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富生
數學知識理論來源于人類對自然界的研究探索,是人類在探索世界過程中,依據已有的科學知識理論,形成了新的認知,將這些認知進行科學化的總結提煉,經歷了一代代數學大師的整理編輯之后,形成了我們當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理論體系。數學知識理論的產生過程,凝聚了無數數學大師的心血,凝聚了無數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凝聚了無數的真知卓絕的思想精華,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融入德育理念,可以全面提升數學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優秀的科學素養。
一、以數學為引導,培育學生科學開展學習的思維意識
思維意識是我們開展實踐活動的思想指引,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思想基礎。當前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數學知識理論的課堂講解分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固化的數學知識理論,缺乏教學的發散與拓展,在思維意識培養上缺乏良好效果。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培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首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具有科學的數學學習思維意識。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意識培育,通過導入豐富的數學知識內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科學探索,建立科學的數學學習思維意識。
二、以數學為媒介,培育學生科學開展探索的學習方法
數學知識來源實踐,必然也要運用于實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引導不足,都是將數學作為一門純粹的理論性學科開展教學,注重課程標準上內容的教學講解,讓學生全面認知理解課程標準內容,懂得如何在考試中解答題目,僅僅是就知識理論而開展教學講解。這種脫離實踐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科學素養培育起不到積極的效果。作為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緊緊抓住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特性,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理論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去解決生活問題,能夠在生活實踐中提煉出數學模型,培育他們科學探索的學習習慣。如教學時、分、秒等時間單位的時候,若在課堂上以純理論講解,學生是無法全面認知理解的。教師需要緊密結合實踐開展教學,從時間單位產生的意義導入,讓學生認知到為什么要學習時間單位,然后從時間單位的生活運用探討其生活實用性,然后從生活實踐之中提煉出數學模型,形成嚴謹的數學知識理論題型,進行數學理論層面的科學分析,理論分析完成之后,讓學生去自主探索時間單位的生活運用實例,開展可續分析。通過這種數學探討、實踐分析、理論提煉、拓展運用的數學課堂教學實施,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對于如何去探索自然規律,有了比較深刻的認知理解,培育出學生科學探索的學習方法。
三、以數學為實例,培育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數學知識理論體系嚴密,結構嚴謹,內容豐富,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把握住數學學科這些特點,以嚴謹細致認真的態度開展數學知識理學習。小學生求知欲比較旺盛,對于新知識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學習活力充沛,課堂學習有積極性。但是同樣也存在一些生理與心理上的問題與不足,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學習過程經常會出現精力不集中,在進行數學運算的過程中經常會丟三落四,出現一些小差錯。深究這些差錯的原因,在于其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缺乏嚴謹細致認真的態度,自我感覺學懂了,但是并沒有扎實掌握。作為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數學例題的教學講解,以例題為延伸,培育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如在對于數學計算題練習,學生非常熟悉,感覺都非常簡單,但是練習的結果卻是經常有學生出現錯誤。教師在例題的講解的時候,讓學生自己來分析自己的錯誤原因,很多學生都是說自己粗心馬虎,教師引導他們繼續深入去探究問題原因,有的學生是考試東張西望,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習的不夠扎實,感覺自己掌握了,但是做題的過程中缺乏堅定信心;有的是覺得題目太簡單了,存在驕傲自滿的心理,做題就不認真仔細看了。這些問題的癥狀表現,都是學生對于學習缺乏認真嚴謹的態度,缺乏一顆科學認真的學習之心,教師通過數學例題的分析講解,通過這些深層次原因探究,就能夠促進學生去深入思考,深入開展自我反思,針對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積極改正,培養自己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