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是扶貧攻堅階段的一個重要手段,可以幫助貧困家庭從根上脫貧,是防止返貧、代際貧困的有效措施。扶貧攻堅到現在,尚未脫貧的人群主要集中邊遠山區,在這些地方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將面臨更大的難度和更多的問題。唯有“精準”、唯有“到位”、唯有“落實”,才能真正發揮出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才能幫助貧困人口摘掉貧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
關鍵詞:扶貧攻堅;職業教育;精準扶貧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8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精準扶貧成為“十三五”時期扶貧攻堅的有力措施。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 109萬人,下降66.8%;貧困發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說明精準扶貧在2019年的穩步推進取得了良好效果,為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育扶貧作為我國扶貧攻堅階段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完成精準扶貧脫貧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形式多樣、靈活性強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扶貧中又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就是通過在廣大貧困地區發展職業教育,改善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水平,優化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結構,進而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 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2014-2020 年 )》指出了職業教育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求提高職業教育扶貧的精準度。目前,多個貧困地區均采用了職業教育模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為當地貧困人口打造“造血”功能,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功能還沒能最大化發揮,特別是對脫貧攻堅剩下的“硬骨頭”,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幫助他們真脫貧、脫真貧,尚是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本文結合湖北西部的重點貧困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情況分析現階段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機構的基礎薄弱,扶貧力度不夠大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對職業教育機構的辦學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現實情況是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機構特別是貧困地區當地的職業教育機構尚存在辦學規模小、教育模式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校企合作不足、基礎設施設備匱乏、職業培訓開展不夠、扶貧途徑與實際脫節等多個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當地職業教育機構在精準扶貧上的扶貧力度不夠大。恩施州共有8個縣市,每個縣只有一所中等職業院校,恩施市有一所高等職業院校,雖然各院校均擁有國家級或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但是數量都有限,不能滿足當地精準扶貧的實際需求。
(二)職業教育扶貧對象識別不夠,扶貧精準度不夠高
職業教育要實現精準扶貧,首先得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從而在教育資源和培養力度上適當傾斜,讓貧困學生、貧困學員享受到更多的貧困資助,防止他們因資金不足、思想認識不到位等原因不能真正享受到職業教育或掌握一技之長。目前國家出臺了各項資助政策,減輕家庭貧困學生的經濟困難,盡可能讓每一位家庭困難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資助,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則全部納入“雨露計劃”。各職業院校則基本依據貧困生所在地開具的貧困證明來認定貧困對象和確定資助級別。但是以此為依據確定的貧困對象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基層組織上報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否涵蓋了所有的真正貧困的群體,這些問題均導致職業教育扶貧在對象識別上的精準度不夠高 。
(三)職業教育扶貧的輻射面有限,扶貧深度不夠遠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現采用的扶貧措施主要包括職業教育機構提供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及派人駐村駐隊扶貧等方式。學歷教育主要是適齡學生進入中高職院校開展系統的職業能力培訓,充分發揮了職業教育的“造血”功能,能夠有效阻斷代際貧困;技能培訓主要針對農村勞動力提供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農家樂經營等多個方面的培訓幫扶,針對性強,轉換率高,見效快;派人駐村駐隊扶貧則是安排職業院校的相關老師直接下沉到鄉到村,了解村民生活、傾聽村民聲音,切實解決村民現存的各種問題。恩施州各職業院校均派老師參加了駐村“尖刀班”,扎根貧困村,同時還確定了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結對子,一對一幫扶,通過入戶調研、場壩會、院壩會等多種形式了解民情,幫助貧困村解決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扶貧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特別是技能培訓由于貧困地區人口多、分散性強、各家情況差別很大、致貧因素多樣、培訓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導致培訓的輻射面有限,不能深入到每家每戶,不能保證培訓時間,很多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扶貧的深度不夠遠。
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具體措施
(一)精準定位,準確篩選出適合開展職業教育扶貧的群體
精準扶貧就是要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和精確管理。因此開展精準扶貧首先要弄清楚致貧原因,再采取針對性強的扶貧措施。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一般包括:因災致貧、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殘致貧、因缺技術和資金致貧、因變故致貧、因缺勞動力致貧。職業教育扶貧則主要解決因學致貧和因缺乏技術致貧的問題,所以準確篩選出因這兩種原因導致貧困的群體是開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前提,然后再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采取相應的職業教育模式,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一般而言,適合開展職業教育扶貧的群體有兩大類:一類是適齡學生,他們讀完初中,或選擇普高,或選擇職高,繼續深造,完成學業,希望借此能從邊遠山區走向大中城市,實現“就業一人,脫貧全家”;另一類是留守在家的青壯年勞動力,這類人大部分已經成家,是家里的頂梁柱,為了養家糊口,嘗試著各種掙錢方式,或養殖、或種植、或跑運輸、或借助互聯網銷售土特產品等。
(二)精準教育,結合不同群體特征和需求采取針對性強的教育摸式
如前文所述,兩類群體的年齡不一樣,目前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樣,發揮的功能不一樣,因此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也不一樣,這就要求職業教育機構針對不同的群體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1.明確不同群體的培養目標
適齡學生群體通過進入職業院校學習,不僅培養其掌握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其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創業能力,注重其個性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和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留守在家的青壯年勞動力群體主要通過職業培訓,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增加其經濟收入,進而走向脫貧致富。
2.明確不同群體的培養方式
適齡學生群體主要通過在職業院校集中學習的方式開展,學習周期長,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結構。為了達到培養目標,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參加技能大賽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留守在家的青壯年勞動力群體因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能夠全體集中起來的可能性很小,各職業教育機構需要分批分次選派各個領域的技術人員到鄉到村到戶開展培訓工作。可以采取“大范圍分散、小范圍集中”、“農忙時個別指導、農閑時集中培訓”、“以點帶面”、在線教學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工作。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和長效跟進機制,確保每個有培訓需求的農村勞動力能夠學到真本事,掌握硬技能。
3.明確各群體內部的差異化教學
除了兩個群體要精準教育外,各群體內部也要針對各個體的實際情況開展精準教育。首先,在扶貧資金的發放上,要精準識別各個體的貧困情況,將資金發放給真正貧困、有需求的人;其次,要因材施教,結合個體的性格、興趣、自身條件、接受能力等多個因素為其選擇合適的技能予以培養;再次,培訓機構要有主動性,深入基層和貧困地區了解當地實際情況,鼓勵貧困人群積極參與職業培訓活動。
四、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保障措施
(一)被扶貧群體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脫貧
貧困群體要想改變貧困現狀,一定要轉變“等、靠、要”的思想,要有“靠勤勞、靠智慧、靠毅力”致富的理念和干勁,主動了解國家和當地扶貧政策,積極參與和爭取。職業教育扶貧的主要功能是培養技能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市場導向,是以就業為宗旨的,所以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緊密、服務最貼切、貢獻最直接的一種教育類型,其教育方式靈活、教育效果顯著。因此貧困人群需要提高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抓住職業教育提供的各項利好政策,及時為自己充電,掌握一項或多項技能,通過就業、創業等方式獲得財富,從而帶動全家甚至全村脫貧。
(二)職業教育機構完善條件,有更強能力開展職業教育扶貧
為了更好的開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職業教育機構要完善自身條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和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師資結構、提升教師能力,強化培訓力量,健全培訓體系,優化教學方式,對接地方產業,優化專業設置。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要高度結合、統一協調。要保證貧困群體能夠按其需求開展學習;要保證有充足力量能夠下沉到農村、到地頭、到基地;要保證學習者能學到真本事、硬技能,從而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三)各主管部門統一思想,更好協調配合職業教育扶貧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涉及到人力資源部門、教育管理部門、扶貧部門、農牧漁等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統籌協調是職業教育機構完成精準扶貧的堅實后盾。各部門需要共同發力,從政策的引導、資金的傾斜、人才的引入、信息的共享、資源的配置、產業的對接等多個方面指導和協助職業教育機構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解除職業教育機構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后顧之憂,如此,方能保障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完成,從而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五、結語
扶貧必扶志,治貧先治愚,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作為一種“除根式”扶貧方式,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的重要的作用。對貧困人群的精準識別、精準分析、精準培養、精準管理關系到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效果,要讓貧困人群通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實現“就業一人、培訓一人、脫貧一家”。通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效阻斷代際貧困,早日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 方曉丹.2019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人.[2020-1-23].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001/t20200123_1724700.html.
[2] 彭曉紅.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立論依據、困境與出路[J].教育與職業,2017(24):15-21.
[3] 李曉靜,郭飛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現狀、困境與出路[J].決策探索,2019(16):28-30.
[4] 肖敏.精準扶貧背景下職業教育扶貧的新路徑——以湖北省稱歸縣為例[J].鄂州大學學報,2019(3):33-35.
[5] 黃進麗.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服務精準扶貧的路徑選擇[J].職教論壇,2017(23):85-88.
基金項目:2019年湖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課題(HBZJ2019012)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海英(1984.08- ),女,湖北恩施人,武漢工程大學碩士,武漢商貿職業學院電商與物流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