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猶太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歷經圣經時代、大流散時代、啟蒙與解放時代、猶太復國主義時代。每個時代下,猶太文明都有著自己的文明特點,作者從比較視野下看待猶太世界歷史的形成及其獨特屬性。縱觀一種文明的幾千的興衰史都會有很大的難度。作者滲透猶太文明的特征,且又橫向的以比較的視野兼容西方其他文明的情況,解構猶太文明的歷史及其特點。確為大家所作,令人稱道。書由S.N.艾森斯塔特著,胡浩,劉麗娟,張瑞,譯。中信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關鍵詞:猶太文明;比較;歷史
S.N.艾森斯塔特是享譽世界的以色列社會學家,一生致力于研究各種文明以及文明的現代化發展。作者作為一名以色列人,關于猶太文明的研究自然是作者在各項文明研究中的重點研究對象。猶太歷史縱橫五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與眾不同的印跡。本書作者以比較的視野看待和分析了猶太文明的歷史進程及其現代化的過程,檢視猶太文明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猶太人在流散時與其他客居主流社會的基本關系及其變化過程。通過對比,使讀者對猶太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在我國,關于猶太文明的相關著作和譯著不斷被出版。作為艾森斯塔特的代表作之一的《猶太文明》,本書的獨特之處是以獨特的視角分析了猶太文明的發展進程。我們知道潘光老師也曾寫過一本《猶太文明》,潘光老師的書的特點是,全面系統的介紹了猶太文明的幾個大的分期,以及各大分期下的具體情況,例如對其自然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教育、科技等情況做了全面細致講述和解釋。可以這樣說,如果您想了解一下猶太文明的具體情況,做系統性的了解,那潘光老師的書推薦您細閱。如果想對猶太文明做一下宏觀的比較與解構,S.N.艾森地塔特的這本《猶太文明》值得您去品讀。
作者將書分為九章,我們亦將書可分為四大部分進行理解。
在第一部分,也就是本書的頭三章,作者檢視了猶太文明的基本特征,在這些章節,作者向人們展示了猶太人不僅作為一個民族團體或宗教派別,而且作為一種文明的視角,具體分析了猶太文明與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等文明之間的聯系和差異。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闡述了猶太人與其他客居地主流社會發生了哪些關系又衍生了怎么的變化。為此,作者分析了現代猶太歷史的情況來解決這一問題。第一,作者檢視了從19世紀末開始,在猶太人中興起的民族運動的發展情況。第二,考察了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美國、東歐、西歐等地猶太社團的情況。第三,作者還分析了以色列社會的一些具體特征,例如政治、文化等核心方面同猶太文化的關系。
第三部分主要闡述了現代猶太民族運動和猶太復國運動,及其復國成功后以色列社會的形成和轉變。展開分析了猶太人為復國做出各種努力和改變,包括希伯來語的復興,民族運動的興起等方面。同時,也論述了建國以后,以色列內部思想的嬗變、政黨的紛爭、軍事上的斗爭等方面。
第四部分介紹了現當代各地猶太人的情況。19世紀以來的大多客居在各地的猶太社團都積極的融入到主流社會之中,而且很多猶太活動都帶有慈善性質。流散地與以色列的關系也呈現復雜性,當然,對許多猶太社團而言,能參與以色列活動也時很令人興奮的。在以色列建國后的三四十年,以色列的存在大大強化了流散地猶太社團內部的自我肯定。
細閱本書,我們發現它有以下特點值得品鑒:
(1)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看待猶太史的發展脈絡。在比較的視野下,作者對猶太社團在不同時期的變化變革進行了論述。例如作者在猶太人走了長期斗爭后曾取得公民權時,要求猶太人只能將自己定義為一宗教團體,而不能作為民族或者政治團體而存在,否則,這是對西歐國家的挑戰。顯然,歐洲國家時無法容忍這一挑戰的。這時猶太社團和協會的功能被削弱,不再時猶太生活的核心,猶太社團的傳統權力和司法管轄權也被廢除。作者選取其典型事件猶太社團的變革,東歐和西歐的猶太社團的異同,以及猶太社團再不同時期地位的變化等各個不同的點進行分析。我們知曉,猶太社團自大流散以后再猶太文明的歷史上,便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者選取猶太社團這一典型特征,來進行全面的比較,是厘清猶太文明脈絡的重要一步,亦加深了我們對猶太文明的認識。
作者運用比較的視野來看待猶太文明,這點在書中不斷的有所體現,并且貫穿始終,對于隔都高墻的分析正是比較視野的體現。隔都高墻作為猶太元素中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標志,作者分析了隔都高墻坍塌前后,猶太文明在政治、文化、經濟、職業等領域的不同境遇。高墻坍塌前更多的是自我困束。但是,高墻坍塌后,各領域仿佛開了創造力之門,為猶太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時間前后的對比,作者以時間維度解釋了猶太文明在隔都高墻坍塌前后的變化,同時亦彰顯了猶太文明的獨特之處。
我們分析艾森斯塔特的作品,不難發現作者擅長比較的視角解構了猶太文明的特征以及與其他文明的異同之處。例如《日本文明:一個比較的視角》 、《革命與社會轉變:文明的比較研究》等,這些作品多都是以比較的視角看待文明的之間的異同之處,深入研究各類文明轉變中的各種奧秘,揭示他們之間的不同與聯系。當然,作者在比較這個獨特視角下研究問題的特點,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作用。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問題的發展與變化,做更深入的研究。
(2)這本書所論述示例典型,圍繞猶太文明的典型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猶太文明有著自己的獨特和典型之處,作者從這些方面入手,分析比較了猶太文明的基本特征。例如猶太文明的口傳律法,猶太民族的外部發展離不開口傳律法,即哈拉哈,在公元4或者5世紀時期,拉比的口傳律法占主導地位,口傳律法的特點是注重律法和禮儀的慣例,強調文本評注,并視之接近神圣存在的這一模式發展起來,就在拉比這一模式確認其霸權地位的期間,卡拉派猶太教作為一個發展成熟的異端在歷史上出現并定型。作者以口傳律法這一典型特征入手論述了其發展以及對其發對者也就是異端的發展來解釋猶太文明律法發展的總趨勢和特點。
作者還從猶太的精英團體,猶太復國主義,各類民族運動等各個典型的方面來講述猶太文明。在獨特性方面,猶太文明本身就不乏其自身的特點。艾森斯塔特借鑒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分析大環境下的猶太文明,將其放置于大環境背景下審視猶太文明的獨特點。選取典型性的示例進行分析,精確的進行定位。
(3)極具學術研究的價值。從本書的序言中我們得知,本書的核心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都是在大學講座時的內容。第八章亦是1986年于普林斯頓大學的演講時的內容。本書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講座或者演講上的內容。作為可以發表的演講和講座內容來說,學術性極強,才會在講座時進行學習和討論。艾森斯塔特的書不僅是論述猶太文明一個系統,而是放眼全球,革命性的將猶太文明放入了全球整體的觀點看待猶太文明的發展與變化。
而且,艾森斯塔特率先提出:不僅僅將猶太群體看作國家和民族,更應以猶太文明的視角來審視它的歷史。他認為,宗教只是文明的一部分或者說一一個組成部分,而且不一定是最核心的部分。而文明就使用意義來說需要嘗試建設和重建社會生活,內涵政治領域,經濟,家庭生活規則。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僅將他們看成宗教,種族,民族,或者人民這些稱謂,而是把他們看作文明的承載者。
不同于很多史學家對歷史的記錄和闡釋,艾森斯塔特以專業的學術觀點看待了猶太文明五千年的變化和發展。寫作手法中更是比較的觀點,整體史觀等。對我們進行學術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寫作全面嚴謹,注重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以及每個階段所發生的變化,進行比較和分析。
參考文獻:
[1].S.N.艾森斯塔特.猶太文明[M].中信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魯婉瑩(1989—),女,山東淄博人,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猶太史。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