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人來管理的人”,班級管理作為一項面向未來培養新人的教育活動,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教育者需要加強班集體建設,大膽創新班級管理體制,培養小學生的自律意識,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增強班級凝聚力。文章以作者在從事班級管理工作中積累的自治經驗與實踐為基礎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生;自治;主人
一、自制班規,堅持自主意識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這樣一句話:“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人來管理的人。”為了讓學生能自我管理,我們班都是由學生來制訂班規。具體做法是這樣的。首先,明確班規的意義。先向學生講述班規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一樣,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和靈活性。其次,全體學生參與。讓每個人都成為“立法者”,從學生中征集“金點子”,然后確定班規,使學生覺得這不是教師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對自己約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如我們班這學期制訂的班規分紀律、衛生、學習和活動四個方面明確了獎懲細則,獎懲方式也就是根據學生日常表現給予相應的加分或減分,每學期開學初公布學生上學期的各項積分,并給積分多的學生發放獎狀和獎品。最后,強調班規面前人人平等,充分發揮班規的作用。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民主參與,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覺意識。班規條例每一條規則后面都有相應的加分或扣分,由每組學生選出的記分員負責在學生的評分表中記分,對于違反班規比較多的學生,由小干部和他們結成“手拉手小伙伴”,班干部進步的同時,也讓這些在各方面不太自覺的學生懂得自律,效果比較明顯。
二、大膽采用新的班級管理體制,充分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班級難于管理,其原因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識。若能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作為班級的主人的責任,都能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情形就大不一樣了。
1.讓學生自己選出班干部,培養班級“好幫手”
讓學生主動參與班集體管理,教師不必事事躬親,建立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班干部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是班集體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紐帶,有了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但班干部選拔的前提必須是學生信任和擁護的,這就需要民主選舉班級干部。本學期我們新一輪的班干部競選就是由學生自己組織的,整個選舉過程由班長徐岳負責,我只是靜靜地坐在一邊,看著選舉活動有序地進行,看到學生鄭重地寫下自己心中班干部的名字,看著學生在黑板上認真地寫上一個個候選人的名字,我覺得他們真的長大了,能夠自主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選舉中,都有新同學,新面孔參與進來,競選班委不再只是那幾個同學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整個班集體的事。例如,我們四(4)班剛轉進來的A同學,可能是剛轉學,對環境還比較陌生,每次下課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角落里看著周圍同學玩耍而傻笑,卻總也不參與進去,就是這樣一位安靜的女生,竟在一次班委選拔中,勇敢地站在了講臺上,用她不大的聲音,告訴大家她想競選的職務,并且希望大家能夠支持她。她的此番舉動讓我有些喜出望外,也另有一番感悟,他們的參與就像給這個班集體帶來了一股新的活力。另外,在班干部競選中不難看出,每名學生的心中都有桿秤,他們都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由學生民主選舉的班級干部,會比教師任命的更有說服力,學生也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增強了主人翁的意識。
當然,我們班的班干部都有明確的職責,在班規中明確規定了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應履行的責任。同時,在班干部中,定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讓大家意識到當班干部不是一時光榮,應該更加以身作則,成為班級各方面的示范。學期結束后,我和同學們為這些干部打分、評比,評出優秀班級干部。如我們班的周星語、熊雄兩名班干部,在班級中就很好地發揮了班干部組織帶頭作用,在同學們中的威信高,多次被評為優秀干部,有了這樣的“好幫手”,讓我在班級管理方面也省心不少。
2.學生輪流做值日班長,增強責任意識
一個班級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班干部組織,可這不能靜止不變,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為每個學生提供當干部的鍛煉機會。
每名學生輪流做值日班長是我們班一直堅持的做法。每位“一日制”班長都要提前到校,幫助值日生做好值日工作,從地面到桌面,窗臺到擔當區,要收拾干凈。在這一天中,他要履行班長的職責,主管全天工作,全權處理當天的大小事務,如晨會中要求各班完成的各項工作,都要進行記錄并布置工作,并要記錄當天班級紀律、衛生等各項情況。完成一天工作后,每位“一日制”班長還要做好一日班級工作小結和自我總結,讓大家來評議,以便為下一任“一日制班長”做好工作創設條件。剛開始舉行這項活動時,有些平時沒有當過班干部的學生,他們缺乏經驗,不善言談,膽小怕事,經過這樣一個活動的鍛煉,能力得到了提高。有些學生則原來就很想當班長,就是沒有機會,而這種活動就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大顯身手的平臺。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新型班級管理體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育人觀,它能使每個學生都進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人人都參與管理,讓學生成為班集體的主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觀念,從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發展。
三、開展各項活動,實現自我發展
班級是進行教育、教學的單位,只有營造一種活潑、和諧的班級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增強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為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表現來展示能力和才華,獲得認可與成功,每學期,我們班都要根據學校要求和學生興趣開展幾次活動,這學期我們班已經舉行了“日記展評”“童話故事表演”“爭當文明學生”主題班會等活動。每次班級活動,都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全員參加,進行評比。通過活動,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學生對這類活動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樣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不自覺地喜歡上了這個集體。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而且他們真正體會到了生活在集體中的快樂。再如,班級內設計、繪畫、板書方面有才能的學生組成了黑板報設計小組,并自己選出組長,設計并繪制每月的黑板報。一開始,我先和學生一起做,我設計各個板塊,學生配圖;等學生有了一些經驗之后,就自己設計各個板塊,配畫,我寫板書;漸漸地,整個黑板報完全由學生自己設計、繪制,而且質量越來越高。同時,每一期黑板報繪制都要加入一名新組員,這樣學生的參與面大了,在此項活動中學生也自覺地成了班級的主人。
實踐證明,任何學生,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發光;給他信心,他的潛力就會不斷被挖掘出來;給他責任,他就能嚴格要求自己,同時去影響帶動別人。而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只要能讓學生成為班級和自己的主人,其工作就會得心應手,班級管理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參考文獻]
[1]尤艷麗,武小合.加強中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15).
[2]劉紅梅.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J].新課程,2018(10).
作者簡介:徒海月(1990—),女,江蘇南京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班級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