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彬彬
摘? 要:水稻是我國農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物之一。在水稻的種植生產過程中加強對高產種植和病蟲害技術的研究能夠有效地達到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的目的。水稻種植是一門包含了多方面工作的綜合性較強的系統工作,因此,在對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中,要做好種植過程中每個細節的處理,這樣才能保證生產出高質量的水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提供保障。在最近幾十年間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對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我國的水稻產量不斷上升,也為水稻種植戶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然而水稻產量的提高不僅是依賴于水稻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也要做好相應的工作。該文對水稻的種植技術進行了研究分析,并且提出了水稻的病蟲害防治的幾種措施,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 種植技術? 病蟲害防治
水稻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相當廣泛,大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隨著我國農業領域的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水稻的種植技術加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水稻的種植技術得到了提升,并且使水稻的種植范圍不斷擴大。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水稻分布,從事水稻種植的相關人員近十幾年一直致力于水稻的研究,在優質水稻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上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是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仍然會遇到許多不同程度上的困難,仍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
1? 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
1.1 水稻品種的選擇
水稻種子品質的優良對于水稻的生產有著直接而又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對水稻種子的篩選上應該慎重而嚴格進行挑選,應該選擇抗寒能力強、發芽快、對病蟲害抵抗能力高的高品質優質種子,這樣的種子生長出來對水稻更加的粗壯,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寒和抗倒性,并且應該各地不同的環境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品種。只有種子的質量得到保證,在保障種子質量的前提下對栽培方法進行分析,才能保障后續工作的有效性和現實意義。現在大多數的種植戶都使用機械設備大規模的進行種植,這對種子的質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研究種子是否適宜當地的環境,還要研究是早熟的種子還是晚熟的種子,以此保障能夠生產出優質高產的水稻。
種子在進行播種之前,要使用抗旱型的旱育保姆對種子進行大粒化的種子包衣,將精挑細選后的種子用清水進行長時間的浸泡,不需要催芽,只要在種子吸飽水后對其進行充分攪拌就可以了,然后把種子撈出來沖洗之后進行包裝,根據種子的質量放入相應的種子劑放在瓶子里,將已經浸泡好的種子邊放入邊攪拌,一直到攪拌均勻了,一般浸泡大約20h就可以了然后再對種子保溫催芽,在這過程中還要對種子進行溫度的把控和幼芽長度的把控,否則也會不利于種子的生長。
在對病蟲害的防治上也要從種子就開始進行防治,應該選擇合適而又有效的農藥噴灑在種子上,以此減少病蟲害的威脅。同時還應該選擇溫暖適宜的天氣曬一曬種子,這樣能夠增強水稻種子表面的透氣能力,同時還能夠使水稻種子的吸水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是已經曬好的種子,也要仔細地檢查并且對其進行消毒,用含量為1%的生石灰澄清液浸泡種子,要浸泡2d為宜。也可以選擇專門用來消毒的水稻消毒液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用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培養出優質強壯的水稻秧。
1.2 水稻種子的浸種和育苗
為了能夠保證水稻的整體質量水平,在對水稻種子進行浸種的操作的同時,應該注意浸種操作的科學性和其整體的技術水平,只有浸種的合理化得到保證,才能夠使種子成長出的水稻生產能力得到提高。在浸種的具體操作上,最適合發芽的狀態是種子吸水量達到種子自身質量的40%,吸水的溫度和時間是緊密相關的,當水溫達到10℃,浸種10~15d,當水溫達到15℃時,浸種6~8d,當水溫達到20℃時,浸種4~5d。為了確保浸種的相關操作符合標準,工作開展應該依照水稻成分進行分期開展,使水稻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所需要的水分得到保障。同時還應該注意在進行水稻種植技術的實踐與探索中,要使用咪鮮胺進行殺菌消毒,借助蕓苔素有效的提高種子的活力[1]。
目前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普遍使用的都是移栽的種植方法,這類方法對育苗工作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通常情況下,是旱育的技術,這類技術在水稻種植的應用過程中有幾個問題是需要重點注意的。例如,育苗基地要選用平坦的地方,同時選擇較高的地勢環境;根據育苗的要求在床土的選擇上應該從床土的疏松程度和土質的鹽堿性這兩方面進行考慮,使保證秧苗的整體生長,使秧苗能夠獲得足夠的養料和生長空間。
1.3 水稻的播種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水稻種植地上的土壤是出于松軟的狀態的,在水稻播種前,必須要把種植水稻的水稻田土壤進行翻新松土,翻新的過程一般都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3個環節,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水稻種植田的翻新已經漸漸的由機器代替人工了,這3個環節基本上可以用農機來完成。在對土壤進行翻新之后會將水稻田放水進行播種,在播種的過程中就必須注意控制好水量,盡量避免水量過多或過少的情況發生。
播種分為人工插秧和機器播種兩種形式,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對秧苗之間的間隔密度進行充分的考慮,要保證秧苗整體分布的均衡性,科學合理的密度能夠促進水稻秧苗的光合作用,有效地提高水稻的產量。同時在插秧時還應該注意秧苗的深淺度,確保秧苗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保障水稻秧苗的穩定生長。
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控制每個階段水稻的水量,同時還要為水稻提供充足的養分。為了能夠使水稻的生長過程中擁有足夠的養分,要對水稻施肥一確保水稻后期的生長。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一次施肥的量不能夠太多,應該重復施肥以保障水稻在不同階段所需的養分,如果一次性施肥過多容易營養過剩造成燒苗的現象。其次,施肥的量也不適宜太少,營養不足會使水稻的健康受到影響,因此,在施肥過程中,要根據水稻的實際情況對施肥的比例進行調整確保合理的施肥,這樣才能夠促進水稻的健康生長[2]。
2?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襲,部分嚴重的病蟲害甚至影響了植物的生長。隨著凝液技術的進步,對病蟲害的防治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首先要做好水稻田管理的工作,其次要科學合理地用藥。
在水稻的生長期間,必須做好水稻田的除草和灌溉工作。因為水稻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肥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控制肥料的使用。在除草時,應該根據草生長的實際情況選擇用藥。對水稻田的灌溉也要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情況而定,為水稻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以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
在做好水稻田的管理工作的同時,面對病蟲害的現象,應該根據不同的病蟲害有針對性地噴灑農藥。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1)葉稻瘟。具體表現為秧苗出現斑點,應該噴灑濃度為23.5%的三環唑溶液。(2)細菌性斑病、白葉枯。可以使用農用鏈霉素兌水進行噴霧處理。(3)稻飛虱。具體表現植株汁液被吸掉導致植株變黃,可以使用優樂得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4)稻螟蟲。具體表現為水稻枯心和白穗,可以使用可濕性粉劑兌水進行噴霧處理[3]。
3? 結語
我國的水稻種植歷史悠久,但長期處于小規模的種植。近年來由于技術的發展,對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種植技術的提高仍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使水稻的產量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任勝清.水稻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J].農家科技,2017(3):57.
[2] 汪德初.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技服務,2017,34(7):37.
[3] 張海波.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97(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