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遠


摘? 要:以迪士尼、環球影城為代表的大型主題樂園在長期的開發運營中已經摸索出了成熟的利用知識版權打造具有故事性的場景設計方式,近年來國內大肆新建樂園產品時卻仍在利用傳統無主題、無故事的設計手法,導致大量同質化產品的誕生。該文以日本大阪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區為案例,解析、總結其中的故事化景觀場景營造方式,意在為今后國內的主題樂園場景營造方式提供方向和參考意見。
關鍵詞:主題樂園? IP? 場景設計
1? 研究背景
1.1 我國現代旅游業的新需求
IP的利用熱潮、產品的技術更新以及游客對旅游產品的進一步需求,使得國內主題樂園進入新建、改建的熱潮。2018年全球主題娛樂景點入園人次達到了全球人口總數的7%,成為歷史最高峰[1]。
主題樂園是現代旅游業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孕育產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一個或多個特定的主題,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和多層次空間活動的設置方式,集諸多娛樂內容、休閑要素和服務接待設施于一體的現代旅游目的地。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至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2]。
快速建設樂園產品的同時,中國居民對版權的意識逐漸增強,人們接觸到的文化內容、類型越來越多,要求也隨之變高。現如今國內大部分景區仍停留在自然風光的欣賞、商業化古街的游覽方式,這些內容已不能滿足游客對于文化旅游的精神需求。2016年6月上海迪士尼的盛大開園,讓中國游客首次于國內體驗到來自他國的大型文化旅游產品。他們第一次體驗到利用實景打造的童話游樂世界是什么樣的,回首再看國內開發的旅游產品,不禁唏噓兩者之間差異之大。
1.2 國內外主題樂園的場景營造現狀
就國內而言,主題樂園的發展僅二十幾年,相對于國外近70年的發展歷程來說,仍處于探索和快速發展的階段。
國外如美國IMG冒險世界、Knotts Berry Farm的主題游樂產品,總數雖不多,但項目精致而深入人心,根據企業自身持有的影視IP內容為基礎,研發出大大小小數十上百個體驗游樂項目,客群涵蓋全面。在樂園景觀的塑造上,還原或以適合游客游覽的方式改造呈現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大到一座城堡,小到一個座椅,都與影視作品相關,各區域主題隨選用的IP內容改變而改變,令游客深刻了解到產品特色。
國內倡導文化旅游的背景下,上海迪士尼高漲的人氣和營業收入,令更多國內開發商嘗試涉及主題游樂行業,但其并未致力于內容的開發,脫離了文化與體驗的主旨,肆意投資各式大大小小的“文旅項目”。排除2016年之前的已建成樂園,近年國內投資開發或新開業的樂園中,存在大量主題樂園仍在走著堆砌設備、無主題或主題不明顯的老路,游客極易產生審美疲勞而快速轉向其他具有特色的同類型產品。
在國內景觀行業與主題樂園同樣快速發展時,景觀的涉及面卻極少包含主題游樂景觀的塑造,大量理論研究仍鉆研在風景類景區保護理論、人居環境的提升以及商業景觀的塑造上,或是破碎的將樂園產品中的景觀小品、植被綠化等景觀元素拆開分析,忽視了從整體概念上研究人工新建景區景觀塑造方式上。
1.3 小結
回看國內主題樂園,自身持有優秀IP內容的企業越來越多,但能善于利用到實景開發的卻寥寥無幾。以影視作品或小說內容為基礎,打造樂園項目的國內開發商正仿照著與迪士尼、環球影城的做法,打著弘揚中國文化的名義大肆建設樂園項目,急于將產品鋪設、復制到全國范圍,卻沒有認真研究國外優秀案例的塑造方式。因此,如何以適于運營的產品形態,利用IP內容設計建設優秀的主題樂園景觀的問題,迫在眉睫。
2? IP利用趨勢
《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中國的樂園產品僅一成達到盈利,約七成運營虧損,剩余兩成收支平衡[3]。產品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或因為前期定位的失策,或因為交通條件的限制等,但他們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產品缺乏文化內涵,大多數樂園更像一個堆滿游樂設備的大公園。
2.1 主題構思與主題運用意義
2.1.1 形成獨特印象,加強產品差異化
主題的運用若是成功,游客在主題的游覽起初就能了解到這是一個怎樣的主題風格區域,在設計精妙的細節點上,如一個小品道具,則會引發情感上的小高潮,引起游客討論或拍照的興趣。在區域最重要的建筑前達到主題與情感共鳴的最高點,讓游客今后在回憶這個區域時,第一想到的視覺內容即為此。
主題運用的另一個意義,即是與其他區域、其他項目形成差異化。各開發商擁有的資源不同,合理利用主題即是展現各家資源的一種方式,在知識版權盛行的時代,擁有資源多、質量高的開發商優勢也就越大,在前期開發選擇主題時,選擇性越廣,打造成功的主題區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以電影為例,電影是一種允許觀眾從側面探索以角色為基礎講述故事的形式,觀眾通過一個情節來追蹤故事里的角色們大約120min。在觀影或閱讀著作時,我們看的是他人的故事,這個時間會從前期的故事背景慢慢進入整體故事世界。而在主題樂園里,游客則直接身處這個世界,親歷或鑒證與故事主線相關的劇情。快速進入這個充滿故事的世界中,僅需要短短幾分鐘。在這個故事世界中,游客扮演的是故事的主角,親歷這個世界想訴說的事件[4]。
另一個涉及到的難題是大多數的游客也許不熟悉IP。在營造樂園的環境時,設計師應考慮到對IP不熟悉的客群需求。這就需要所謂“故事線”的構思,在IP的基礎上,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將故事表達出來,令游客快速進入并了解這個故事。
2.1.2 延續IP生命力
企業要想擁有資源并不是無付出的,在考慮利用資源打造實景內容時,也要考慮實景內容能反向給資源帶來什么內容。電影、動畫或小說作品留存在人們記憶中的時間是有限的,若將作品中的內容打造為實景呈現在人們面前,則有效地激活延續了IP的“壽命”,讓IP以一種具體存在的方式長期顯現于現實世界,喚起游客對于IP本身內容的記憶,或是激發對IP不熟的游客對IP的興趣。這種做法對于IP的擁有者或是利用其內容打造的主題樂園來說是種互惠互利的行為,也有更多的IP歸屬方看到了其中的商業價值,在樂園開發盛行的年代,越來越多的IP授權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2.2 IP選取與解構
打造一個IP主題樂園前,需要IP進行篩選和解構,以適應游客的需要并利于施工建設。解構之后,設計師需要以IP內容為源,重新構思這個世界、創造故事線,需要將游客作為故事中的一員,讓游客或是穿越到某個時代,體驗時代的特色,或是接到某項任務,在世界中完成角色的使命。即使并不是所有游客都愿意按照設計師的意愿參與到其中,但設計師應提供這項可能,并相信大部分游客是愿意參與的,使其更多地與故事聯系在一起。
2.2.1 IP的選取
根據目標客群進行IP篩選,對IP進行實景塑造的可行性及價值評估。
不同類型的客群對不同IP類型的喜好程度有所區別,如兒童更偏好卡通型主題,中年人更偏愛懷舊類主題,在前期對市場進行分析后,確定項目針對的主力客群選取合適的IP主題,此時則進入到對IP進行實景塑造的可行性及價值評估的過程中。
評估IP時,可從4個維度進行分析,即“內容值”“人格化”“影響力”“亞文化”[5]。
內容值,分為3個指數,即作品中的三觀指數,包括價值觀、文化和哲學方面的厚度與當下社會意識形態的契合度;印象指數,用于評估IP能否被受眾記住,關鍵的人物、道具、建筑場景是否豐富;兼容指數,指原作的改編空間是否夠大。
(1)人格化,體現在作品的標志性,如傳播平臺、標志性的風格、與潮流的契合度。
(2)影響力,需考察的方面有IP在各平臺的流量情況,粉絲數量與互動話題等數據量,以及原創作者和主創陣容的知名度。
(3)亞文化,即受眾的規模,及其衍生的潛力,如根據其內容創作出衍生商品等。
對于商業來說,其亞文化的衍生潛力極其重要,在考慮景觀塑造時,則需著重考慮作品的內容值和影響力。內容值直接體現了作品的特點是否突出,能否從作品中找到關鍵的人物或建筑形象,從最基礎的視覺感官上對游客進行還原重現,然后再考慮到其他感官內容豐富五感體驗。影響力則標志著它的知名度,能否引起大多數游客的共鳴,參與到景觀與作品相呼應的內容討論中去。
2.2.2 IP解構方式
選定一個IP或一個系列的IP后,則需要對其進行解構。IP解構的最終目的,是要將其以實景或游戲的形式呈現在游客面前的,所以解構時需要選取能夠以現代技術體現出來的內容,將其按照一定方式歸類。下面以大阪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區為例介紹其解構方式。
3? 以大阪環球影城為例
作為利用經典故事IP打造故事化場景的優秀案例,日本大阪環球影城《哈利波特》主題區較好地按照原作內容為游客呈現了一個精簡而又完整的現實版魔法世界。置身該區域的游客可以根據設定好的游客路線,按照從麻瓜世界,即不會魔法的普通人世界,由火車站穿越到魔法小鎮,最后來到魔法城堡進行一段神奇歷險的劇情。游客動線很好地把原作中的故事場景進行串聯,從出發到結束,游客猶如真正化身為一名魔法師,幫助主角完成擊退妖邪的任務。
3.1 哈利波特區域的故事化場景營造元素
在選定使用《哈利波特》系列影視作為主題后,應對其進行初步的IP解構。解構記錄的方式有多種,可按照故事中出現的陣營按照場景分類記錄,也可根據故事的發展順序記錄。此處簡要整理了《哈利波特與魔法師》《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3部內容的場景元素和事件,作為實例。以此來說明在記錄影視內容時,應記錄哪些內容,如何進行初步衍生。
3.2 哈利波特區域的故事化場景營造方式
3.2.1 劇情與線路布置
在對選定的IP內容進行初步解構記錄后,綜合場地大小、自然地形等限制因素,選取適宜打造的場景內容,在不違背原作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利用設計者編纂的故事線將想要塑造的場景進行串聯,而后以氣泡圖的方式落在場地設計圖紙上(見圖1、圖2)。
每個場景的大小除了需要考慮到建筑景觀的規模外,還要考慮到區域對應的娛樂內容的設備體量。因為是以展現故事為優先的,因此設備選型的步驟置于選定場景之后。在有效、高效地展現故事場景后,選取易于訴說故事情節、融合于場景的設備,考慮設備是置于室外環境或是室內。室外的設備需要與該環境的故事線吻合,而室內的設備則要結合建筑的層高、荷載等相關元素兩者結合考慮。
可以看到大阪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區在規劃設計時就明確了該區域的故事線,再根據故事的進展順序設計體驗內容和體驗順序,進而確定設備選型、區域景點內容、室外場地大小和建筑體量。
根據IP解構內容來看,該區域選擇了劇情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元素,如魔法村——霍格莫德、禁林和霍格沃茲魔法城堡。這3個元素都是屬于魔法世界的內容,如果沒有前序鋪墊直接讓游客進入該景區,則違背了劇情“起承轉合”的過程,游客在進入魔法世界前需要有一系列的劇情鋪墊,為游客提供一個從現實世界慢慢進入魔法世界的過程。
3.2.2 游客游覽進程
設計者在區域起始點,利用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石陣作為區域入口的集散廣場,引導游客探索魔法世界,此處可作為劇情的開始處。正式進入劇情后,游客走過一個較為漫長的森林步道,在步道盡頭會發現一個道具景點,正是故事配角“羅恩”家的魔法汽車。原作中羅恩利用魔法汽車帶領主角哈利回到魔法學校,但是由于車技不足,撞在了城堡外圍的“打人柳”上,汽車也因此受損,不再聽從羅恩的命令,自己跑到了禁林中。此處的景點對原作內容稍加改編,因為“打人柳”是在學校城堡腳下的,森林步道中設置打人柳并不合適,但可以根據魔法汽車自己跑到禁林中和“撞樹”劇情做一個結合,將魔法汽車設置在此處就顯得合理一些。更重要的是游客在走過體驗感單一的森林步道后,看到此處的劇情景點,情緒上會達到一定的興奮,預示著離魔法世界不遠了。因此可將此處作為故事線中的一個小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森林步道的行走過程中游客可以聽到與影視配樂相關的背景音樂,作為五感體驗的補充,遠處傳來的音樂對游客也具有一定的引導性。而“羅恩”家的魔法汽車在游客靠近時也會感應發出鳴笛和閃燈的互動,可見設計者對劇情和游客體驗感之用心(見圖3)。
繼續向前不遠就可以正式來到霍格莫德村的大門,見到正對大門的學院火車。大門標志著游客正式進入魔法世界,學院火車則是對劇情中魔法師們乘坐火車來魔法世界上學的劇情補充,火車旁不時有工作人員扮演列車員進行小型的顆粒秀,引得許多游客合影拍照。
霍格莫德村是以冬季雪景配合電影中村莊的形態出現的,不光在建筑形式上做了還原,更在時間印象上給人穿越感。村中的室外和室內使用統一的背景音樂,服務人員身著魔法長袍,言語表情富有戲劇性,使游客不論身處何處都不會有“跳戲”之感,全方位地營造魔法世界的沉浸感。村中以商品和餐飲業態為主,店名及內飾皆來源于原作,再因地制宜地做相應的改造,變得利于游客發現、進出,且符合消防等各項建筑標準。在魔杖售賣的店內,游客可購買到電影中所有角色的魔杖,魔杖內藏感應裝置,可以與村內多個景點進行小互動。只要按照既定手勢揮動魔杖,一定范圍內的景觀小品及會做出反應,像是游客施展了魔法,讓景區內的各個小景點生動起來,更做到了真正地參與式體驗。例如,游客可以在鐵門前揮動魔杖畫一個圈,鐵門的機關鎖就會打開。或是在火車旁的行李箱面前畫一個三角形,即可讓行李箱打開蓋子。
以上這些互動的元素都是來自于原作中一些相對破碎的小元素,設計者將其進行記錄、整合,衍生成互動內容呈現在游客面前。人們在回憶一個故事的時候往往優先想起的是它的主角,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一些小元素則可能會遺忘。但是當這些“不起眼”的小元素重現在回憶者面前時,往往能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興奮效果,使得他們對劇情的還原更加認可、對區域的沉浸感更加深刻。
繼續向前向著城堡出發,路程中走過一片較為開闊的場地,一側是城堡外的水池,另一側是禁林。水池和禁林的布置都符合原作中城堡外的環境,水池僅起到與其他區域分隔的作用;禁林中則布置了該區域的次要游樂項目——鷹馬的飛行。這是一個室外過山車項目,內容源自《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鷹馬帶領主角在禁林中飛行的劇情。由于進入城堡則真正開始了劇情高潮的游樂項目“哈利波特的魔法禁忌之旅”的排隊區,因此,在城堡外很容易造成大批量待排隊游客的擁堵。霍格莫德村與城堡中間的這片開場空地可作為項目前的集散空間,也可為來自其他魔法學校的演職人員在一側進行街頭顆粒秀提供場地。
影院類和黑暗騎乘類的項目是最適于表達故事劇情的設備類型,在霍格沃茨魔法城堡中正是選用了黑暗騎乘來表述劇情的高潮。但是游客到達項目游玩點前也是需要經過一系列劇情鋪墊的,這些鋪墊被設置在室內外的排隊區。進入城堡后,首先游客進過一小段室內排隊區,排隊區兩側布置著電影中出現的經典道具,如恐懼魔鏡。而后來到室外的排隊區,此區域采用主角哈利在學校上魔法藥劑課的溫室場景,外圍及溫室頂部布置著具有當地特色或是神秘色彩的綠植。游客陸續經過魔法城堡中的各個小場景,如學生宿舍、校長辦公室等,其間也對應影視內容布置了各種互動小設備,如會說話的壁畫、分院帽等道具。這些互動裝置或是講述與項目相關的注意事項,或是在對劇情進行介紹,引導游客“入戲”,明白自己在劇情中的角色、任務等信息。每一處的小品、多媒體內容的布置都顯得合理、得體又有必要性,既達到了氛圍的烘托,又使游客得到了游玩信息。這樣的設置可以令游客在長時間的排隊過程中,在視覺、聽覺甚至嗅覺上引起游客的好奇、關注,全方位地令游客達到魔法世界的沉浸感,留下深刻的游樂體驗。
排隊結束后,游客乘上游樂設備,即黑暗騎乘的“小車”。該項目為了令游客達到與影視內容一致的“魔法師乘坐飛行掃帚”的效果,采用的是懸掛式軌道座椅,乘客雙腳離地,在實景、影視內容、燈光、氣體等內容的搭配中,根據劇情順序體驗完成整個區域的劇情高潮部分。
項目體驗完畢,游客從下客區進入城堡后部的出口商店,與霍格莫德村內的店鋪同樣售賣IP相關衍生品,如學院餅干、怪味豆、巧克力蛙等。游客在體驗完項目之后是對其中劇情的理解最深的時候,體感體驗或是意猶未盡或是滿足離場,此時在出口處設置與劇情內容相關的衍生商品,正是游客購買意愿最強烈時,從而增加二次消費水平。
3.3 哈利波特區域的路線弊端
當然,這種按照故事線順序鋪設的區域和對應的游客行動路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故事的發展順序是不可逆的,在前期鋪設故事線時,往往為了達到統一的故事體驗效果而采用僅有一條主路的路線設計。而游客在體驗完畢該區域內容時勢必會前往其他區域,這就導致游客的行動路線必須原路逆向返回一大段路程,在游客高峰時期,來往客流的交通壓力則會較大。對于開發商來說,在這樣的道路上可以增加更多的商業業態,游客返回時不得不再次經過它們,增加商業的曝光率和購買率,但對于游客來說未必是一種好的體驗。
4? 結語
主題樂園的故事化景觀場景塑造方式并非是一種難以掌握的設計方式,它是隨著知識版權利用意識的增強,以及大量旅游產品新建或更新的市場情況下需要被重視、更加方便體現IP內容的一種設計手法。雖然近年國內如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常州恐龍園為典型的大型樂園已經做到主題化,但是其故事性較弱,景觀的互動性也較差。國內正在興建、計劃建設的樂園產品不在少數,若仍以先前的傳統設計手法進行場景及游樂項目打造,勢必會在建成后形成同質化、游客缺乏新鮮感的情況。因此,相信故事化景觀場景塑造手法是值得被推薦的,我們的主題樂園也會因此得到進步。
參考文獻
[1] Brain Sands.2018主題公園博物館報告[R].美國:主題娛樂協會(TEA),2019.
[2] 劉鳳梅.開封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河海大學,2011.
[3] 韓靜.主題公園經濟面臨大洗牌[M].北京:求是雜志社,2016.
[4] 普樂方.不好玩的樂園千篇一律,有趣的IP萬里挑一[EB/OL].https://www.dy.163.com/v2/article/detail/DQ5DMDHS0518H49M.html.
[5] 秦陽,秋葉.如何打造超級IP[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