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明

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文中提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樣學習的人。”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按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求,改進教學方法,以“教是為了不教”為目標,以培養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為突破口,教學生學會學習,懂得如何自學、如何探索研究新知識,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授之閱讀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自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貫徹“教為不教”的理念,授生以漁,讓學生從學會“學法”到“仿法”最后“創法”,更好地深入小學數學學習研究,提高學習效率。教科書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素材,教師要授之以漁,教學生學會閱讀自學方法。多年數學教學中,筆者堅持使用“讀→寫→思→查→記→用”六步閱讀法培養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1)“讀”:通過課前預習,閱讀自學數學問題(概念、定義、定律、法則、計算、應用題、操作題等等),要求學生看書閱讀時要從上到下,從左往右,看插圖、數一數、擺一擺、看旁注、劃重點,認真推敲課本中黑體字和方框中的內容,懂其意,明其理,掌握基本知識。(2)“寫”:自學閱讀數學課本過程中,要求學生動手對重點內容劃劃、圈圈、寫寫旁注、標標疑點。(3)“思”:對所自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多一點問自己為什么,要明其意,弄清其來龍去脈,明其前因后果。(4)“查”:對自學的知識點不明之處,可借助學具動手操作演練、上網或借助課外書查一查、訪一訪師生,加深理解、鞏固。(5)“記”:熟記自學到數學知識點,加深記憶理解。(6)“用”:學以致用,通過應用所自學到的數學知識,做一做課后或相應練習,檢查驗證一下自學效果。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筆者認為學生只有學到基本的自學方法,形成基本的技能,自學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實踐證明這六步閱讀法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效果比較好。
二、善于應用遷移法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所謂知識遷移法就是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啟發學生用舊知識去思考、領會新知識的學習方法。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課堂上善于應用遷移法教學,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例如:在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先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及計算,然后設計問題:(1)是否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去研究?(2)用什么方法可以轉化成長方形?(3)割、補或平移后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相同之處?(4)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這樣應用遷移法教學,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架起舊知識遷移的橋梁,為新知識學習作好鋪墊,然后引導啟發學生去思考研究新知識,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編擬預習導學案引導自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和提高學生預習能力,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教學實踐中,為了學生掌握讀書預習的方法,在新課之前,我總是認真研讀教材,根據教學內容、重難點的要求,并結合學生實際,精心編寫課前預習導學案,讓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預習。(1)基本領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形成認知結構。(2)反饋領域:設計簡單習題檢查預習情況。(3)形成領域:鞏固、形成知識結構。(4)發展領域:學以致用,發展能力。實踐證明,根據這四大領域設計預習導學案,引領學生預習,對提高小學生數學預習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效果比較明顯。
四、注重學法引領,使學生善于自學
古人云:“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教無定法,學法無邊。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注重學生自學方法的點撥和引導,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提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者通常做法:一節課用7-10分鐘時間讓學生各自談一談自己課前怎樣預習和自學的收獲。先是全班分四人為一小組,學生各自交流學法與體會,由小組長記錄總結,然后由小組長代表小組在班中分享學習方法、自學的收獲、自學過程的疑惑,最后教師歸納總結,表揚認真預習、自學方法比較好的學生,鼓勵學生學無定法,要取長補短,不斷拓寬學習方法,提高自己自學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研究。這種教法課堂十分活躍,學生學而有趣,久而久之,學生自學能力就提高了。
五、強化思維能力訓練,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應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終身學習的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盡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探索問題的解答方法,讓學生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等的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智力。例如:在分數應用題教學后,教者設計這樣一道題:某校六(1)班男生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 ? ,后來轉入10名男生,后來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7:6。求后來全班有多少名學生?(1)解法一(方程法):設原來全班有x名學生,根據題意列方程:
(3)解法三(抓不變量):此題特點:無論條件如何變化,但是女生的人數是不變的。
此題通過整數化數量比進行對比分析,女生人數原來占4份,后來占6份,由于其人數不變,所以把其份數化相同12份。
此題將數學與生活有機結合,進行一題多解綜合思維訓練,讓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策略,體驗到數學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數學的生活性,感受最佳解題方法的數學美,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達爾文語:“最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金鑰匙,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關鍵。而學生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作為數學教師應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為一種常態化、長期教育工程,只有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起來,其學習能力就提高起來,教學質量就自然而然提高起來。
參考文獻:
[1]李文林.數學史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陳衛紅.淺析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