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琰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在企業經營發展中不斷得到運用,網絡信息平臺的更迭變化快速,同時得益于國家稅收等相關政策的幫扶和傾斜,中小企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使市場經濟的運行更有活力和勢頭,相應地,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變革。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目前信息化環境下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并根據政策導向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對如何優化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合理建議,為中小企業緊隨時代步伐、順應社會要求、實現內控目標、擴大發展空間、提高競爭能力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 SWOT分析 內部控制 中小企業 信息化
一、SWOT分析方法簡介
(一)SWOT分析方法的含義
SWOT分析法,又叫道斯矩陣、態勢分析法,是企業在進行戰略分析時經常運用的方法,它通過詳盡的調查研究,對企業自身具有的競爭條件和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等各方面要素進行動態的、綜合的評估,從而合理分析判定企業內部的競爭優勢(Strength)和競爭劣勢(Weakness)、企業外部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四大要素,進行系統評價,完善內部控制,從而幫助企業選擇最佳經營戰略。本文使用此方法并適當加以變化,論述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如何運用SWOT分析方法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目標。
(二)SWOT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SWOT分析法的核心是合理判斷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清醒面對威脅,主動抓住機會,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將內外部因素合理結合,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匹配,并最終制定對企業管理者有積極參考價值的戰略及經營決策,以實現對企業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在內部控制過程中,企業需要詳細分析自身所處內外部環境中各種各樣的因素,明晰企業自身的優勢、劣勢和面臨的機會、威脅。在SWOT模型的十字結構圖中,需對列出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等因素逐項打分,并分別把諸項因素在SWOT模型十字圖上進行具體合理定位。結合企業內部控制目標,運用系統的思維方法,制定出一系列能供企業管理層策劃和決策的內部控制措施,提出具有實施性和適應性的合理建議,以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及長期發展戰略。
二、我國中小企業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第一,我國機構內控的歷史源遠流長,自古就體現出各司其職、各行其政、相互分離又相互關聯的特點。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企業認識到了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借鑒國外內控的成功經驗,并與企業自身實際相結合,推動了我國企業內控制度的不斷成熟。
第二,對中小型企業來說,一般規模較小、人員較少、業務較為單一、組織機構比較簡單,面對激烈的競爭,能迅速發現機會、快速反應,不斷調整企業經營方向,滿足市場需求。
第三,在轉型過程中,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顧慮重重、需要全面考慮各項因素及規模的多樣性,呈現出“船小好調頭”的獨特優勢。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發展騰飛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二)劣勢分析
第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內部積累,融資渠道狹窄并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缺陷,這與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對稱,所能獲得的融資資源也與其付出嚴重不對稱。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進而造成資金鏈風險甚至斷裂,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和瓶頸。
第二,中小型企業本身力量較為薄弱,生存空間狹小,對資源的需求更加強烈;但在全球資源緊缺、人才緊缺的環境下,中小企業往往由于自身體制限制或外界發展平臺不完善,難以尋求最佳的發展途徑,一旦受到同行業大型企業的“圍攻”或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幾乎不能沖破壁壘。
第三,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技術含量較低,高科技產業少,與電子商務的融合不緊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必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充分利用國家針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三)機會分析
第一,當前環境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宏觀環境和政策環境逐漸向好,涌現出了一大批創新型、“互聯網+”等國家扶持的中小企業。隨著一系列普惠型稅收優惠政策的出臺,一個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社會經濟環境逐漸形成。
第二,在環境的利好下,中小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的傾斜和銀行寬松的信貸政策,抓住機遇,積極籌備資金,不斷提高自身的資金回報率,為企業生存發展不斷開辟空間。
(四)威脅分析
第一,雖然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優勢和機會,但自身也具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陷。中小企業由于規模不大,所以抗風險能力較弱,某些新產品的滯銷或某個研發新領域的受挫,都可能會使企業遭受沉重打擊,甚至一蹶不振。
第二,中小企業出于成本優先戰略的考慮,不會雇傭太多人員,一人身兼數職,不能實現不相容職務相分離,而且人員素質不高,業務能力相對較弱,缺乏真正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術人才,這成為了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三、SWOT分析方法下對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議
(一)完善企業內部環境
第一,中小企業管理者應高度重視企業內部控制,深刻認識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內涵和對企業發展的助力,主動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領導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真正起到“帶頭人”和“風向標”的作用。
第二,企業的內控管理模式要和企業自身情況相適應,結合自身特色,而不是照搬經驗。企業要科學規范地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效能,保證信息順利上傳下行、流動通暢,使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能夠穩步提高。
第三,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內控的重要環節,企業的人力資源政策應符合企業實際并有利于企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在選人用人方面,企業應將職業道德修養、專業勝任能力作為考核員工的重要標準,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使員工的整體素質穩步提升,從而保證企業內控實施的效率與質量。
第四,企業文化是企業內控的堅強后盾,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能使員工在熟悉企業內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同和理解內控,更能增強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和歸屬感,從而使其積極主動地關心內控、參與內控,大幅度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二)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提升風險評估能力
企業內控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就是風險評估。中小型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不強,融資不易,因此更應針對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綜合評價、謹慎決策,這樣內控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中小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客戶信用檔案和評估體系,收集、完善客戶的信用資料并隨時關注客戶的信用度變化,對客戶資信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合理評估、跟蹤管理,挑選出優質誠信的客戶資源,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避免企業遭受欺詐;其次,企業要加強合同管理,分類研究并詳細分析合同的技術條件、人員配備、付款要求和時效、質保期間及相關責任豁免,避免出現糾紛和不必要的損失,盡量減少企業合同履行后期收款的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最后,企業應對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風險評估與管控,而不是僅針對某一部分或板塊。
(三)優化企業控制體系
第一,中小企業出于成本優先的考慮,有時無法做到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通過定期輪崗、不定期檢查匯報等方式,盡量發揮出不相容崗位之間相互監督制約、平衡牽制的效力,降低錯誤和舞弊行為發生的概率。
第二,加強預算控制,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從上而下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各員工的目標、職責、權限,從下而上體現預算的執行、跟蹤、反饋;在保證預算剛性約束和權威性的同時,也要體現預算靈活運用的機動性,最終為企業實現持續發展和經營戰略目標提供保證。
第三,建立健全企業績效考評體系,合理確定績效考評的目標與標準,完善企業的績效考評制度和獎懲制度,從制度上規范員工的行為,增強部門之間的協同效應,增加企業內部控制的整體執行力度和效果,實現“1+1>2”的效果。
(四)注重信息的傳遞與優化
中小企業應該借鑒國內外先進企業成功構建信息系統并指導調配運營的經驗,充分利用“互聯網+”、云之家等先進信息技術平臺和網絡終端,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發展戰略,深度融合企業各自獨立的管理系統,從而構建高度集成、統一高效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綜合平臺。企業通過這一平臺,加上合理的考評激勵機制,可以逐步實現企業信息內外融通,從而真正發揮企業內控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發現漏洞、指導預警、解決問題的作用。
(五)強化對內控體系的監管
第一,建立并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其職責和作用,使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部門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中小企業要確保內審部門的獨立性,明確賦予內審部門相應的權限,強化日常監督,做好專項監督,從而客觀合理、公正持續地監督評價企業內控實施的效果,發現企業內控存在的漏洞,并根據管理權限及問題的重要性程度送達企業不同的管理層級,及時整改。
第二,可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外部審計,從外部審計的角度監督企業內控的執行效能和力度。內控外審能有效提高內控的質量,防范內控體系缺陷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使內控缺陷的預警、糾正、改進機制更加完善,從而充分發揮企業內控對生產經營目標實現的監督效力。
四、結語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逐漸崛起并成長為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為社會創造了財富,解決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如何保持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和健康態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網絡平臺與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本文通過運用SWOT態勢分析法,對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進行整體融合把握,為中小企業實現健康發展、規避各項風險、最終實現企業戰略提供了全方位的可行性建議。
(作者單位為山西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周金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的SWOT分析[J].財會研究,2014(8):66-67.
[2] 王學翠.中外合作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7(20):100-101.
[3] 王若涵. SWOT分析法下的我國內部審計發展啟示[J].財經縱橫,2014(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