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宏濤

摘? 要:隨著全球飛機配套產品項目的商業風險環境日益復雜多變,該文從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識別及評估兩大模塊出發,了解企業面臨的風險并采取動態的策略進行風險管理將成為企業日常項目管理的重要任務,實現飛機配套產品風險管理的制度化和常態化運行機制,從而有助于在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運行過程中及早發現風險、及早采取應對和防范措施,有利于把風險的負面影響控制到最小,從而使得項目目標按計劃和規定成功完成。
關鍵詞:飛機配套產品? 風險識別? 評估研究
風險識別是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風險管理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尋找、發現并確定一個研制項目可能存在的那些對實現項目目標有負面影響的風險。帕雷托的二八法則告訴我們,項目中20%的主要風險對整個項目的成功率起80%的作用。因此,風險識別的重要任務是投入較多的精力去把主要的那20%風險識別出來,而不是識別出所有風險,這樣可以使風險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1? 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風險識別
1.1 風險識別的依據
在尋找和發現可能對項目產生負面影響的風險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根據什么去判斷是否存在風險。也就是說,判斷存在風險的依據是什么?
判斷項目是否存在風險的主要是根據以下幾點。
第一部分是說明外界各個方面,包括飛機設計制造、上一級系統研制以及軍方客戶等,對該飛機配套產品提出的要求,包括功能、性能、體積、重量、質量、抗干擾、靈敏度、環境適應性、可靠性等[1]各個方面技術要求,還應綜合考慮保障性及經濟可承受性等。第二部分是說明參與項目研制的各個方面能力的資料、信息或文件,即說明項目研制團隊、協作企業和市場供應等能力的資料、信息或文件。
(1)表述項目要求的文件主要有飛機研制總要求的有關部分、項目任務書、項目研制合同、產品研制技術協議書、項目工作結構分解(WBS)和工作說明(SOW)、上級研制計劃、系統集成要求等。
上述這些文件,從不同角度對所研制的飛機配套產品和研制過程提出了非常明確的具體要求。最終能否達到上述文件對飛機配套產品提出的要求和對研制過程提出的要求,是判斷是否存在風險的根本依據。
(2)研制能力方面依據。
所謂研制能力,是指是否具有使飛機配套產品和研制過程能夠達到要求的能力。研制能力可分為項目團隊內部研制能力和研制團隊外部的研制能力兩個方面。
項目團隊內部研制能力,包括項目研制團隊的等專業技術水平,包括研究水平、設計能力、加工制造能力、試驗能力,也包括項目團隊的組織管理能力等。
項目團隊外部能力,包括企業的試驗和技工設備能力、關鍵元材料和元器件供應能力、協作單位的能力和可信度等。
(3)參考依據。
所謂參考依據,即參考國際上是否有相似研制項目實例。如果國內外根本沒有任何人研制過同等要求的同類產品,那么所提出的要求本身就可能是風險。而如果國內外已經有人已經成功地研制過同等要求的同類產品,那么他們的風險可能對該項目的研制團隊也是個風險。所以,在研制之前和研制的過程中要查閱國內外有關資料,仔細研究研制項目的可行性和風險所在。
1.2 風險識別的方法
在項目風險識別的過程中,目前主流普遍采用的方法或工具有頭腦風暴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Delphi method(德爾菲法)、項目工作分解結構、SWOT 技術、因果分析等[2]。就新品研制類項目本身的通用風險來說,我們采用頭腦風暴法與因果分析法,結合項目的工作分解結構,根據各類風險因素的可控度,將其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散風險。
頭腦風暴法是指在飛機配套產品研制的各個階段,所有參與項目管理的成員均可根據以往科研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或項目管理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認為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總結頭腦風暴后提出的大量風險因素,可以歸納、制定出項目的風險識別表格。
因果分析法是以最終效果作為導向,循因導果、執果索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一種解題方法。以某飛機配套產品設計方案論證評審節點延誤為例,使用因果分析法倒推,原因可能有前期進度安排的不合理、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存在技術難點、領導管理失誤、項目主要人員變動等。
WBS方法是指一個項目的工作分解結構WBS實際上覆蓋了研制工作的范圍,即一個項目的風險實際上存在于工作分解結構WBS中的各個工作包之中。由于負責和參與一個工作包研制的工程技術人員往往對技術問題引起的風險最為敏感,也最有發言權,因此組織研制團隊全體成員圍繞自己所負責研制的工作包去努力尋找和發現所存在的風險,對每個工作包逐一排查,這是做好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風險識別的比較科學而又實際的思路。
任何一個工作包(例如圖中K級工作分解中W2工作包)的研制工作,都是以它所分解出來的所有子工作包(K+1工作分解中的W1工作包、W2工作包……Wn工作包)的研制工作為基礎。反過來,所分解出來任何一個子工作包(例如,K+1級工作分解中的Wn工作包)所發現的風險,都可能是這個工作包(K級工作分解中W2工作包)的風險。為了尋找發現潛藏在一個工作包(K級工作分解中W2工作包)的風險,首先要組織該工作包所分解出來的各個子工作包(K+1級工作分解中的W1工作包、W2工作包……Wn工作包)的參研人員尋找各自工作包的可能的風險。任何一個子工作包(K+1級工作分解中的Wn工作包)如果發現有風險,應該將所發現的風險及進行的初步分析和預測內容上報給該工作包(K級工作分解中的W2工作包)的負責人,然后由他負責組織對K+1級工作分解所分解的所有工作包,包括W1工作包、W2工作包……Wn工作包上報的風險進一步識別,是否也是K級工作分解中的W2工作包的風險。圖1為應用WBS方法的風險傳遞圖。
每一個工作包將所發現的每一個風險及對其所進行的初步分析和預測內容,上報給該工作包(K級工作分解中W2工作包)的負責人。工作包的風險識別方法對于整個項目進行風險識別的流程應該是從WBS中最底層的工作包開始進行,即首先由那些不再進一步分解的工作包識別風險。
1.3 風險識別的成果
在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實際運行當中,應首先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和該企業以往承擔研制任務所取得的經驗,編制《XX產品研制風險分類表》,比較詳細地列出該項目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不同研制工作和不同管理工作可能會出現的風險種類和可能的原因,以便在項目風險識別工作時參考。
對于不同的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研制工作,風險分類表的內容很可能極不相同,必須根據具體的研制項目制定某一研制項目的風險分類表,而其中的某一項研制工作的風險分類內容,是整個研制項目風險分類表其中的子集之一。這樣一個風險分類表,既可以提示人們去思考該項目是否存在表中所列出的風險,也有助于統一和規范風險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分類。
2? 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風險評估
所謂風險評估,就是通過對已經識別出的項目風險進一步分析研究而進行權威性的預測和判斷。項目風險評估結果將作為項目風險管理工作安排的重要指導。
“風險識別”完成之后,根據風險識別結果一般組織專家進一步調查研究和分析評估。雖然風險評估的工作目標、評估依據、做法和過程等與風險識別的工作目標、評估依據、做法和過程等不完全相同,但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差別。風險評估可以看作是組織專家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迭代識別,最終權威性地確認風險是否存在,并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后果。
2.1 項目風險評估內容
項目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評估最根本的目的是組織專家對已經發現并識別出的風險,進行相對權威性鑒定,并評估和預測發生時間、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等。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中比較權威性的一個工作環節,其工作成果將對從各個方面采取措施去調整研制工作具有絕對性影響。
風險評估階段具體需要完成以下工作:進一步研究確認在風險識別階段所識別出的項目風險是不是真的能夠成為項目風險;對確認的每一個項目風險,分析并確認可能的原因;經過確認之后,預測每一個風險其發生的概率、可能發生的時間或階段;預測對確認的每一個項目風險,對那個項目目標將產生負面影響和影響程度;對確認的每一個項目風險,分析可能轉化為正面影響的可能性和所必需的條件;針對確認的風險逐一提出防范和應對措施建議;根據其對項目的影響程度、發生概率的大小以及應對防范的難度和緊迫性,對已經確認的項目風險進行分類排序。
以上可以看出,與風險識別的目標相比,風險評估的目標除了增加了對風險按照影響嚴重程度和發生的可能性和緊迫性進行分類排序之外,其他各個目標的方向是相同的,但是程度不同。可以說,與風險識別相比,由于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風險評估對風險的預測更加系統,更具有權威性。
2.2 風險評估的依據
因為風險評估本質上是根據風險識別結果對所識別的風險進一步調查研究和分析,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迭代識別,因此風險識別的依據就是風險評估的依據,即對研制產品的要求和研制過程要求、參與項目研制的各個方面研制能力以及當前國內外對于研制同類產品的成功程度等3部分。
需要仔細查閱國內外有關資料,了解國內外相關專業水平和研制水平;仔細調研企業內部研制能力和研制水平;查閱關重原材料和重要元器件的供應渠道和供應水平;查閱風險識別結果文件:初步了解項目研制團隊的研制技術路線、研制方案、研制團隊中主要人員的資歷和閱歷等;企業試驗和加工制造能力,包括關鍵試驗設備、加工設備、加工產品等。該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的上一級研制項目(或者上一級飛機配套系統,或者是飛機設計單位)負責人。
2.3 風險評估的主要方法
項目風險評估專家首先要對識別出的項目風險進行逐個評估,對所識別出的每個風險因素進一步調查研究,分析比對項目要求和能力的矛盾,以確認是否確實是潛在的項目風險。在此基礎上,根據風險對項目逐個目標負面影響的嚴重程度、發生的概率和迫切性,對所有確認的項目風險進行分類排序。最后編寫評估報告。
對風險進行排序,有助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安排風險防范和風險應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專家打分法確定出的風險優先順序只是針對所羅列出的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排序,有可能看不出對項目會產生具體的是功能影響、性能影響還是進度影響。為了更加真實地反映每個項目風險的負面影響,以便針對情況采取措施進行防范和應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還能夠按照對項目不同目標的負面影響進行分類,然后在按照影響的嚴重程度、發生概率和緊迫性3個方面分類排隊,這樣會讓項目領導、項目管理團隊以及項目全體成員更加準確地從不同的視角去認識所有的項目風險。
3? 結語
從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識別及評估這兩方面著手,讓企業的項目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更加有效,用動態策略讓企業日常的項目風險管理更加系統化。從項目中的每一個工作包的參與人員均需努力發現識別所負責的工作包的風險,參與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控等,輔以相應管理制度、辦法,應用計算機和網絡等先進信息技術,開發構建具有風險管理功能模塊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使得一個由研制項目全員參與的常態化運行的風險管理機制和風險管理模式得以實現。這解決了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問題,使得飛機配套產品研制項目運行過程中能及時準確地完成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 高凱,谷學良.淺談見諸工程項目總承包風險[J].中國科技縱橫,2010(18):49-54.
[2] 胡洪東,孫樹棟.中外航空科技合作項目的過程風險管理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