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與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其中也包括教育行業。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煥然一新。文章著眼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并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生事物,其形式、容量和交互性都遠勝于傳統媒體。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其中包括教學形式的更新、教學內容的發展等。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逐漸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而如何科學、有效地發揮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的交互形式逐漸豐富多樣化,這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也在不斷創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過去,我國大多數學校都是通過灌輸式教學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地認為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向學生灌輸一些思想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灌輸式教學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他們厭惡思想政治課程,最終無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些學校明確要求學生上黨課,否則將無法正常畢業,而這種強制性的思想政治教學手段看起來有用,實際上收效甚微,甚至還會形成徇私舞弊的學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僵化等弊病。而新媒體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學生和教師能夠在網絡平臺中暢所欲言,使師生之間的溝通更加輕松。在開設思想政治課程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新媒體向學生征求意見,通過學生的觀點與反饋來不斷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身的觀點,活躍課堂氣氛。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運用即時通訊工具,以隨機選擇的方式添加學生為好友,通過溝通來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糾正。
(二)新媒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更加開闊
互聯網的普及使新媒體的應用范圍更廣,也使新媒體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長期受互聯網影響,思維方式與行事風格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適當做出調整,融入學生的世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來開拓視野,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并順著學生的思維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學習其他教師的優秀教學經驗,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可以通過新媒體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學生最關注的熱點事件著手,逐漸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從而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融洽。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他們能夠通過新媒體學習新思想、新理論,并將其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另外,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發現了互聯網中的不良思想,能夠通過新媒體及時與學生溝通,避免學生誤入歧途。
(三)有利于傳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
在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通過新媒體與學生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過去,學生普遍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致不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互動,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不高。而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新媒體傳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教學熱情,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學之中。學生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能夠通過新媒體向教師尋求幫助,及時地獲取有效信息,從而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對于教師而言,他們可以通過新媒體來查閱背景故事、人物軼事等,使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更加易學、易懂。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深入研究所講的內容,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
二、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新媒體的內容紛繁復雜,學生難以分辨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價值取向還處于發展階段,新媒體能夠傳播優秀、正能量的信息,也會傳播一些庸俗、腐朽的信息,如果庸俗、腐朽的信息被學生接受,那么將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并阻礙其學習優秀、正能量的信息。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認知存在些許差異,因此他們在面對同一事物時容易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并且學生的思維是超前的,對某些事物的看法也具有先鋒意識,如果教師一昧地否定學生的看法,將會挫傷學生主觀能動性思維,從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
長期以來,我國堅持以灌輸理論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難以融入思想政治課程之中。在互聯網時代,學生能夠通過新媒體獲取大量的信息,從而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從課堂轉移到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雖然學生追求新事物的精神值得認可,但盲目地追求新生事物容易導致學生迷失自我,從而難以擺脫新媒體的掌控,造成的后果無法想象。
(二)學校、教師對于新媒體的認知過于片面
新媒體作為新生事物,既有積極的影響,又有消極的影響,但大多數教師、家長都只看到了新媒體消極的一面,認為學生玩物喪志、不務正業。對于學生而言,他們自身的自制力較差,并且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他們將新媒體作為娛樂休閑的工具,將互聯網作為放飛自我的平臺,忽視了新媒體的搜集與整理信息功能。對于教師而言,他們從一開始就對新媒體持排斥、反對態度,因此不愿意花費時間、精力去了解和研究新媒體,從而導致自身思維固化,執著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不思進取。長此以往,學生與教師的分歧越來越明顯,學生將更難以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之中。因此,教師應先改變自身對新媒體的偏見,并逐漸接受新媒體,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積極的一面,最終使學生與教師達成共識。
三、合理有效地運用新媒體的方式
(一)加強對新媒體信息的監管
在互聯網時代,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繞不開新媒體,因此學校必須要整頓新媒體信息環境,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目前來看,完全屏蔽不良信息是難以實現的,但我們可以從家庭和學校、政府三個方面著手。家庭主要由家長進行監管,控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和訪問權限,使學生集中時間與精力于瀏覽學習資源;學校主要由教師進行監督,學生只能在指定的時間內通過新媒體查找資料,其余學習時間都不能使用新媒體,同時,學校還要建立健全校園網站監管機制,使學生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下使用新媒體;政府的作用最為關鍵,政府工作人員通過排查網站信息過濾不良網站,從而營造良好的網絡風氣。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體素質
隨著新媒體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學習新媒體技術,提高自身的信息分辨能力和處理能力,既能夠及時獲取有效信息,也能夠抵制不良信息,從而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學的藝術性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的弊病在于教學內容過于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新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提取關鍵信息,并以圖片、音頻、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傳播信息,使書本中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與此同時,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學的結合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任杰.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4):55-56.
[2] 曾令輝.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問題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思想政治教育,2015(09):103-104.
[3] 劉濤.新媒體在科技傳播中的作用探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0(06):99-102.
[4] 鄧紅彬.運用新媒體技術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思想政治教育,2011(05):123-124.
作者簡介:隋金波(1983.06- ),男,達斡爾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本科,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思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