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說文體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許多優秀短篇小說的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對小說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品味鑒賞能力。初中教材中的小說是經過專家研究后刊載的,內容范圍十分豐富,對培養學生在文學愛好上的全面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小說教學,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法。因此,本文將系統性的介紹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景教學的基本概念和意義,并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景教學
一、 引言
小說是一種重要的文學藝術文體,也是人們日常生活里接觸較多的作品形式。在初中階段,課本教材中選取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優秀作者的經典短篇小說,旨在擴大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面,提高學生對不同文學體裁作品的鑒賞能力,使學生感受每個小說人物的情感與經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在初中語文小說的教學中,使用情景教學法效果十分顯著,可以從引入、分析和課后理解等角度進行情景代入,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小說內容。
二、 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景教學概述
(一)小說閱讀情景教學的概念
小說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體裁,也是目前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問題。小說有很強的邏輯性,隨著一個事件的發生、小說中不同人物命運和形象和塑造,作者將想要表達的情感都融入在了作品之中。小說不同于散文,其情感表達更加隱晦,需要從人物的經歷等角度進行剖析,進而才能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由于小說本身文體的特殊性,教師在進行講授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法有十分明顯的效果。首先,情景教學就是給學生設置一種與小說中描述場景相似的情景,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配合音樂渲染氛圍等,幫助學生理解小說場景。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能夠迅速拉近學生與小說人物和作者之間關系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小說的學習興趣。其次,借助情景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發散思維,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去理解小說,更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有助于教師展開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
(二)小說閱讀情景教學的意義
初中生進行小說的閱讀與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小說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學生的語文學習必須符合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不能因為考試中更關注學生議論文的寫作,而忽視了小說教育的重要意義。其次,小說的寫作帶有很明顯的邏輯性,多閱讀小說對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幫助。小說中的人物與情節通過不同的線索串聯,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里可以跟隨著作者的行文思路一起猜測下一步的故事發展走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再次,小說中的表達更加內斂,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是通過許多的情節鋪墊來表現的,學生要通過情景再現等方式能夠從情感上的體會、甚至邏輯上的判斷融入人物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態度。最后,使用情景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小說情節實體化,幫助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更快、更深層次的進入小說情節中,教學方式更具趣味性。在對小說的背景情況等有進一步的了解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與理解能力,使學生對小說學習充滿興趣。
三、 目前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問題
目前在初中語文小說閱讀與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小說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和教學形式單一化。
(一)教學重視不足
一些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小說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一些教師認為考試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議論文或散文的寫作和理解,忽視了小說在語文學習和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中,教師多采取由學生自由通讀全文,掌握情節梗概就達到了教學目標,沒有看到學生的文學涵養和作品鑒賞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時只從考試的角度和自己理解的角度進行講解,不能引導學生發散性思考與討論。如在教學中教師以考點和得分來反推教學重點,許多學生不能準確理解,教師只要求學生對考試重點進行記憶,沒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忽略了創新性的教學手段,使小說教育趨于刻板化。
(二)教學形式單一
由于大的應試環境等因素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關注教學效率和知識的轉化率,忽略了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與品味,教學形式單一且枯燥,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一方面,一些語文教師比較年輕,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如對農村小說的描寫,教師自身就無法感同身受,更不能通過情景創建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足夠情感價值。反之,一些年輕教師因為缺乏教學經驗,很難把握小說教學的重點內容,在課堂中的講授容易產生模板化的現象,與學生缺乏互動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師不能靈活運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彌補課堂中的不足,不能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小說情節的領悟,僅靠課堂上的口頭教授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失去語文學習興趣。
四、 改進小說閱讀情景教學的措施
(一)加強情景導入教學
為了做好小說閱讀的情景教學,教師首先應該把目光集中在如何正確使用情景引入教學,從課堂導入環節緊抓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能夠跟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減少學生走神的可能性。根據不同的小說內容,教師可以靈活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首先,對于某些與現代生活環境差異較大的小說,如古代和近代小說、農村題材小說、外國小說等,教師可以由介紹背景進行導入,使學生在掌握小說發生的時代與環境的條件下閱讀小說,更容易增加學生的代入感。背景導入法是小說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能夠迅速拉近學生與小說人物和小說作者之間距離。其次,根據小說內容,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疑問或小故事,有故事引導學生閱讀,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著疑問與不解進行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將小說的關鍵情景、情感轉折點等內容設置為引導中的疑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章重點的關注程度。最后,教師還可以使用音樂導入的方式,當音樂氛圍與小說內容形成統一時,有助于學生融入小說的情節當中,也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手段,以新穎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組織多種課外活動
除了抓住課堂,教師還應該組織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來補充課堂的不足之處,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加深學生對小說的理解與品鑒。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小說情節進行改編,發散學生的思維,假如學生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從他的視角來看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小說改寫能夠使學生從另一個人物角度思考問題,優秀的改寫作品是建立在對原著深刻的理解上進行想象和設計,學生需要反復揣摩和研讀原著,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這種改寫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實踐能力,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小說的某個片段進行話劇表演,在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的同事,使學生和小說人物融為一體,站在主人公的角度進行分析,對人物行為、臺詞等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展示,促進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提升教學效率。如學習《孔乙己》一課時,由于時代感的差異,學生不能很好地通過閱讀體會到孔乙己的窘迫與清高,而通過話劇表演,學生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文章的主要情感也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三)關注教師能力提升
教師要注意踐行終身學習的觀念,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教學技巧。首先,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將素質教育落實到位,不能只關注中考,應該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性,鼓勵學生對小說內容進行探究和討論,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其次,教師可以多與其他教師交流教學心得,共同討論教學中的難點和解決方法,還可以通過聽課等方式觀察其他教師的教學閃光點,在分析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后有選擇性的借鑒和學習。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積累獲得生活經驗增加知識儲備,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經歷體會小說的情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四)靈活使用多媒體設備
教師應該靈活使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信息資源來彌補課本教學的局限性,使用聲音、畫面等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對一些有影視化的小說內容,在閱讀后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影視作品,通過演員的肢體和語言帶動學生融入小說的氛圍里,將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直觀的視頻內容,更有利于學生對小說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借助網絡查閱小說的相關資料,包括歌曲、配音和背景材料等,在課堂中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從不同的感官和維度為學生塑造小說情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朗讀課文,分析臺詞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組織學生模仿視頻和音頻中的語氣來念臺詞,體會不同語氣和語言環境下對同一句話的表達區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 結語
總之,小說的閱讀理解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應當加強關注,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充分激發學生對小說閱讀的興趣,掌握基本的小說閱讀方法。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通過小說情節與生活情景的類比等,促進學生對小說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拉近學生與小說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對情節和情感的共鳴。小說的學習十分重要,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彬彬.初中語文教學中關于小說閱讀情景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閱讀寫作,2017(22):213-214.
[2]程俊良.精選教學內容,追求生命課堂:以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為例[J].新課程,2018(3):20.
[3]徐廣之.中學小說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有效策略[J].中學語文,2017(12):45-46.
[4]朱翠平.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優化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7(3):50-51.
[5]呂宏偉.內涵深邃,微言大義:試析初中語文小說閱讀的教學模式[J].時代教育,2018(2):217.
[6]陳祖利.淺論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技巧[J].語文教學通訊,2017(2):31-32.
作者簡介:劉琪,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平襄鎮店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