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吉
摘 ?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從騰飛轉至平穩發展,這種發展態勢是科技創新不斷作用的結果。有科技創新才有了競爭實力,掌握科技的人才才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因此,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各大院校在新時期、新背景的核心內容。通過人才培養來滿足社會創新發展需要,推動社會不斷向前進步。文章探討了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分析了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以期能夠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人才資源。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型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8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1(a)-0210-02
1 ?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
(1)學生就業觀念得到轉變。原有的教育模式下,就業觀念陳舊,對于創新創業無法接受,導致就業困難成為常態。而創新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強,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更高,創新教育下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加活躍,創新行動更加直接,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見,將創新教育與人才培養進行有機融合后,學生的技能應用更驅向創新應用方向,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業觀念表現出積極性。(2)學生職業能力得到持續提高。信息革命時代,科學技術創新性是社會的發展主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只有不斷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質、高熱情去面對職場,才能持續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從而夯實自己就業能力,將夢想的職業規劃轉化為現實。(3)教育水平迅速提升,教育能力更強。高職院校實現創新教育后,教育模式不再拘泥于傳統課堂上,而是課上、課下、校內、校外、自主實踐等多種形式共存的局面。此時,校企實踐平臺更加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更加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更接近市場需求,從而形成教育水平高,教育能力強,教學方法多元的人才培養體系。
2 ?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
2.1 重新定位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1)在理念層面加強創新培養,將創新作為主要教育目標。重點對學生的心理、理念、思維、意識等進行創新教育,改變學生的傳統思維定式,從長遠發展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在行動層面加強創新培養。創新創業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行動能力,使學生有能力自主創業。在這一過程中,創新創業的主要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3)要以創新創業作為培養新模式,注重自由創新,在學校的幫扶下能夠自主創業,從而形成自我就業的培養目標,減輕社會就業壓力。
2.2 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創新教育需要全新的課程體系作支撐,才能突顯出創新的作用和影響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課程體系的熏陶下中,能夠運用所學去創新方法、技能、工藝等,成長為社會急需的創新人才。因此,課程體系的重構需要從理念轉變上、結構合理上、科學穿插上等進行科學規劃,突出創新;此外,要從學校所處的地域經濟、文化等特點出發來科學配置課程體系,目的是為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創新人才。所以,在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下,專業滲透要增強,邊界要模糊化,課堂比例相對降低,實際和自由創新設計比例要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與能力。
2.3 綜合運用多元化的實踐活動
(1)實踐是創新創業教育最好的方式。在雙創模式下,實踐要多元化,自主實踐、集體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等要結合與穿插。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和教育目標出發,在實踐環節進行大膽創新,給學生提供自由、寬松、創新性強的實踐項目,通過項目引導、合作激發、實踐帶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2)構建開放性質的實驗場所,實驗設計以創新性和綜合性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要加大創新培養的重視程度,建設開放性的實驗室等,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自由的實驗場所,將學生的好動特征挖掘出來引入創新教學中。同時,實驗設計要偏大綜合設計類型,增強學生的知識連貫和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的有機結合。(3)鼓勵學生組建興趣社團,在社團活動中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社團需要教師的幫助和規劃下完善起來。在社團活動中,方案設計可請教師評估和給出修改意見。通過活動學生設計自己的作品,具有原始創新性的設計鼓勵申請國家專利進行技術保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技術保護思維。(4)創新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常用手段,為了激發創新思維,調動學生時常將創新意識付諸行動,在畢業設計選題、結構設計、內容研究、結果檢驗各環節都需要以創新為前提。立足實際,結合市場發展需要,本著創新出成果的理念,在決定設計題目前,以興趣為導向,利用興趣來激發創新思維,同時在結果檢驗時,要對創新性強的題目進行評估與激勵,并以學生太態為目標,快速完善教學內容與課程,從而使高職院校的創新教育水平持續上升。
2.4 深挖技能競賽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價值
(1)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使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參與到競賽活動中。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面對的是全體高職生,根據高職生愛動不愛靜的特點,積極創辦多元化競賽活動,表現出競賽活動的性質差異性、水平差異性,目標差異性等,從而吸引全體高職生積極參與到競賽活動中來。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競賽活動,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創新能力得到鍛煉,創新思維得到啟發。例如理論創新型競賽、設計創新型競賽、藝術創新型競賽、技能創新型競賽等等。不同類型的競賽會吸引不同興趣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能夠按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也能在競賽中夯實理論和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升。(2)通過提升教師隊伍的能力水平,使競賽培訓能夠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無限的,但學生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不斷的啟發和引導,因此競賽時學生需要專業的指導教師,從理論上、應用上、創新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這種專業指導教師需要從學校管理層面出發,運用特定的競賽基金和培訓方案來激發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是教師能夠根據自身的經驗,行業的發展趨勢等尋找最佳的切入點來指導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從而使競賽表現出較強的專業性。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來不斷補充和提升自己,真正做一名有經驗、有能力的專業教師。(3)通過加強技能競賽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保障競賽準備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競賽中想要提交一份優質的競賽作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特別是物質方面的支持直接關系到作品所需的材料、質量、場地、人員配合等。因此高職院校在舉辦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過程中,要加大物質條件的投入,例如場地、設備、資金等等,給學生創造一個物質條件支持相對寬松的創新環境。此外,競賽目標還可以與企業目標相結合,使企業積極參與到競賽活動中來,為競賽注入充足的物質條件保障,競賽中產生的優質作品能夠直接進入企業轉化為生產力,對提高學生的就業信心有較大的幫助,對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具有較高的推動作用。(4)貫徹落實技能競賽開展的目標,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助力。開展競賽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在完成自己設計的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夯實專業知識的同時,將相關領域的知識內容進行合理穿插,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競賽的開展是以服務市場為導向的,因此競賽的開展需要科學合理有效的實施策略來保證競賽項目的順利開展。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專業進一步打開,創新思路得到激發。高職院校要重視競賽過程的保障與控制,為學生的創新成果護航。
2.5 建立多方協同的培養機制
高職院校需要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出發點,從學校、政府、企業三個維度來促進培養模式的優化,從而形成多方協同機制,在機制內為學生成長提供充足的創新指導和相關咨詢。因此,高校不但要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知識助力、機會助力、項目助力,還要提供精神助力和服務助力,通過與政府的協調,與企業的協商,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場所、經費、項目、政策等,使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有堅實的后盾和服務平臺,能夠放心大膽地進行創新創業。這種多方協同培養機制使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更有深度,學校與政府之間協同更有廣度。
2.6 優化創新型人才的考評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在精神層面和行動層面進行雙層創新培養,培養效果的檢驗方法是考評,也就是教育質量的評估。為了實現科學性,評估時將教育目標、教育手段、教育課程、教育模式等都考慮在內,能夠滿足雙創要求的才能給出質量評估的好評。所以,考評體系要科學完善,透明公允,能夠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上起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實現就業目標。
2.7 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保障體系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教學工程,需要多方溝通與協作,才能形成有力的保障體系,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需要從教育高端團隊的構建上,課程體系的完善上進行保障機制的完善,將國家政策與創新補貼落實到位。
3 ?結語
通過開展技能競賽、創新創業活動、營造創新環境、建設創新團隊等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構建理論與實踐、實踐與課外創新項目結合;課程教學與專業競賽相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技能鑒定與教學實踐結合的“四結合”課程教學體系。根據這個培養過程,完善創新課程教學體系,形成一套適合高職院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青,李光寧.基于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17-19,32.
[2] 孔焱,王彬.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2):5-7.
[3] 徐挺.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