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琦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我國新聞行業進入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是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相關管理層應樹立與時俱進的意識,積極探索一條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聞報道模式,進而助推地方新聞事業健康、有序、高效地發展,著力提升新聞傳播質量,創新傳播方式,為廣大受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文章介紹了現階段地方廣播電視臺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地方廣播電視增強新聞傳播力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地方廣播電視 新聞 傳播力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很多地方廣播電視臺的運營與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然而從某種程度上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更好地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必須竭力強化新聞播報的影響力。如何有效地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的傳播力,已成為相關人員面臨的主要課題。
現階段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在如今的全媒體環境下,特別是網絡、手機媒體的盛行,為我國地方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創造了優越條件。全媒體時代的一個特點是開放性,可充分利用網絡傳播技術的優勢,拓寬地方廣播電視的新聞傳播渠道。一般情況下,地方廣播電視臺可有效地利用全媒體環境下提供的新聞傳播平臺,優化新聞傳播內容,創新新聞傳播形式,強化與其他新媒體平臺的交流、協作,共同構建新的新聞傳播平臺,開創具有特色的、全覆蓋的新聞傳播體系。從這一角度分析,全媒體時代為地方廣播電視的新聞傳播帶來了發展機遇。
挑戰。目前,我國地方廣播電視臺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無論是廣播電視臺的人力、物資投入層面,還是新聞傳播內容及方式層面,均受到極大的制約,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第一,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各大主流新聞媒體的傳播途徑進一步擴大,新聞傳播涉及的內容很廣,受眾群體可通過很多方式捕獲當前社會熱點話題及自己關注的新聞,形式繁多。從某種意義上說,地方廣播電視的新聞報道陷入了被動局面。若不能積極地改革自身的經營理念及方式,依然墨守成規、拒絕創新,會嚴重地影響地方廣播電視的新聞傳播力,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第二,智能手機、網絡視頻的興起,給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國的地方廣播電視臺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對新聞傳播工作予以新的定位及思考,在竭力發揮自身新聞傳播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全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挖掘地方廣播電視的潛力,提升新聞傳播力。
地方廣播電視增強新聞傳播力的應對策略
樹立互聯網思維。在全媒體時代下,各新聞媒體需創建融媒體生態環境,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包括以下兩點:其一,在新聞編輯內容方面,采用文字、音頻、視頻、動畫、HTML5等視覺傳播手段,運用網絡語言,聚焦受眾目光。其二,在新聞傳播渠道方面,通過現有的傳播平臺,生產特色的新聞產品,擴大傳播渠道,建立平臺化媒體,制作優美界面,增強客戶體驗。可考慮分眾化傳播模式,或者“一對一”傳播。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啟用新思想的新聞編輯人員,培養全媒體記者,促進傳媒的順利升級,可采用“全媒體記者+融媒體機構”多元化傳播方式。其中,全媒體記者將文字、視頻、VR、微拍等傳輸到素材的資源庫,融媒體工作人員負責信息的編輯、裁剪,最后通過大數據技術呈現于新聞頻道,大眾即可觀看可視化的數據信息。通過微信平臺發布相關的短視頻,用戶可在第一時間自由選擇瀏覽新聞內容,產生極大的新聞傳播影響力。
更新新聞傳播理念。在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為了提高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有必要樹立“受眾本位”的新聞傳播思想,將服務于受眾視為新聞傳播的首要目標,立足于不同受眾的需求,創新新聞傳播理念。尤其是在新聞傳播期間,應樹立精品意識,著力打造高價值的新聞,另外,還需對切合受眾需要的新聞素材深度挖掘,吸引廣大新聞受眾的注意力,切實地解決百姓生活、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將弘揚社會正能量,作為地方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主要方向。
強化用戶、技術、產品、服務的結合。地方廣播電視臺為了在全媒體時代謀求新的出路,有必要充分利用產品、技術、服務、用戶系統。其中,技術作為媒體行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技術手段,一改以往“單向化”的傳播途徑。用戶需求的分析不同以往。全媒體時代下,新聞用戶不僅是消費主體,而且還是生產、服務的主體,可理解為“生產消費者”,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專業消費者”的個人行為、習慣加以掌握,利用云計算指導生產。此外,產品與服務也是非常關鍵的要素,地方廣播電視從面向不同的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與服務,過渡到先聚合特定的受眾群體,再向著場景化方向發展,應該結合用戶對場景的需求,展開新聞產品的智能化推送。
強化媒介融合力度。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平臺為我國很多地方廣播電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結合的便攜式優勢,為媒介、網絡二者的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地方廣播電視臺需積極轉變發展思路,結合全媒體時代特點,多屏、互動有機結合,樹立互聯網思維,加強新聞傳播的創新,不斷開發與受眾溝通、交流的方式,突破以往的媒體方式、資源要素,培植新的社會主流媒體。例如,某省廣電公司以地方衛視為中心,營造“平臺+內容+應用+終端”的用戶生態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可以實現從以往的面向受眾服務發展,到現今的面向用戶服務,促進內容產品向IP資源的轉化,提升新聞傳播水平。
擴大新聞傳播路徑。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我國新聞媒體行業營造了良好的網絡運行環境,為地方廣播電視臺傳播新聞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地方廣播電視臺相關人員一定要密切關注全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的需求特點,采用新媒體傳播設備,創新新聞傳播方式和內容。地方廣播電視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第一,要合理地對傳播方向予以“定位”,如新聞傳播方向主要側重于地方文化還是地方經濟等。第二,強化新聞廣播渠道的差異化建設力度。唯有構建不同層次的新聞傳播平臺,才能更好地規避新聞傳播同質化問題,有利于形成地方電視臺新聞傳播的特色,增強受眾對新聞的視聽感受,提高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
開創民生主題。地方廣播電視臺一定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全媒體時代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適應市場變化。樹立“人本”思想,以受眾為中心,加強市場調研工作,清楚地了解地方百姓的思想動態、心理訴求、生活需求等,重視與群眾之間的溝通,有利于取得與受眾群體的思想共鳴,推出大眾喜歡的新聞欄目。地方廣播電視臺屬于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具有權威性、輿論性。在發展中應充分地加以利用,開發關注民生的新聞產品,發揮廣播功能。例如,某廣播電視臺新聞播報“公民熱線”專題欄目,運用電話接聽群眾熱線,加強與受眾的交流。記者對相關部門進行采訪,進行新聞監督與報道,拉近了媒體和受眾的距離,發揮了群眾的社會功能。同時,在媒體的傳播作用下,及時、妥善地解決了百姓尤其是貧困鄉村群眾生活中的實際難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提高了新聞的傳播力度。
結語
總之,在全媒體時代,我國的地方廣播電視臺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相關管理層要樹立互聯網思維,結合時代特點,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地規劃新聞傳播方向,推出“精品”新聞,擴大新聞傳播途徑,強化媒體融合,充分地利用傳統媒體優勢,增強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力。(作者單位: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張雯雯:《基于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如何增強新聞的傳播力研究》,《傳播力研究》,2019(25)。
2.郭慧娟:《地方廣播電視如何增強新聞傳播力》,《科技傳播》,2019(10)。
3.王曉斌:《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如何增強新聞的傳播力》,《傳播力研究》,2018(17)。
4.孫 穎:《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增強新聞傳播力的方法探析》,《電視指南》,2017(18)。
5.鮑 莎:《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如何增強新聞的傳播力》,《西部廣播電視》,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