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君
從大年三十起,全國班主任們都以一種特殊方式投入到工作中,而我,也是班主任隊伍中的一員。每天了解學生動態、詢問健康狀況、轉發上級通知、解答家長疑惑、收集匯總信息等一系列工作都是我們的頭等大事。只有確保每個人安全了,才有整個國家的安全,作為幾十個孩子的大家長,我們班主任責無旁貸。
我們來回幾趟搬運硬件設備,只為班主任工作更好開展;我們不舍晝夜,爭分奪秒地收集和整理信息,只為在更短時間內向上級反饋情況;我們研究各大小程序的應用,只為家長操作方便和老師匯總方便……我們都在向時間要效率。但是我想多年之后,我對此次防控疫情居家工作的記憶不會是“我是信息的搬運工”。我會告訴大家,防疫期間,我不是醫護人員我沒有救死扶傷,但是我是一個鼓舞著和分憂者。
一、做學生的鼓舞者
學生的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我更在乎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們失去斗志或是變得焦躁不安,在家學習的效率可想而知。我可以預料到孩子們在疫情期間心理會產生復雜的情緒,但并沒有意識到會出現這么大的情緒波動,后來我收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信息,開始意識到做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刻不容緩。我也設身處地的想過,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少年長時間被困在家里該有多少情緒得不到釋放。針對這一情況,我采用廣泛安撫、個別疏導的方式。
1.利用班會和班群里的日常溝通,鼓勵學生,鼓舞士氣
2月14日進行了第一次班會課,也是我的第一次直播課。主要給大家講了這次疫情的大致情況,讓學生清楚明白我們在家按兵不動究竟是為什么,究竟有多重要。其次,給學生提出網絡聽課的具體要求。最后,我引用了杭州建蘭中學一名班主任給學生寫的一封信,告訴同學們:“你們會從事各行各業。但無論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請你記得,一個人的信仰不能丟。你們,應當勇敢地面對社會責任,為了實現中國夢的讀書。”課件最后一頁 ,一句顯眼的話,希望孩子們都記在心里: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3月2日進行第二次班會課,除了總結這兩周的基本情況外,依然是以激勵學生為主。重點讓學生記住四類人:抗擊疫情前線的人員、為孩子們負重前行的家長們、為了上好每一節課而挑燈夜戰的老師們、大江南北努力奮斗的學生們。最后,播放了一則關于“自律”的短視頻,我希望孩子們能夠懂得感恩,學會自律,放下浮躁,明確目標。
2.關注個別學生,分析具體問題,做學生的知心人
從第二次班會課做的調查發現,部分孩子對自己目前上課狀態是不滿意的。并且在這疫情期間,我收到幾個孩子的信息和電話,跟我傾訴她們心里的不愉快。我愿意認真傾聽她們的心聲,幫助她們分析問題,做他們的“知心姐姐”。大部分孩子跟我反饋的是在家找不到狀態,總是忍不住玩或者胡思亂想,對家長的嘮叨也感到厭煩。甚至還有一個孩子哭著跟我說,一個帶給她巨大力量的明星如今被網友們數落讓她特別難受。家長也好,老師也好,我想我們可以更多地站在她們的角度,換位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她們,是否可以嘗試先表示對她們的理解,讓學生覺得我們是真的在關心和幫助她們,再視情況提出一些建議,學生如沐春風便也豁然開朗。
二、做家長的分憂者
這個世界上,與老師永遠站在同一陣線的一定是家長,家長和老師的心情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焦慮的時候,家長何嘗不是呢?所以除了關心學生,我覺得家長也是很需要得到安慰的。在家長群里對于家長們的各種疑問,我盡量做到及時回復,減少她們的焦慮;發現她們有負面的情緒也及時安慰,讓她們感受到學校是同樣關心家長的。畢竟在這個“孤立無助”的特殊時期,外界的一點點愛,都能帶來極大的力量。我漸漸體會到,在家長的心目中,班主任扮演她們最信任的一個角色,可能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足以深深地影響她們。
雖然疫情還在繼續,教學卻不容止步。我是一個班主任,我愿意左手牽起學生,右手牽起家長,形成巨大合力,抗擊疫情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