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興
摘? 要:該文主要研究探究性教學的實際應用價值,以體育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文獻資料作為理論基礎,通過對探究性教學的內容及特點進行系統性整理,對入選的150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探究性教學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意識,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快樂以及成功的喜悅,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具有普遍推廣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 體育與健康課程? 學生運動? 感受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c)-0248-02
1? 概述探究性教學
20世紀中葉,施瓦布教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在“教育現代化”教育演講時第一次提到探究性教學[1]。他明確指出當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保持自主的學習態度,培養自身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大腦活躍地運轉,從而產生奇妙的腦洞思維,發展創新思維。
探究性教學是由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興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期間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以及興趣愛好,進行問題的自主探究,獨立完成相關的搜集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創新思維,進而開展高效的教學課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經典案例,學生可以通過自身觀察、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思考,以自己獨特的角度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進而對原理及概念展開深層次的剖析[2]。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采用探究性教學,教師應在學生進行體育動作結構的自主學習時間上合理把控,時間過長會使學生懶散,時間過短不足以使學生掌握要領。在此期間,還可以使同學之間的友情遞增,并學習合作共贏的體育精神。
2? 探究性教學的優勢
2.1 學習內容的開放性與綜合性
探究性教學是在傳統教學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從而有效改善了傳統教學當中分科教學、分科學習的現象,為教師與學生都提供了便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斷從探索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新技能、新思維,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做出了突出貢獻。
2.2 學習過程的主動性與自主性
探究性教學可以使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與實際生活相接觸,實時在與現代化科技結合,不與時代脫軌;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的教學理念是將教學知識機械性地傳輸給學生,但探究性教學是需要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并加以充分發揮利用。
2.3 學習結果的創造性
探究性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任學生天馬行空,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的本質意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知識的積累不是不重要,但并不是主要成分。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選取在體育與健康中應用探究性教學的一所初中二年級男學生150名,分為兩組,各75名。在實驗開始之前,對入選學生當前的身體素質、體育學習態度、運動技能等進行調查與測評,并記錄數據。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心理學、體育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相關的文獻資料,掌握與時代并肩的科技手段與新聞動態,結合具體的實踐經驗為探究性教學的實施奠定理論基礎。
3.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入選的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學習現狀、運動感受等,問卷的發放應確保學生答題的真實性,不能找他人進行代筆,使問卷的答題有效率達到100%,并及時進行問卷的回收。
3.2.3 數理統計法
該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4? 探究性教學應用于體育與健康課對學生運動感受的實際應用
4.1 研究對象
上文選取的150名初中男學生。
4.2 研究時間
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
4.3 研究控制
為了使研究的結果具有準確性,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需要對教學研究的流程進行徹底的保密。采用探究性教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嚴格參照正常的課程安排進行授課,授課期間安排不同的運動項目。兩組教學的內容、時數、場地、進度、設備的使用情況皆相同,并對教學要求進行明確規定。
4.4 分析在體育與健康課中應用探究性教學對學生的運動感受
(1)兩組男生研究前、后精神振作感比較及結論。
對比兩組學習工作技能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對體育精神振作感感覺良好的為49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12人,其他14人保持中立態度;對照組對體育精神振作感感覺良好的為32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21人,其他22人保持中立態度。
根據調查數據對比分析,實驗組在研究后的精神振作感明顯優于對照組。
總結得出,探究性教學應用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當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精神振作感,同時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友情。探究性教學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發現體育的魅力,對運動產生更大的興趣,并在運動期間與其他人產生深厚的友誼,尤其是在排球、籃球、足球等集體性運動項目當中,這種優勢極其明顯[3]。與此同時,探究性教學的應用推廣還可以使學生體驗到完成運動指標后的喜悅。
(2)兩組男生研究前、后娛樂感比較與結論。
通過對教學的研究對比,實驗組對體育娛樂性感覺良好的為47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8人,其他20人保持中立態度;對照組對體育娛樂性感覺良好的為30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23人,其他22人保持中立態度。
根據調查數據對比分析,實驗組在研究后娛樂感明顯優于對照組。
總結得出,探究性教學應用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當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娛樂感,可以使學生進行充分的活動,并培養學生自主動腦的好習慣,同時可以滿足學生的獵奇心理。
(3)兩組男生研究前、后自我實現感比較與結論。
研究表明,實驗組對體育自我實現感感覺良好的為41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11人,其他23人保持中立態度;對照組對體育自我實現感感覺良好的為29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23人,其他23人保持中立態度。
根據調查數據對比分析,實驗組在研究后自我實現感明顯優于對照組。
總結得出,探究性教學應用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當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自我探究意識,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可以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完善自身的不足,并能夠不斷地進行自我的創新與嘗試,靈活運用教學內容,在探究的過程中收獲成功的喜悅與成長,從而展現出自我實現的價值[4]。
(4)兩組男生研究前、后積極參與感比較與結論。
通過對教學的研究對比,實驗組對體育積極參與感感覺良好的為39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4人,其他32人保持中立態度;對照組對體育積極參與感感覺良好的為22人,感覺質量較差的為31人,其他22人保持中立態度。
根據調查數據對比分析,實驗組在研究后積極參與感明顯優于對照組。
總結得出,探究性教學應用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當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積極參與的意識,并掌握主動權,成為體育運動的主導者。通過氧化的運動形式與教學場景的建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并在運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5? 結語
探究性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提供給學生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創作天地,教會學生在學習期間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并培養給學生的綜合素質,成就了我國教學水平的整體性突破。
參考文獻
[1] 張伯華.“探究式學習”的有效嘗試[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14(12):166.
[2] 劉久成.探究性教學評價的原則、內容和方法[J].教育科學研究,2014,28(4):13-14.
[3]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 陳丹.中學化學探究學習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5] 安杰.體育教學探究性教學中的幾個理論問題[J].體育與科學,2015,13(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