,可以通過建立合理的薪酬方案、股權結構來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比如工人的計件工資。銷售部的提成方案不能只與產量和銷量掛鉤,要充分考慮到影響生產成本、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的各種因素,可以量化的盡量量化考核。另外,華為的股權激勵方式共同持股,共擔責任與風險,吸引了大批優秀的人才,這都是值得借鑒的。
(二)完善采購管理制度,加強采購環節的成本控制
生產的源頭是采購,原材料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80%以上,所以加強采購環節的成本控制至關重要。
首先,可以對采購崗位進行定期輪崗,避免舞弊、吃回扣等行為,也可以避免采購形成固化的采購模式,而不再開發新的供應商。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申購、采購、倉庫管理不得為同一人的內控管理制度。
其次,應對供商資質、交貨時間、綜合實力進行評估,貨比三家,比的不單是價格,而是質優價廉的貨品。確定合格供應商后,簽訂采購合同時要關注以下一些細節:一是付款方式,有賬期和付承兌匯票都可以降低公司的資金成本。二是關于運費的開票方式,分一票制和兩票制,即運費單獨開票和含在材料中開具,選擇材料發票中含運費則可以減少公司的稅收成本。三是合同中應對質量問題約定賠償條款,以規避公司產品的質量風險。
最后,采購要有計劃性,根據供應商的供貨周期,客戶的交期、庫存情況等一系列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學的采購時間、采購批量、采購價格。
(三)優化存貨管理
制造企業的存貨包括原材料、輔料、低值易耗品、半成品、成品、在制品等。要管理好存貨,一是要管理好倉庫,運用信息化管理方法。這將大幅提高倉庫管理的準確性和效率,物品分類擺放、標識清晰、定期盤點。二是要設置合適的安全庫存,高于或者低于安全庫存自動預警,并將預警項與相關責任人績效考核相結合。定期清理冗余,倉庫管理員定期上報倉庫異常情況,清理出不合格、呆滯物料,協調各部門消化且也要與相關責任人績效掛鉤。
影響庫存的6個因素是倉庫、銷售、計劃、生產、采購和退貨。庫存管理不應被視為孤立的部分,而是和企業多個職能部門息息相關的重要活動。按訂單生產,零庫存是最理想的庫存管理目標和狀態,管理好供應商,由供應商負責庫存,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向零庫存的目標不懈追求。
(四)加強隱形成本的管控
經研究,80%的產品成本在設計階段就已經鎖定,面對研發設計造成的成本過高,我們要注意研發時就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反復試驗找到合適的材料。這個合適包括既能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又是價格較低的材料,在設計時盡量選擇標準化的物料。另外,可以根據預期售價降低目標利潤和稅金后得出產品的設計目標成本,從而在源頭上控制。
批量投產后生產部門更不應該忽視工藝改進對降成本的影響,批量生產和研發小批量生產的成本肯定是不同的。批量投產后隨著原材料大批量開始采購時,采購部就要注意與供應商協商材料批量供貨價格的問題。
關于審批流程問題,建議可以運用OA的網絡審批流程,減少辦事人員跑上跑下找各領導簽字,遇到某個領導不在造成事情難以推進。審批層級不宜過長,一般審批控制在三級審批以內完成,重大事項實行集體決策會簽。
四、結語
成本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礎工作。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方案來,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讓企業在疫情下“活”下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得更好。
(作者單位為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趙曉紅.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3):40-41.
[2] 王建立.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企業成本管理模式[J].財經界(學術版),2017,21(1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