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惠萍
摘要:《孤獨之旅》選自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課文主要描寫的是杜家生意失敗之后,紅門商店關閉,杜小康再也不是油麻地最富裕的孩子了,他不得不離開他所熱愛的學校和親密無間的小伙伴,跟隨父親到外鄉(xiāng)的蘆葦蕩放鴨子。父子兩人獨對一個新的世界,一開始無盡的孤獨侵襲、折磨著杜小康,最后他戰(zhàn)勝自我,慢慢學會接納孤獨,勇敢的承受了放鴨的艱辛和痛苦,最終而堅強成長的故事。
關鍵詞:自然環(huán)境? ?情感世界? ?孤獨? ?堅強
父親許諾,鴨子生蛋,杜小康就可以重返學校,所以杜小康也是帶著希望離開油麻地小學的。在這個過程中,生活的艱難和枯燥、精神的孤獨和緊張壓迫著他,同時也很好的錘煉了他的心。文章中的自然景物描寫以自身的唯美和靜謐為人物的心理感觸成功的渲染了氛圍,文中所衍生的未知場景的恐懼也作了恰到好處的鋪墊,成功的再現(xiàn)了人物內心情感世界的豐盈。一個少年成長的一段故事,一條人生之路的心跡,如詩如畫,緩緩鋪張,低吟清唱,娓娓道來。如一朵絢爛之花粲然綻放,如一盞明燈點亮了無數(shù)少年的心靈,啟迪他們從心理上戰(zhàn)勝自己,從行動上去改變自己,從而到達那片神圣、光明的理想境地——成為堅強的自我。那么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杜小康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是如何成為一個走出孤獨,走向堅強的少年的。
一、身處自然環(huán)境,學會坦然面對,努力適應,從容接納,這就是一種堅強
除了朦朧的樹煙,什么也都沒有了。好像在杜小康要開始新的征程時,這是他記憶中最后的一點印象了。杜小康和父親兩兩相依劃著小木船,趕著鴨子離開了生他、養(yǎng)他的油麻地,所有熟稔的景色都遠遠的拋卻在了身后,杜小康終是離開了那群天真、質樸的伙伴。淘氣頑強的桑桑、執(zhí)拗樂觀的禿鶴、文靜內向的紙月、還有那可敬可畏的老師和校長。他再也聽不到那叮當響的鈴聲了,所有熟悉的人和物此刻猛然間都從杜小康的眼中化為烏有,消失的無影無蹤,他的內心是柔弱的,他一時半會不能應對,他茫然,他哭喊著他不要去放鴨子了,他要回家。一個陌生的天空,一個陌生的水面,在陌生之地將要開始他們新的生活。天地如此的空曠,只有鴨們的叫聲在回響,動物和人的感觸有時候是不一樣的,鴨子因有水而興奮,因有這父子倆而安心覓食,無憂無慮,而人呢?他的內心世界又是怎樣的呢?這種空曠,鴨的這種歡愉愈發(fā)讓杜小康感到茫然和孤寂。所以杜小康望著一片白茫茫的水,他已經再沒有心思去想他的油麻地了,他想著前方在哪里?還要走多遠?還要走多久?他明白他面對的是新的環(huán)境,他終于面對了。黃昏,一個與世隔絕的孤獨境界,一個心事沉重,對兒子心存內疚的父親,一個孤獨成長的少年。船艙的小泥爐飄起了唯一的一縷炊煙,還有被太陽曬了一天的河水也飄起了像炊煙一樣的熱氣,到底是熱氣還是炊煙,又怎能分的清楚?就像杜小康所承受的孤獨一樣,在滋生,又在不由自己的刻意去壓制,這就是一種心智的成長。終于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一片真正的蘆蕩,摻雜著不知名的香草味,杜小康時不時的用勁兒去嗅著。他覺得他該面對這些該來的孤獨,不能再去抵觸了。這個少年他終于知道了該走進他新的世界,自然的純凈和美好讓這個少年學會了享受這份恩賜。時間是公平的,它給你無數(shù)的磨難之后,它又會讓你心安理得的去接納它。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杜小康面對天空飄過的浮云和這浩浩蕩蕩的蘆葦,還有那一絲炊煙時,他不再覺得心里是空的,這難道不是堅強嗎?
二、對未來恐懼產生的心情演變也是堅強成長的見證
鴨子把安全感和希望都寄托在了杜小康和父親的身上,鴨子和人都是無家的漂游者。鴨子也對未來產生了恐懼感,時不時要抬起頭看一眼這一老一小,才可安心的睡去。而杜小康初次來到這浩波碧漾的蘆葦蕩時,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該有的膽怯,他多么想聽到故鄉(xiāng)村落中此起彼伏的牛叫或者狗吠,然而他的這種渴望在瞬間就被風吹散了,熄滅了,這一切皆不可能了。盡管有父親在,但杜小康還是有些心怯。從未有過的這種內心的煎熬無情的折磨著這個少年,這種不該他承受的苦難如泛濫的洪水一樣一次一次侵襲著弱小的他。他緊緊挨著父親卻又遲遲不能入睡。別的孩子在溫暖的家里依偎在母親的身旁,在陽光、清風下,戲嬉于操場,而他卻不得不承受過早來到他身邊的苦難。他做夢也會哭著醒來,他開始想家,而且是日甚一日,這種迫切的想法難道不是杜小康在感受蘆葦蕩放鴨生活的艱辛與恐懼在夢中的表現(xiàn)嗎?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在一個少年的心底無力的掙扎著。父親覺得對不起杜小康,覺得不應該把一個孩子拉進他的計劃中,所以心有愧疚的父親信誓旦旦的對杜小康說等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樹還沒有發(fā)芽時就回家。其實父子倆心里都清楚,他們必須得承受這些孤獨帶來的未知恐懼,所以杜小康面對這一切他所不喜歡的情景,他忽然間不再恐慌了。所以說作者其實想通過人物的內心變化告訴讀者,告訴成長的少年們,孤獨衍生而來的恐懼是無法回避的,要學會隨遇而安,同時也暗示了杜小康正在一步一步的成長。在這個少年逐漸成長之后,一次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恐懼再次襲擊了他,而他卻是勇敢堅強的面對了。天黑了,河水也黑了,蘆葦蕩也黑了,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鴨子四散逃走,杜小康任憑蘆葉割破臉頰,任憑蘆葦茬刺破腳心,鉆心的痛,他都顧不上了,只知道拼了命的去找鴨子。當鴨子聚攏在他身旁時,他幾乎把自己的臉埋進了鴨子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其實他自己也是不明白為什么而哭,但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決然不是悲哀的哭,這是喜悅的淚,是欣慰的淚,是見證成長真諦的淚。這種情感恰好說明了一個少年不僅戰(zhàn)勝了大自然給他的磨難,也戰(zhàn)勝了未知的恐懼,他的心智成熟了,他不再脆弱,他堅強了。
三、孤獨之后便是新生,這是成長的最高境界
孤獨之旅,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極致的孤獨世界,是一場心靈遠行而又飄蕩的旅行。一個單調、枯燥的環(huán)境,一個意味著與世隔絕的生存空間,對于一個少年來說,這是一場心靈和身體接受雙重磨難的考驗。然而,他卻戰(zhàn)勝了自我,戰(zhàn)勝了自己內心的無助和孤獨,他擁有了成人般的勇敢和堅強。孤獨在于他失去了交流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于一個離開學校與同學的少年來說,在寂寞敲擊他的心扉時,這種痛苦是何等的沉重,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故鄉(xiāng),離開了熱鬧、充滿溫情的屋子,身邊是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一個寂靜的世界,一個讓他不敢憧憬的世界,卻把他徹底徹頭徹尾的重塑了,這就是自然環(huán)境的磨礪,這就是心路的成長與成熟。孤獨處處再現(xiàn),如影如隨,對話的人物只有父子兩人,而且隨著時間的流淌,這種交際已經顯得很蒼白,無力,甚至他們不知道要說些什么。人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物,而當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時,這個少年心中的期望便一次性的定格了,他不再想著回去,于是他的心便靜下來,他也學會了去接納。孤獨之旅,大自然的空間與不可知讓一個幼小的心靈積聚了太多的壓力,對未來的不可知,讓他對前途產生了迷惘與無奈。而在孤獨再也無法避免時,成長的洗禮就是磨難之后的平靜與坦然,這就是成長的境界。
四、鴨子生蛋,少年驚喜,這是釋懷的興奮與成長的體現(xiàn)
文中對鴨子極盡筆力的描寫,寫它們的羽毛日漸豐綽,尤其是公鴨變得更加漂亮了,說明鴨子長大了。這何嘗又不是以鴨喻人,移情于物,說明這個少年也羽翼豐滿,長大成人了。鴨子在八月的一個早晨,終于生蛋了,當這個少年在草叢里看到一顆白色的東西時,他驚喜的大叫:“蛋!爸!鴨蛋!鴨子下蛋了!”這個少年在蘆葦蕩中經歷了重重磨難,戰(zhàn)勝了孤獨,終于長大了,成為一個堅強的少年。
總而言之,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路陽光燦爛,一帆風順,它往往充滿了艱辛和無盡的磨難。成長它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生命也正是在這種鍛造中逐漸成熟、豐滿起來的,就像杜小康一樣,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放鴨的一段孤獨生活,成長經歷正是他人生中收獲的一筆豐厚的財富。少年杜小康戰(zhàn)勝了孤獨,適應了環(huán)境,并在鴨群面臨滅頂之災時以一個小男子漢的毅力和責任感不惜疼痛的找回了鴨群,他長大了,他成熟了,他堅強了。文中的自然環(huán)境為杜小康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文中蘆葦蕩的浩瀚和暴風雨帶來的恐懼也給杜小康的成長提供了一個機會和舞臺。同時父親的存在和鴨子的成長也很好的為杜小康的成長起到了不可缺少的襯托作用。所以說杜小康在蘆葦蕩經受了所有的孤獨和痛苦的磨難之后,猶如“鳳凰涅槃”,獲得了新生,成為一個堅強的少年,這就是生活,而生活中的成長問題也是我們大家無法回避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是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戰(zhàn)勝孤獨,像《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一樣堅強成長,閃耀人格中的光彩。
(作者單位:清水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