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宇航 魏士倫 李世鑫
摘要:永年縣位于河北省南部,屬于華北方言的晉語區。本文重點考察永年方言中的助詞系統,與普通話中的助詞進行語音和詞匯上的比較,并對永年方言的語音進行了略微調查和分析,通過對比,找出永年方言中不同的特點。
關鍵詞:邯鄲? ?永年? ?方言? ?助詞? ?語音? ?詞匯
永年縣地處太行山東麓,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鄲市北部,界于山區和平原交接線上,也是中國最古老、人流量最為密集的縣份之一,古御路從縣境中穿過,千百年來各種語言的傳播與滲透,都會對人們的語音和詞匯發生影響,再加上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千差萬別的語音和詞匯經過大融合、大融化,形成了永年縣特有的方言。
從方言劃分上來講,永年縣屬于華北方言的晉語區。據《河北省志 方言志》記載,邯鄲方言有冀魯官話、中原官話和晉語三區,永年方言屬于晉語邯邢片。永年話在語音上有尖團音的區分,調值和調類也跟普通話不太相同,總體上看,永年方言具有晉語漳磁小片方言的典型特征。
到目前,對永年方言的研究已有多篇成果,段小琰的《永年方言語音研究》《永年方言中的語氣詞》分別從整體上和其語氣詞進行了分析探討,在語音詞匯上,永年方言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本文將就永年方言中助詞的用法及特點進行闡述。
本文注音采用“國際音標”,對與不明本字者,使用同音字注音,沒有同音字的標明其音標。
一、永年方言中的助詞
在現代漢語中,我們將助詞劃分為虛詞。助詞,附著在其他詞匯、詞組,或是句子上,作為輔助之用。助詞本身沒有實際意義,不能單獨使用,在分類上各家說法不一,本文采用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的分類,黃廖本《現代漢語》將助詞分為六小類,本文將普通話與永年方言中的助詞進行比較,分析其在語音詞匯上的差異。
(一)結構助詞“的”“得”“地”
在現代漢語中,結構助詞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語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基于語法位置的不同,主要有“的”、“得”和“地”三個字,在語音上都讀作/t3/,但在永年方言中,三個字皆讀作/lei/。
1.結構助詞“的”用于定語后面。
(1)他(/t‘? /)是一個戴眼鏡的(/lei/)男的(/lei/)。
(2)—— 你吃的(/lei/)啥飯?
—— 昨天剩的(/lei/)米飯。
(3)俺看見那(/nei/)個人穿白色的(/lei/)衣裳。
2.“地”字用于狀語之后。
(4)你就站在那兒靜悄悄地(/lei/)看,不要(/piɑo/)說話。
(5)他很高興地(/lei/)把(/n? ?/錢裝了起來。
一般來講,在永年方言中,很少使用結構助詞“地”,更多的是使用“的”和“得”,如果需要用到“地”,便通過調整語序來換用。例如例(5),經常改換為:
(6)他拿(/n? ?/)錢裝了起來,很高興。
3.“得”字常用于補語前。
(7)你吃飯吃得(/lei/)真快。
(8)今天這個雨大得(/lei/)奇怪。
(9)俺家閨女拆(/ts‘/)開那(/nei/)個盒兒,看著飛機模型以后激動得(/lei/)跳起來了。
在永年方言中,“的”“得”“地”三者出現在結構助詞的位置上,便讀作(/lei/),此外,“的”字在永年方言中,除了作結構助詞外,還具有特別的意義,它具有多種功用,我們簡單地作一番討論。
4.“的”字放在詞尾時,相當于普通話里面的“子”。
放在詞尾,表示對某人某物的稱呼,是“的”字在永年方言中普遍的用法。例如:
(10)你給俺拿(/ n? ?/)凳的搬過來(/kuai/)。
(11)小康的去哪了?他奶奶讓他趕緊回家吃飯呢(/lei/)。
(12)不要(/piao/)跟他說那(/nei/)多話,他腦的糊涂了。
5.”的“字出現在存現句中,表示某處所呈現出來的動作或狀態。例如:
(13)俺家門口跑的一群小鳥。
(14)外面下雨的呢(/lei/)。
“的”字用在形容詞后,便讀作“/lei/”,而其他用法,大多數仍舊讀作“/t3/”,這是永年方言語音上的一個重要的特點。
(二)動態助詞“著”、“了”、“過”
1.動態指的是動作或性狀在變化過程中的情況,是處在哪一點或哪一段上。動態不是表示事件發生的時間。它可以表示事件在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動態,在現代漢語中,“著”用來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在持續。在永年方言中,用“著”字的地方,大多都用“的”,發/t3/音。
(15)你過馬路的(/lei/)時候看的(著)點兒車。
(16)你去看看門開的(著)沒有。
(17)他走的(著)走的(著)路兒,一下的摔了個屁股蹲兒。
2.“了”表示動作或狀態的實現,即已經成為事實,動作或性狀的發生跟時間沒有必然聯系。永年方言中,“了”字的這種用法常發作“啦”音,另外,在語序上 ,普通話中的“了”大多出現在句中,如:
(18)他想起了昨天下午的事情。
而在永年方言中,“了”字大多放在句末,功能并沒有什么差別。
(19)他想起來明天上午要做什么事情啦。
(20)俺家的(/lei/)貓拿(/n? ?/)老鼠吃啦。
“過”用來表示動作曾經發生或性狀曾經擁有。在永年方言中,“過”的使用跟普通話的使用并無差別,讀音上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如:
(21)俺前兩天去過學(/? uo/)校了。
(22)——你玩過過山車沒有?
——沒玩過。
“了”“過”三個字,在永年方言中,“著”字常常用“的”字來替換,這個“的”和用作結構助詞的“的”的讀音都讀作/t3/,但功能卻有大差異。“了”字無論用在何處,都讀作“啦”,這也是永年方言的一大特點。
(三)嘗試助詞“看”
助詞“看”用在重疊動詞或者動詞短語后面表示嘗試,如“試試看、嘗嘗看、先做幾天看”。而在永年方言中,大多都會省略“看”,只用重疊動詞,或者在動詞短語后加“試試”。
(23)這盤魚做的(/lei/)不錯,你嘗嘗。
(24)找對象這種事不著急,遇到合適的(/lei/),先試試看看。
(25)這道題沒你想的(/lei/)那么難,動腦的再想想沒準兒就做出來了啦。
(四)時間助詞
在普通話中,“的”插在動賓短語中間,表示過去發生的事情。在永年方言中,“的”也是讀作(/lei/)。
(26)他十點鐘到的(/lei/)北京。
(27)我昨天回(/lei/)家。
(28)你啥時候澆的(/lei/)地?你要是澆了(/lao/)叫俺澆澆。
2.“來著”一般表示不久前發生過的事情。但在永年方言中,常讀作“來阿”,或者直接省去“著”。
(29)你那年說過一句啥話來阿?我記的挺有意思的(/lei/)。
(30)我才說啥唻?明兒咾咱要干啥來阿?想不起來了。
也有些地方讀作“/laiang/。
(31)我記的嘞,你說你要去北京干活兒來阿(/ang/),難道我記錯了?
(32)那會兒我就知道,俺娘保準要打我來阿(/ang/)。
時間助詞“的”也在永年方言中也都讀作/lei/,這和結構助詞“的”是一樣的,“的”只有用作詞尾或者不作為結構助詞時,才讀作/t3/。另外,“來著”在永年方言中,語音上比較簡略,或省去“著”,或讀作/a/、/ang/。
(五)約數助詞
現代漢語中,用“把、來、多、左右、上下“等表示約數。而在永年方言中,“左右、上下、把、左右”基本不用,只有“大概、來”比較常見,在語音上和普通話相差不大。
(33)俺剛才看到門口大概站了有十來個人,這都是干啥的(/lei/)啊。
(34)還有十來天兒吧,他才回來(/xuai/。
永年方言中的約數助詞很簡潔,再加上永年方言有很多合音的情況,即兩個或多個音節連讀為一個音節,這就使其話語大多十分簡短,這也是永年方言的特點之一。
(六)比況助詞
比況助詞附著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后面,表示比喻。比如“好像、似的”等等,但在永年方言中,幾乎只用到“跟、一樣、像”。
(35)你看她笑的(/lei/)跟朵花兒一樣,是不撿著(/? ?uo/)一百(/pie/)塊錢兒了。
(36)你看這個人兒,長得(/lei/)像不像個魚?眼那(/nei/)鼓。
二、結語
[sr][srG][r]和[sù][sùG][ù]兩組聲母,知組二等字和莊組開口字多讀[sr]組聲母,知組三等字、莊組合口字和章組字多讀[sù]組聲母,這在永年方言的助詞系統中也略有體現。
永年話中的助詞并沒有普通話中的助詞豐富,有少許的合音現象,總的來說,永年方言的助詞系統,無論在語音上還是詞匯上,都不算特別復雜,至于其整個語音系統來說,永年方言有五個調類,分別是陰平43、陽平41、上聲44、去聲212以及入聲32。另外,有入聲和尖團音是永年話的重要特點,永年方言中入聲有[? ? ?][i? ? ][u? ? ][y? ? ]一組4 個韻母,音節短促。在尖團音上,中老年人分尖團,青少年不分尖團,而且受教育程度不同,在尖團音上的區分上也不同。
參考文獻:
[1]白云.明末清初河北晉語邯新片父母親稱謂詞[J].語言科學,2016,(05):555-560.
[2]高培培.邯鄲方言代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段曉琰.永年方言語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4]段曉琰.永年方言中的語氣詞[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2):126-127.
[5]王敏.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在河北方言中的讀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6]李旭.河北省中部南部方言語音研究[D].山東大學,2008.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