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弋可 李艷華
【摘 要】 目前,各中學的特征都是班級數多、學生數多,因而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無法照顧到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在這現實情況下,地理課堂需要構建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利于學生和諧發展的課堂模式——和諧課堂。只有構建和諧的地理課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本文通過對課堂教學實例《熱力環流》的分析,同時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課堂和諧氛圍的營造。提出了從四環節:課前、導入、課中課末中營造和諧氛圍,利用兩技能:幽默、鼓勵增添課堂趣味。從這兩方面,結合課堂實例提出相應的營造氛圍的辦法。
【關鍵詞】 新課改? 和諧氛圍? 課堂教學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所謂“和諧”,就是配合得適當。“和諧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各方面追求一種平衡,把握恰當的“度”。本文的和諧課堂是指課堂的學習氛圍、課堂的教學活動、課堂的評價積極、民主、可持續。新課標提出:地理教學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課堂氣氛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那么,作為教師,如何才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呢?筆者以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熱力環流》為例淺談課堂和諧氛圍的營造方法。
一、把握課堂各環節,調控課堂節奏——四環節
調控課堂節奏就像創作一首歌曲,整個歌曲的節奏決定了歌曲的風格以及和諧程度。所以,把握和調節課堂的節奏非常重要,可以確定一堂課的整體基調。我將課堂分為四環節,分別是課前、導入、課中、課末。四個環節就好比歌曲的前奏、開端、高潮和尾聲。所以課堂的環節把握也可以按照樂曲的形式進行處理。
1. 課前——前奏
通常前奏的作用是提前預示歌曲的主題思想,感情表達或描繪意境,渲染氣氛,引領演唱者進入情景之中。而放在課堂中來看,前奏可以作為學生情緒情感調動以及精神調動的環節。學生每天都在緊張繁忙的學習中度過,而每節課間的休息時間只有10分鐘。對于學生而言,這10分鐘很難達到休息放松的效果,所以通常在上午第四、五節、下午一、二節時,學生會出現學習疲勞期,這個時候學習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教師一進教室就開始連續不停的講課轟炸,學生會更疲勞甚至厭學。所以,課前三分鐘對學生情緒和精神狀況的調動非常必要,這也有助于師生間的交流和了解。
2. 導入——開端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能否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新知識感興趣,就需要好好利用導入部分。通常導入的形式非常多,比如視頻導入、復習導入、情景設置導入、實驗導入等等各種形式。這就需要老師根據不同課的類型以及自身需求去選取合適的導入形式。《熱力環流》教學中,我選取了現場實驗導入的形式。本節內容是個重難點內容,教材中本身就涉及到用實驗去探究熱力環流,所以,結合學校條件以及參考各種熱力環流實驗后,最終選用了可操作性強,現象明顯的實驗方法。
3. 課中——高潮
歌曲高潮的作用是充分感染聽者,將歌的情感思想與聽者產生共鳴。隨著課堂的深入進行,通常在15分鐘—25分鐘左右達到課堂的高潮部分。在此之前20分鐘左右的新知識學習后,學生此時可能又逐步進入疲憊狀態。這時,老師需要對課堂進行調控,運用教學手段去再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設計過程如下:
再講解完有關熱力環流的知識后,通過幾個活動,讓學生遷移運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熱力環流現象,從而使課堂達到高潮。筆者首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生活中有關空氣受熱上升、冷卻下沉或者熱力環流的實例”,討論時間2分鐘。學生討論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深入學生中取了解他們的討論情況,并給予適當的指點,讓他們能更好地發散思維,得出豐富的答案。
4. 課末——尾聲
歌曲尾聲的作用使歌曲主題更加突出、集中并升華,以達到更加深刻而高遠的境界。同時使歌曲作品本身及演唱者與聽眾共同進入歌曲的內容 中去,讓樂思伴隨尾聲的進行而推向高潮一往無前,或逐漸平息,余音繞梁。放在課堂中,就是需要達到余音繞梁的效果,也就是通過好的結束,讓學生課后也能繼續探究思考,到達知識內化的過程。
二、注重教師技能,調節課堂氛圍——兩技能
1. 幽默
課堂中學生千差萬別,教學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發生,如果老師能夠適時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言藝術,不僅可使教學口語具有魅力,煥發動人的光彩,而且可以使課堂充滿陽光,充滿和諧,從而使課堂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課堂中的過渡句“同學們,生活中除了剛才的各種現象外,其實在海邊拍照也蘊藏著熱力環流原理,請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此時有位白衣飄飄的長發美女站在海邊,她怎么拍照最好看呢?”話一出,全班哄堂大笑,開始竊竊私語討論美女。
2. 鼓勵
隨著課堂教學的改革,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學生展示的舞臺越來越大,因此,教師要認真安排學生的課堂活動,從預習、討論到展示、答疑都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通過活動能完成的,老師盡量不講,并鼓勵學生多說多做,老師作為引導者,從旁指點幫助學生獲取成就感。這樣,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就會體現到學習的樂趣和探究的成就感,營造出積極向上、師生和諧的課堂氣氛。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更能促使“教學互長”,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實現雙主共學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優化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