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征
1936年的日本農村,農民除了夏季緊張的耕種外,農閑則需進城做工,即使如此,一年下來,往往難以維持一家人的溫飽。有些農民,特別是長野縣信濃川一帶的山區農民,不得不全家人背井離鄉隨政府組織的開拓團到中國東北的雞西、勃利、樺南、依蘭地區墾地謀生。在城市,青年男女進廠做工,盡管十分勤勞,所得微薄工資,仍難以養家糊口。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經濟向外拓展,日本廣大勞動者的生活更加貧困。與之相反,日本社會上層人物及其政黨,卻相互攻擊,爭權奪利,生活奢糜,把民生疾苦置于腦后,各大財團以產業鏈形成的經濟優勢,殘酷地剝削勞工群眾,而且極力影響著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貧者更貧、富者更富的兩極分化和不可阻擋的資本壟斷,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社會病態了,改變的呼聲應運而生。其中以軍隊激進分子的訴求最為突出,醞釀的時間也最長。
1936年2月26日,日本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雪,在這個雪夜,以皇道派軍官為核心,東京都駐軍約1500名士兵,襲擊了首相府邸,首相岡田啟介躲過一劫。同夜,叛軍殺死了內大臣、海軍大將齋藤實,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天皇侍從長鈴木貫太郎重傷。叛軍還封鎖了陸軍省、陸軍參謀本部和警視廳,并進一步占據日本中央政府各省廳駐地、報社等地,一時間政變似乎真的要成功了。
為什么駐京軍隊會嘩變?這和日本的歷史傳統與現實問題是分不開的。
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分為皇道派和統制派,兩派勢成水火。1934年,統制派在軍隊領導中取得絕對優勢,開始清洗皇道派,皇道派高層將領紛紛被降職,或被調到國外,這引起了皇道派的恐慌和憤怒。
同時,日本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艱難。本來就國土狹小,資源不足,日本一直是通過對外侵略來獲得推助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動力。現在大規模侵華戰爭不能進行,日本經濟遲遲不能恢復,農村普遍貧窮,軍隊的中下層基本來自農村,目睹家鄉父老受凍挨餓,而城市的大官僚、資本家卻朱門酒肉臭,生活極盡奢華,士兵們的內心強烈不滿,他們希望興起一場革命,像明治維新那樣“激濁揚清”,實現人民的昭和維新。
此外,日本有悠久的刺殺傳統。人們認為當世道混亂,上天就會派義士鏟除社會毒霸,遠的大化改新前刺殺蘇我氏,近的幕末攘夷刺殺不斷,再近的是1932年的“五一五兵變”,還有劈死永田鐵山的義士等,這些都是“二二六兵變”士兵的前車之鑒和追崇對象。
“二二六兵變”的目標是:建立法西斯政權,解散政黨、財閥,全國實行軍管;撤換懲治軍內統制派人物,任命皇道派首領擔任國家要職;對外積極擴張,最終實現昭和維新。
裕仁是在睡夢中得到兵變消息的,不知道是不是被吵了美夢的原因,他非常憤怒,態度明確,“把朕最信賴的老臣全部打倒,這是對朕不滿的表示”。裕仁主張堅決鎮壓,甚至對想要求情的陸軍大臣說,如果軍隊不鎮壓,那么朕將御駕親征剿滅叛軍。天皇都發話了,別人自然不能再說什么。29日,日本政府將兵變軍定性為叛軍,命令軍隊鎮壓。兵變軍見天皇已經定性,知道大勢已去,就繳械投降了,之后該自殺的自殺,該歸隊的歸隊,“二二六兵變”就此結束。
這場鬧劇讓皇道派在政治上徹底失勢,漁人得利的是屬于統制派的東條英機。這個被史家評價為“愚頑”的人,成了統制派的中流砥柱。清洗了皇道派的陸軍,也終于成為一股相對團結的力量,開始謀求控制政府。
政府元老西園寺公望推薦了名門出身的廣田弘毅成為首相,這位新首相從組閣開始就看著陸軍臉色行事,他最初準備任命吉田茂為外相,但陸軍反對這個主張和英美“調和”的外交官,于是,吉田被外調駐英大使,外相由廣田兼任。
在陸軍的要求下,廣田內閣恢復了“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理由是要防止皇道派取得陸軍大臣職務。這個由日本陸軍開創者山縣有朋設立的軍隊,變成干預政府的“特洛伊木馬”,只要陸海軍不提供現役軍官擔任陸海軍大臣,內閣就會因缺員而倒臺。在這種情況下,內閣只能乖乖跟著軍隊的指揮棒走,廣田內閣從此被綁架上了日本的戰爭機器,成為軍部勢力的傀儡。
控制了內閣的統制派軍人和廣田弘毅的閣員修改制定了《帝國國防方針》和《國策基準》,其核心策略是:在遏制蘇聯并盡量避免與之發生軍事沖突的前提下,集中所能動員的全部財力、物力和軍力擴大中國占領區,最終目標是南方——日本軍人所謂的“南方”,指的是全中國和處于南太平洋的整個東南亞地區。直到1945年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投降,這一“南進”策略始終是日本軍部的既定軍事方針,據此可以解釋日本軍人在整個戰爭進程中,所有瘋狂舉動的由來。
帝國滅亡
“二二六兵變”最終讓軍人奪取政權,法西斯勢力在推動戰爭上得到了制度保證。雖然這一事件是當時一系列政變的絕唱,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走向法西斯主義的步伐,也撥快了日本這個國家滅亡的倒計時。從一個閉關鎖國的海島,到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維新成功的國家,再到第一個所謂脫亞入歐的文明國家,日本,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從“東亞曙光”跌落到萬劫不復的黑暗地獄。
舊日本軍隊的軍旗上有四個字:武運長久,山本五十六大和號辦公室的后面有一幅字:乾坤一擲。一個把戰爭當成賭博,把勝利壓在運氣上的軍國主義國家,哪里有不敗的道理?二戰失敗帶給日本的,不僅是失去了所有自甲午戰爭以來獲得的社會紅利,更可怕的是幾乎被亡國滅種。
直到今天,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最發達國家之一的日本,連基本的領空管理權都沒有,首相專機出訪需要征詢美軍空管中心的同意,美軍名義上還是日本的占領軍。84年前的那個雪夜,軍國主義的魔盒被開啟,不僅改變了日本,也以數千萬人毀滅的代價,重建世界格局,換來75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