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如
本文主要以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作用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國際貿易的具體作用為主要依據,從加強對開證行和進口商的資信調查、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對軟條款的防范、認真審核提單、做好事前資信調查、加強對進出口雙方的資信調查、規范操作,嚴格審核單據、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素質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提升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應用效率。
一、引言
在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合理應用信用證十分重要,其不但能夠解決買賣雙方在交易中出現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還能切實減輕買賣雙方的資金壓力,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買賣雙方的認可。由于信用證不能直接聯系交易雙方,并且只對單據進行處理,因此讓一些違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極易導致出口方與進口方出現錢貨兩空的現象。為此,對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勢在必行,結合風險因素制定與之對應的預防措施,避免影響國際貿易結算實務的開展。本文著重闡述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作用、風險及防范措施,詳細內容如下。
二、信用證和國際貿易分析
(一)信用證相關概述
第一,內涵。信用證指的是由開證行依據申請人的指示與要求或自己主動,在滿足信用證條例的基礎上,憑借規定單據向受益人或者是其他指定方進行付款的書面文件。簡單的說,信用證為銀行開立的有條件保證付款的書面承諾書。
第二,作用。對于國際貿易活動可能出現買賣雙方不信任的情況,買方擔心付完款之后,賣方不依據合同規定進行發貨;賣方擔心在發貨之后買方不支付尾款等。為此需要兩家銀行進行擔保,代理收款交單業務,以銀行信用替代商業信用。銀行在該活動中所應用的工具便是信用證。基于此可以明確信用證的內涵,其是銀行有條件保證付款的書面承諾書,成為了當前國際貿易活動中十分常見的結算形式。依據此種結算形式的規定,買方要把貨款存儲在銀行,由銀行通過信用證工具,通知異地賣方開證銀行轉告賣方,賣方依據合同規定與信用證規定條例進行發貨,而銀行則替代買方付清款項。
(二)國際貿易相關概述
第一,內涵。國際貿易指的是跨境貿易往來,例如境內企業和香港或是歐洲之間的貿易。而國際結算指的是跨境的資金償付,例如境內企業出口貨物給歐洲,歐洲客戶要求把貨款直接支付給境內企業。資金跨境結算便是國際結算。實際上,國際結算是因為國際貿易發展而產生的,但還可能是非貿易導致的結算。
第二,作用。1.對國民的作用。國際貿易給國民提供就業崗位,影響國民價值觀與文化,有助于提升國民收益,滿足國民個性化需求,保證國民生活水平。2.對企業的作用。有助于增強品質管理,提升經濟效益,在繁雜的經濟市場中站穩腳跟。同時,對企業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經濟合作,提升自我改進能力具有的積極作用。3.對世界的作用。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加國際分工,促進社會再生產的有效手段,是世界各國交流科學技術的主要途徑,是世界各國外交斗爭和政治斗爭的重要工具,同時還是促進國際經濟發展不能缺少的貿易活動。
三、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應用風險
當前,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應用依舊存在風險,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單證不符遭到拒付的風險、銀行資信度低導致收匯風險、信用證軟條款的風險、出口商交貨嚴重違反合約要求、承運人途中轉售的風險、出口商與承運人勾結的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外部風險,這些風險能夠歸類為出口商面臨的風險、進口商面臨的風險、銀行面臨的風險這三種,詳細內容如下:
(一)進口商所面臨的風險
1.出口商違反合同要求。結合“UCP600”,開證行只憑借單據進行付款,而不調查單據的事實內容,這便給一些違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出口商通過買通商檢機構或者是開證行,制造假的單據,造成進口商不能憑借單據提出貨物。2.途中轉售。在通過應用信用證交易時,貨物的承運交由出口商負責,因此進口商并不明確承運人的資信情況,也無法預知運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國際貿易的漫長運輸中,距離較長,若是承運人資信不良,在中途售賣貨物,那么進口商要面臨收不到貨物的情況。3.出口商和承運人勾結。由于國際貿易均是通過CFR、CIF等貿易條件進行交易,此種交易為象征性交貨,出口商憑借單據交貨,而進口商憑借單據提貨。由于CIF下是出口方負責承運相關事宜,此種情況下就易出現出口商和承運人勾結的狀況,為了自身利益交出假貨,給進口商運營發展帶來風險。
(二)出口商所面臨的風險
1.單證不符遭拒付。在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諸多單證操作者因為對國際結算慣例不熟悉,欠缺責任意識,工作經驗不足等因素,一般會在單據審核工作出現問題,讓單據發生不符的現象,開證行則拒絕對此類單據付款。2.收匯風險。因為信用證交易特征,銀行在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起到的是樞紐的作用。銀行需要結合申請人要求開立信用證,并對出口商提交的單據進行審核,保證其和信用證條款相同,之后結合合同規定支付貨款,進而完成橋梁作用。而如果銀行資信度低就易導致收匯過程中發生風險。3.信用證軟條例風險。其實,信用證軟條例為陷阱條例,為開證申請人與開證行在無法撤銷信用證添加的條例,開證申請人可以結合此條例掌握主動權,是否履行則取決于買方,而此時出口商就處在被動的位置,極易發生進口商違約而知識信用證失效的問題,進而消除開證行的付款責任。
(三)銀行所面臨的風險
1.信用因素。開證申請人向開證行提交了開證申請書以后,銀行依據申請書內容制作信用證,并通知出口商交單,滿足“單證一致,單單一致”之后,承擔付款責任,但這是若是進口商拒絕付款,那么銀行的收款是得不到任何保障的。因為銀行處理憑證是單據,若是出口商制造假單據,而銀行不能識別兌換付款的話,要承擔進口商因收不到達標的貨物拒絕付款的風險。2.操作因素。開證行給申請人開立的信用證主要結合的是開證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書,若是開展申請人填寫失誤或者是專業知識欠缺,那么開證行會把錯誤的信息添加的信用證條例中,出口方會拒付或者是要求申請人修改信用證內容,進而導致貿易糾紛。銀行職員有可能出現操作失誤,崗位職責不明,均會導致風險發生。3.外部因素。市場的利率并不是長期不變的,會隨著市場的運作而發生調整,利率的波動會導致信用證風險。商品價格會直接影響進口商與銀行的利益,若是商品價格下降,進口方發現單據不符內容,有可能會發生拒絕付款的情況。
四、防范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應用風險的有效舉措
結合上述風險,相關主體可以從加強對開證行和進口商的資信調查、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對軟條款的防范、認真審核提單、做好事前資信調查、加強對進出口雙方的資信調查、規范操作,嚴格審核單據、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素質這幾方面著手,防范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應用風險,詳細內容如下。
(一)應對出口商風險的舉措
1.增強對開證行與進口方資信調查。為了增強風險防范,出口方應該事先找一些調研組織對開證行資信進行全面了解,并構建高效且系統的信用評價體系,開立客戶資信檔案,著重了解被調查的開證行的信用等級、資金實力以及財務情況等。2.熟悉有關法律法規。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應用設計很多法律法規,在具體交易中需要應用法律條款保證切身利益。需要對信用證有關法律規定進行詳細了解,嚴格依據法律規定展開交易,防止因為進口商或是承運人鉆法律空子而損害自身利益。3.增強軟條款防范。拿到信用證之后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深審核,反復推敲,重視信用證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條款,尤其是信用證條款和合同條款是否相同,若是有不同的地方,要通知開證行與進口商對條款進行完善,降低對出口方的風險。
(二)應對進口商風險的舉措
1.對提單進行充分審核。開證行開立給申請人的信用證一定要交給出口商審核,待審核無誤之后出口方將發貨獲取單據,并把單據交給進口方。而當進口方收到單據之后要對其中的條款內容進行仔細核對,待確認無誤之后寄轉賬通知書。2.展開事前資信調查工作。銀行沒有審核單據完整性、真實性以及法律效力的義務,出口方若是不真實發貨,只上交了和信用證相符的單據,而出口方依舊能夠獲得貨款,銀行也不用承擔責任,而由進口方承擔所有責任。
(三)應對銀行風險的舉措
1.增強對貿易雙方資信調查。銀行的主要任務是掌握貿易雙方真實的資信情況,開證行接受了開證申請人提交的申請,就要擔負付款責任,因此此種狀況下銀行將面臨巨大考驗,若貿易雙方資信情況無法保證,那么銀行將會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2.嚴格依據要求操作,全面審核單據。信用證交易有對應的流程作支撐,而銀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信用證業務辦理中,需要依據通知、信用證審核、單據審核、寄單索匯等幾個環節開展。在進口業務辦理中,應嚴格依據開證、修訂、審單等環節展開操作。3.增強銀行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大力培養銀行優秀人才,擴大發揮才能的空間,定期展開業務培訓,增強銀行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銀行需要施以崗位責任制,落實嚴格的操作流程與科學的工作指標,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推動互相監督與配合的制度建設,降低銀行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率。
五、結語
綜上分析,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作用十分顯著,但是當前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應用還存在些許風險,如單證不符遭到拒付的風險、銀行資信度低導致收匯風險、信用證軟條款的風險、出口商交貨嚴重違反合約要求、承運人途中轉售的風險、出口商與承運人勾結的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外部風險。為了保證信用證的作用在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發揮出最大化,相關主體需要對上述風險進行全面分析,找出具體原因,進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優化措施,如加強對開證行和進口商的資信調查、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對軟條款的防范、認真審核提單、做好事前資信調查、加強對進出口雙方的資信調查、規范操作,嚴格審核單據、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素質,以此來保證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應用優勢,促進國際貿易健康穩定發展。(作者單位:鄭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