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華 趙瑞蓮 劉建麗 李元浩 楊品華 田春洪
摘要:從惡性腫瘤氣機郁滯狀態的中醫病因病機特點出發,認為惡性腫瘤氣機郁滯狀態的病因與外感淫邪、情志失常、飲食不節、勞逸過度、先天稟賦等有關,并根據惡性腫瘤氣機郁滯狀態的病機特點,分別從“癌前病變”、“乳腺癌”、“胃癌”、“結腸癌”、“宮頸癌”、“肝癌”、“腫瘤抑郁癥”7方面進行分析氣機郁滯致癌論,運用疏調氣機湯加減在臨床預防和治療腫瘤氣機郁滯狀態思路的探討。
關鍵詞:氣機郁滯;致癌論;國醫大師張震
中圖分類號:R2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20)03-0103-03
疏調氣機湯是國醫大師張震首創的名方,藥物組成:柴胡、炒白芍、炒枳實、制香附、郁金、川芎、丹參、白術、茯苓、仙靈脾、薄荷、甘草。國醫大師張震認為:疏調氣機治療法則:標本兼顧,攻補得宜,病、證、癥三對應而有所側重。制方理念:疏調為本,一體兩翼,不偏不倚,便于化裁。組方設計:以四逆散為核心基團和主體,輔以健脾益氣為兩翼及協同增效藥物。功效:疏肝解郁,疏暢氣機,理氣和血。主治:肝郁不舒,氣機失調。
人體氣機升降來源于《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是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醫學求是》:“明乎臟腑陰陽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領。”人體氣機升降有3組主要矛盾:心與腎為升降之根本、脾與胃為升降之中軸、肝與肺為升降之外輪。臟腑氣機的升降猶如一架生命之車,使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運轉不息。在病理狀態下,臟腑氣機升降失常,臨床上方劑配伍組成與遣方用藥,須運用升降相反相成的不同作用趨向的藥物,使氣機升降恢復正常,升降有度,臟腑氣機調暢,以恢復機體正常生命活動[1]。
1?氣機郁滯狀態致癌的病機
中醫學傳統理論認為腫瘤的發病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兩方面,由于外感淫邪、情志失常、飲食不節、勞逸過度、先天稟賦多種病因綜合作用而致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低下,經絡氣血運行障礙,引起局部氣滯血瘀、痰凝、熱毒、濕聚等相互交結,日久形成腫瘤。如上所列舉的這些觀點既有古人經驗的繼承,又有當代醫家的實踐研究,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臨床基礎,這些探索對于開闊研究思路和探索腫瘤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不可否認,到目前為止,上述每一種觀點都不能指導臨床去征服腫瘤,說明這些學術觀點遠未達到完善,尚未抓住惡性腫瘤病因、病機的本質。特別是情志失常與氣機郁滯失常關系密切。正如《靈樞·百病始生》所云:“若內傷于憂怒,則氣上逆……凝血蘊里……津液澀滲……而積皆成矣”,憂怒情志過激,最先引起氣機上逆,進而導致血瘀,最終造成氣血津液的異常,積病由生。腫瘤病人大多都有情志方面的問題,或憂思或悲恐,影響氣機,氣亂則血亂,氣滯則血瘀。因此,筆者認為,氣機郁滯是導致腫瘤的基本病機。
2?氣機郁滯狀態致癌治療關鍵是疏調氣機
一般來說,腫瘤是逐步產生的,在腫瘤產生之前,各種致病因素已使臟腑功能失調,體內就可能存在著氣滯、血瘀、痰凝、濕聚、癌毒等一系列病理變化,這種變化如果長時間不能被機體清除則可能化生腫瘤。而腫瘤既生之后,又進一步危害臟腑功能,影響氣血運行,水津布散,使脈絡瘀阻,水濕凝聚,阻塞氣機,從而產生新的瘀滯痰濕癌毒。目前中醫腫瘤專家共識與腫瘤發生發展最關鍵的病理因素即為“痰”、“瘀”、“氣滯”、“寒凝”,這些關鍵的病機要素,往往與人體氣機郁滯,失于調暢密切相關。一旦氣機調暢,升降出入有序,則這些病理因素就可以基本消除,消積聚于無形,則腫瘤無法化生,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因此,在治療各種腫瘤患者過程中,我們十分強調保持五臟六腑氣機的調暢。首先,人體既為一個統一“管道”系統,那么,從生理角度出發,它必須能隨時保持與外界相通,保持氣機的通暢,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之前,即注意調和氣血陰陽,疏通經脈,暢通氣血,則疾病當無以發生。另外,腫瘤為慢性病,其發生發展,是氣機失調與各種病理因素、邪毒在體內積聚而緩慢形成的,若“微小梗阻”無法清除,氣機無法調達,那么久之即將形成“大范圍梗阻”,在其過程中,各種病理改變導致的氣機失暢是其根本,故慢病防治,在初期,即注重調暢氣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腫瘤后期,多見虛證,在補虛的過程中,也不必盡拘泥于一“補”字,一定要注重“補而不滯”、“補而不膩”,時刻保持氣機調暢,才能真正達到“補虛去實”的理想療效[2]。
3?氣機郁滯狀態致癌的臨床辨治
3.1?癌前病變?肝炎、食道炎、胃炎、腸炎、宮頸炎等炎變。“炎-癌轉化”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炎-癌轉化”的病機過程中正氣虧虛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內在因素,正虛邪實是病情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慢性炎癥的疾病過程中,因感受外邪、情志損傷、飲食不節、勞逸失調及濕熱、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積聚等因素的影響,加速了疾病進展的過程,最終因本虛標實、氣血陰陽失調,導致病邪久滯不去,濕熱、痰濁、瘀血凝結為毒,留滯臟腑組織,化生有形之邪并捜集人體之精華以自養,不斷増大、惡化,發為腫瘤。因此在防治“炎-癌轉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飲食起居、生活方式及精神情志等方面加以干預[3],治療時可以在疏調氣機湯的基礎上補虛瀉實,注意臟腑氣血陰陽的調整,注重解毒散結法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應用,以延緩甚至逆轉“炎-癌轉化”的進程。臨床用疏調氣機湯加重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南方紅豆杉等。
3.2?乳腺癌?氣是構成人體,維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質,其功能主要有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攝作用和氣化作用。氣以充足流通為常,一旦流通受阻,局部阻滯,升降出入之樞被擾亂,津液營血隨之而凝,久則成巖。《外科正宗》說:“憂郁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醫宗金鑒》也指出:“乳巖由肝脾兩傷,氣郁凝結而成。”臨床多數腫瘤患者具有情志抑郁或強烈情志刺激史,說明情緒因素在腫瘤發病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反映出氣郁、氣滯是惡性腫瘤的主要病機之一。臨床用疏調氣機湯加重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南方紅豆杉之外,再加八月札、玫瑰花、炒王不留行、穿山甲、刺猬皮、山慈菇、露蜂房等。
3.3?胃癌?情志失調、氣機郁滯氣滯、橫逆犯脾。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肝與脾胃是土乘木克的關系,情志不舒、氣機失暢可致肝氣郁滯,失于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氣機不利,升降失和而致痞滿、胸悶、曖氣等;又有憂思傷脾,思則氣結,脾氣損傷,脾失健運,運化無力,胃腑通降失司,氣機運行不暢,又可見脘脹、痞滿等。《類證治裁·痞滿》云:“暴怒傷肝,氣逆而痞。”李東垣也說過:“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此因喜、怒、憂、恐耗元氣,資助必火,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由此可見情志失調,損傷脾胃,氣血失和,久而絡瘀脈阻,這既是病因又是病理結果。臨床用疏調氣機湯加重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南方紅豆杉之外,再加九香蟲、高良姜、元胡、川楝子、公丁香、阿魏等。
3.4?肝癌?情志因素是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病因,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惡性轉化也起重要的作用。情志為病,多直接影響臟腑功能,古語有云“暴怒傷肝”、“憂思傷脾”就是這個道理。怒氣傷肝,肝失疏泄,氣機升降失常,易致血行不暢而成氣滯血瘀;憂思傷脾,脾失健運,水谷精微不能濡養臟腑,使肝失濡養,肝體失用而為病。《靈樞》中記載:“若內傷于憂怒……氣上逆則六輸不通……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可見情志失和,氣機郁結,脈絡不通與肝之積聚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臨床用疏調氣機湯加重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南方紅豆杉之外,再加梅花、八月札、玫瑰花、川楝子、元胡、三棱、莪術等。
3.5?結腸癌?《素問·舉痛論篇》記載:“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景岳全書·泄瀉》中也有:“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之說。因肝為風木之臟,其性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情志不遂則肝膽疏泄失調,木橫乘犯脾,脾胃運化失司,或憂思氣結,損傷脾胃,氣機失調,脾運不健,均可致水谷不化精微,下趨中道而致泄瀉;若素體脾虛胃虛弱,濕邪為患,運化失司,復因情志刺激,可使土虛木乘,肝脾失調,出現腹痛里急,瀉下不爽,后重不去,黏滯重墜等癥狀。臨床用疏調氣機湯加重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南方紅豆杉之外,再加大血藤、山土瓜、藤梨根、野葡萄根等。
3.6?宮頸癌?女子以肝為先天,肝氣條達、肝血充盛則臟腑機能穩健,若七情內傷,肝氣郁結,疏泄失職則見氣血功能紊亂,氣滯血瘀,郁而化熱,濕熱下注,可見帶下赤白。朱丹溪有云“赤白帶者,皆因七情內傷……感非一端。”后輩承襲朱丹溪的觀點認為婦女之赤白帶下多因怒氣傷肝而成。臨床用疏調氣機湯加重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南方紅豆杉之外,再加仙鶴草、仙茅、元胡、益母草、三棱、莪術等。
3.7?腫瘤抑郁癥?腫瘤患者合并抑郁癥的患者較多,影響因素眾多,涉及腫瘤的預后與治療、社會心理調節水平、社會及家庭的生活壓力和宗教信仰及文化素養等多個方面。中醫歷代文獻中專論腫瘤抑郁癥病因病機的很少。中醫學認為,癌癥屬于“癥瘕”、“積聚”等范疇,對于病因認識比較重視內源性因素,特別強調七情內傷。如《素問·舉痛論》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情志不遂久則導致氣機不暢,氣火內郁,痰濁內結,氣血凝滯,邪毒內著,壅滯經絡,聚而成積;正如《丹溪心法》云:“氣血沖積,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人身諸病,多生于郁。”因此,癌癥在人體內形成,主要是由于人體正氣內虛、臟腑功能失調,以致邪毒(致癌因子)乘虛而入,日久形成腫瘤,而在腫瘤形成過程中的病理變化又成為抑郁癥產生的基礎。臨床用疏調氣機湯加重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南方紅豆杉之外,再加合歡皮、夜交藤、石菖蒲、制遠志、陳皮、八月札、玫瑰花、香櫞等。
另外,本人的研究生開展了疏調氣機湯加減應用于氣機郁滯狀態下的非霍金奇淋巴瘤、卵巢癌、甲狀腺癌等腫瘤病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療效。
4?結論
國醫大師張震教授繼承先賢理論,系統總結闡發氣的生理功能與發病特點,形成了以氣機失常為核心,疏調氣機為主線,疏調氣機湯為具體措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國醫大師張震指出:“欲求臨床療效的提高,無忘對患者氣機之疏調”。在目前腫瘤的中醫治療中,抗癌解毒之藥多是寒涼傷胃氣之品,扶正補虛亦多是停留在“氣虛補氣”“血虛補血”的階段。因此,為達到減輕病癥甚至恢復健康的目的,深刻理解國醫大師張震“疏調氣機學說”理論并靈活運用是很有必要的。《內經》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止,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因此,運轉氣機是人身之要務。臟腑氣機有序,人體才有可能百病不生。
惡性腫瘤氣機郁滯狀態危害巨大,科學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氣機郁滯狀態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積極作用,但目前臨床重視不夠。氣機郁滯狀態是惡性腫瘤的較常見的外在表現,不同階段的病機變化各不相同,治療思路也不盡相同,只有充分認識惡性腫瘤氣機郁滯狀態病因病機,才能積極有效的干預和阻斷惡性腫瘤氣機郁滯狀態發生發展。對于惡性腫瘤氣機郁滯狀態的治療,運用“疏調氣機學說”對形成中醫藥整體觀念和病因病機相結合的思路,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范婷,李守然,張根騰.中醫氣機升降理論在脾胃病中的應用[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5(8):512-514.
[2]劉蓮芳,潘迎英.曹林華從氣機理論辨治腫瘤經驗淺析[J].四川中醫,2014,32(12):10-12.
[3]袁嘉嘉,炎-癌轉化的病因病機及防治策略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39
(收稿日期: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