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超
摘 要:高中活動的形式較為豐富,德育工作較為復雜,對此相應展開的活動形式也較為豐富,但效果不如人意。而紅色閱讀活動與班級德育工作的結合,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結合作者的班級德育工作中的經驗,將從可行性上、活動形式上、德育效果上三方面對紅色閱讀活動和班級德育工作的結合進行論述。
關鍵詞:德育;紅色閱讀;可行性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可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將紅色文化,特別是紅色閱讀活動,和高中班級德育工作相結合是具有可行性的。
一、紅色閱讀活動與班級德育工作結合的可行性
1.紅色文化的精神品格與德育工作的出發點相契合
紅色文化是沉重而又光榮的歷史留給后人的一筆重要的、寶貴的財富。其中包括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政治財富、歷史財富、文化財富等。而這些財富里面的共通點就是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品格。它對每一個中國人起著標榜、導向、激勵、凝聚、塑造等作用。而其精神品格和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和高中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目標是相契合的。
2.紅色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為德育工作創造條件
紅色文化涉及的范圍較廣,無論是東部發達地區還是崛起的中部以及正在發展的西部。所以紅色文化對大部分高中學校來說,是一種地域文化。就拿筆者所在的江西贛州來說,這是一片紅土地。所以這樣的地域文化,其中長期以來沉淀下來的文化、風俗、習慣、思想意識、情感等對個人的成長大有裨益。而這又為高中德育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3.高考紅色文學作品的增加為二者的結合創造條件
高中生與小學生和高校生比較,學習時間和精力主要是圍繞高考,所以校外等紅色文化相關活動不可行。對此筆者認為,依托紅色文化而進行紅色閱讀活動是最佳的活動形式。首先,在高中階段,大部分是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相較于其他學科課程,中學語文課程在德育滲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就讓開展紅色閱讀活動具有優勢。其次,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紅色文化的文學作品漸漸增加,比如阿城的《趙一曼女士》。這就為開展紅色閱讀活動起到推動作用。
程東旺、黃偉良在《“紅色文化”的價值形態與德育功能探析》中說:“通過‘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德育是一種理想的德育范式。”當然,理想的德育范式還需要用具體的活動形式來體現。對此,筆者結合自己往年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的嘗試,總結出了以下三種活動形式:讀+研——紅色詩詞、讀+演——紅色家書、讀+寫——紅色小說。
二、紅色閱讀活動與班級德育工作結合的活動形式
1.讀+研——紅色詩詞
紅色詩詞活動形式,主要以讀為主,以研為輔。這樣的形式考慮到了高中生對詩詞掌握的學情。
筆者在開展此活動時,剛好結合人教版語文必修一第一課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所以安排了一個任務:集中收集江西的紅色詩詞或集中收集毛澤東的紅色詩詞。收集時間定為一個星期。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將收集的紅色詩詞進行研讀,做好批注,并將所寫的主要概括出來,最后于課堂中進行展示與交流。
整個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然而在做批注和概括的過程中,學生卻不知不覺從文字中得到了精神的熏陶。
2.讀+演——紅色家書
筆者考慮到讀+研——紅色詩詞是一種知識性的德育范式,所以在紅色家書活動中主要以朗讀為主,以表演為輔,從而實現跨越時空的對話,穿越心靈的教育這種體驗性的德育范式。
筆者將紅色家書的讀演活動安排在班會課,集中在一個月里,同時主要由班干部負責此事。整個活動環節如下:一是朗誦紅色家書環節,二是合理合情表演片段,三是寫一封家書給自己的親人。特別指出,考慮高中生情感表達的含蓄性,所以最后一個環節家書的傳達是由教師參與轉交給家長的。
在持續一個月的紅色家書讀演活動中,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全心全意地投入進去,體會到了家書里的真情。
3.讀+寫——紅色小說
知識性德育范式和體驗性德育范式在班級德育工作中運用得較廣、較多。而在紅色閱讀活動中,筆者還設置了一種整合性德育范式活動——以朗讀為主,以寫為輔的紅色小說讀書報告會。
紅色小說,如《紅巖》《長征》《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有還原革命斗爭的場景,有探討青春的價值,有歌頌難能可貴的精神……在它的背后能挖掘的東西太多。故筆者將這個活動規模擴大,以期達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歸屬于知識性、體驗性、整合性的德育范式的三種活動,符合德育主體和德育客體間的互動性的特點,同時,也都緊緊圍繞著情感性。有了情感性的前提,德育才可達到馬克思所說的“道德的本質精神是自由、自律”。
三、紅色閱讀活動與班級德育工作結合的效果呈現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紅色家書里的“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念國難之日急,恨己身之蹉跎”“殊為鄉梓所念念”“人類解放不成,何以家為”“我的身體不是自己的,是公眾的”、毛澤東的“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等等,無論是詩詞還是家書和小說,里面的文字都如銅鉞劍戟,如黃鐘大呂,飽含著愛國情懷。在展開紅色閱讀活動的時候,已經潛移默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種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同時也幫助學生培養愛國愛鄉、追求進步的精神品質,進一步引導學生成為愛國的好青年。
2.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中生還是未成年人,在心智上尚未足夠成熟,其思想和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這會嚴重制約高中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然而紅色經典中體現的是一種集體大于個體、真善美大于假惡丑、精神品德高貴大于權勢的崇尚等。通過紅色閱讀活動,則對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在開展紅色閱讀活動后,我班有學生寫了以下這首詩來表明自己的學習心得。
風雨大作夜
云黑亮紫蛇,風急嘯銀龍。
累卵山頭落,林穴暴怒訇。
犬鷹猶不軌,狼虎尚惡中。
幸有鞭霆力,再更四海容。
3.有利于加強青年學生的信仰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說,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勇、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而紅色文化里的信仰故事可以廓清迷霧,讓高中生學會反思,從而更加堅定對共產黨和國家的信仰。現摘錄學生寫的心得片段如下。
現如今,我們是“單向度的人”,是“標準化的閱讀器”。我們使用相同的網絡,閱讀著相同的頭條,因為相同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我們毫無思想,成了網絡的傀儡。現如今,我們是看著挺拔實則空心的竹子,是戴著腳鐐、穿著華麗而印著“無信仰”的囚徒。我們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在空中似乎自由自在地飛翔,然而當狂風襲奔而來,那將面臨昏天黑地。
[參考文獻]
[1]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靈魂 動情是德育的關鍵[J].教育研究,2000(4).
[2]劉壽禮.蘇區“紅色文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研究[J].求實,2004(7).
[3]程東旺,黃偉良.“紅色文化”的價值形態與德育功能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6(3).
[4]舒 棚.淺析紅色家書的革命精神——以《中共元勛家書品讀》為例[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5.
[5]李 霞.論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長沙:中南大學,2013.
[6]黃惠群.開發利用鄉土文化資源,推進德育建設的探索[J].智庫時代,2019(43).
[7]楊中雷,陳啟國.挖掘地方紅色文化整合學校德育資源[J].教學與管理,2013(32):6-7.
[8]柏鐵山,李 穎.開展“紅色活動”,拓展德育新途徑[J].文教資料,2010(3):207-208.
[9]王秋萍.運用閩西紅色文化資源,提升研學德育活動實效[J].中學課程資源,2019(1):71-72.
[10]張海燕.創新主題教育活動提高班級德育實效[J].甘肅教育,2017(17):31.
[11]彭克清,張傳霞.沂蒙紅色文化德育功效淺探[J].文教資料,2019(2):79-80.
[12]宗 鈺.紅色文化在中學德育創新中的著力點[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7(34).
[13]張學文.利用紅色文化為中學生德育教育增添色彩[J].考試周刊,2017(9):195.
[14]陸慧芬.紅色文化與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四個有機結合[J].才智,2014(4):219-220.
作者簡介:黎 超,江西上饒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