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與語文學科同樣都是一種語言學科,對于小學生成長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小學生由于年齡、接受知識能力較為不足,對英語這種外來語言的理解、掌握更是比較困難,所以學校與教師要能夠充分地發揮語文學科的作用,在小學四年級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將語文學科融會貫通進去,強化小學生接收英語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全面的發展。本文通過闡述學校與教師應怎樣落實兩種語言學科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語教學質量與水平,以此推動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英語學科;語文學科;融會貫通;課程研究
【作者簡介】吳麗萍,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
引言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更代表著一種文化。現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式的不斷加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起來,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在學生受教育階段發揮的價值與作用是不可預估的。但是當下在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學校與英語教師必須首先考慮到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實際情況,針對具體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由于考慮到語文學科對小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加之它與英語同樣都是語言學科,所以語文學科對小學生學習英語也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學校與教師要首先考慮到兩種語言之間的相通性,再將小學生理解、掌握英語知識的能力以及教師教學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將這些語言學科的優勢融會貫通在一起,便于小學生更容易地學習英語知識,不斷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推動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地深入發展。
一、以具體故事為基準,提高學生英語實際表達能力
小學英語課本教材中的小故事一般都是感情線較為明顯的,能夠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故事的情節。一般來說,這類英語小故事都是有著一條較為順暢的故事發展線的,不論是故事主人公、故事開始結束的時間,還是具體的小細節,都是很明顯的,而且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力強的學生還能夠通過自己的表述將故事敘述出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校與教師都可以考慮將一些故事化的情節更明顯的文章作為每一篇課程開授前的導引線,通過帶領學生朗讀具體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進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的Unit1 Our school subject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Story time的表層意思,在這個基礎上由淺入深,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之后讓學生們自主進行模擬故事的環節,將subjects的有關話題在小組內部組織討論,在講解故事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將自己代入這種情境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二、以思想品德為基準,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思想品德同樣也是小學生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能力,更是學生從今往后面對一切學習與生活的前提保障。所以,學校與英語教師應當在日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科學合理的與思想品德相關的一系列教育,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這樣的氛圍,讓學生能夠輕松愉悅地置身于思想感情與語言知識高度融會貫通的環境中,最大限度地來強化學生的整體素質。例如,在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下冊Unit7 Whats the matter?的教學中,英語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聯系Story time中的詳細對話情節,幫助、引導學生要對父母有最基本的感恩之心,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向灌輸學生這種親情帶來的感恩意識,在英語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的培養。
三、以適宜音樂為基準,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方式
英語學科與語文學科同作為語言類的學科,其實這當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也不過就是學生是否能夠強化對語言類學科的基礎知識的記憶,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相對應的文章,將文章用歌曲的形式創造出來,令學生置身在音樂的世界中,優美的旋律,愉快輕巧的節奏,富有趣味的內容,都能夠使學生盡可能地主動參與到英語的學習當中來。利用音樂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分辨力、記憶力,還能夠提高其學習的效果,強化其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拓展英語語言思維邏輯,用英語的學科特點結合自身的經驗,以自己的方式改寫文章的具體情節,在這個過程中強化對英語語言地接收與傳送。
四、結語
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怎樣才能更好地學生接受、理解、掌握這門語言。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將英語教學的內容,與語文學科適當結合,用這些學生更能理解掌握的語言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能使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更為豐富。在四年級的英語學科教學中,更好地將其與語文學科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素養,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夠更加高效,使其在愉快的心情和濃烈的興趣下進行學習。幫助學生鞏固各學科的知識,促進學生整體、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嫣.學科融合讓小學低段英語課堂更有趣、更有效[J].求知導刊,2015(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