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飛揚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村大國,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了更好地提高農民的居住環境,優化農村基層設施的建設狀況,就需要不斷促進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該文分析了農村社會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促進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的助力。
關鍵字:農村社會? 公共管理? 農村建設? 基層建設? 農村基層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c)-0249-02
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對于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開展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主體有必要認識到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優化路徑的探索提供依據,進而有效提升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針對性。由此可見,對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問題以及優化策略做出研究,具有不容忽視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 農村社會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政府缺乏長期的規劃
當地政府作為基層管理的重要機構,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實施組織,需要設置合理的規劃,指導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但是,很多政府針對公共管理工作缺乏長期的規劃,這是因為:首先,部分農村公共管理工作人員過分注重個人績效,利用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對農村進行大規模改造,上級領導能夠明顯地看到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從而對公共管理工作進行較高的評價。但是,大規模的改造需要有長期的規劃,過分注重短期利益,可能會影響后期其他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過于匆忙的設計,會導致公共管理工作無法與新農村其他建設工作進行有效的聯動,進而影響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其次,在開展公共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對當地的風俗習慣、群眾意愿等信息進行深入調查,也需要組織相關的專家和領導進行研討,但是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前期的調查部分往往被省略,直接進行公共管理工作,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會導致公共管理工作的執行沒有目標和方向,甚至會出現重復工作或者是返工的情況。
1.2 公共管理資源不足
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開展過程中需要消耗較多的資源,也需要多種資源的協助才能夠順利地進行。但是,當前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資源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農村財政資源明顯不足,農民群體的收入比較低,農民數量比較大,因此農村財政儲蓄量比較充足,但是人均享有的財政資源就比較有限。在農村財政過分緊張的情況下,各種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調度和利用,具體的公共管理工作計劃也無法實現。其次,組織管理方面的資源不足。公共管理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需要進行有序的組織,可以利用農村基層委員會進行管理,協助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但是,由于農村群眾缺乏公共選舉的意識,再加上拉票現象非常普遍,導致基層委員會組織的整體素質不高;再加上,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群眾的切身利益,導致農村基層管理組織與農村群眾之間的矛盾激化,無法取得群眾的信任,在開展公共管理工作時,會遭受到更多的阻力。
2? 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
2.1 進行長遠的規劃
公共管理工作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因此在進行規劃時,需要從更加長遠的角度進行考慮,避免過分看重短期利益的行為。進行長遠的規劃,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首先,樹立長期規劃的意識,公共管理人員和農村群眾在看待公共管理工作時,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一方面,公共管理人員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并且能夠與新農村建設的其他項目進行有效聯動;另一方面,農村群眾需要充分認識到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從思想上認可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并進行積極的配合,也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其次,上級部門在對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考察時,不能單純地督促建設工作的進展,還應該注重對前期規劃設計工作的考察,組織相關的專家對規劃的合理性進行考察,在確認前期規劃具有實施條件和實施價值以后,再組織和開展建設工作。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認真核對工作計劃和工作進度,及時發現公共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困難,并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
2.2 增加對公共管理工作的資源投入
上文中提到,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是一項長期的計劃,需要耗費較多的資源,才能夠確保實施過程的順利開展,確保實施效果與計劃保持一致。因此,就需要增加對公共管理工作的資源投入,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首先,增加財政資源方面的投入。農村群眾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僅僅依靠政府調動金融機構財政撥款的方式,對于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影響非常小。因此,就需要考慮更多的融資途徑,如可以鼓勵當地企業進行公共管理工作的投資,通過減免企業稅費、加強企業宣傳等形式,為企業提供相等價值的匯報,充分調動當地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其次,鼓勵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公共管理工作中來。農民群眾在財政方面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由于農村群眾數量多,勞動力價格低廉,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使其投入到公共管理工作中來,嘗試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能夠有效降低人力資源的負擔,也能夠增加農民群眾的收入。最后,調動農村群眾參與公共管理工作的積極性,無論是前期調研階段,還是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階段,都需要農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對相關工作的開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可以幫助公共管理工作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避免走錯誤的道路,能夠有效地節約公共管理工作的資源。
2.3 實施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
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征求群眾的意見,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可以降低工作中的阻力。為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正確解決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與群眾的矛盾,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勢必會影響部分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進行積極的處理和解決,在確保群眾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對群眾受到的損失進行補償,積極征求群眾的諒解,能夠為后續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其次,需要對公共管理工作進行宣傳,使得群眾充分認識到工作開展的重要性,與群眾進行積極地交流,深入了解群眾的擔心,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在公共管理工作開展之前,需要對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前預警,并做好妥善的解決方案,提前與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認真收集群眾的意見;在公共管理工作開展時,需要建立應急機制,當群眾利益受到損失時,可以及時求助相關機構,及時解決群眾的問題,確保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受損失。
3?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社會公共管理工作是進行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農民居住條件、增加群眾收入的有效途徑。但是,在開展公共管理工作時,由于經驗不足,在加上農村地區的環境較為復雜,導致出現了較多的問題。相信,隨著農村群眾意識的不斷提高,再加上政府及相關機構更多資源的投入,能夠更好地支持和協助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而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讓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蕊,袁博.農村基層公共管理能力建設研究[J].鄉村科技,2019(16):10-11.
[2] 陳文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公共管理職能[J].農家參謀,2019(9):32.
[3] 潘學飛.我國農村公共管理問題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7):238-240.
[4] 白雪梅.農村基層公共管理的邏輯與治理績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