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琴
摘??要: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提問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老師提問時需根據班級中學生掌握情況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應緊扣本節課所講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對當天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印象,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幾乎決定了老師上課的效果。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
引言:
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一道數學題往往是幾個知識點的綜合體現。老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清楚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改變上課的節奏與教學重點。課堂提問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老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班級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度今天主要探討,在課堂提問中如何提高課堂提問效率,提高學生的上課注意力,增強學習效率。
一、改變上課模式,減少自問自答的無效性提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有自己的上課節奏,在講解數學題時為了不打亂上課節奏,在提問問題時對于學生的思考引導較少。很多時候老師在講問題時只問學生這樣解題對不對,這道題是不是這樣子做呢?在樣的提問在課堂上的效果不大,很多學生的思維下意識地跟著老師的話或者其他同學的回答說是或者不是,經常出現一個人錯了其他人也就錯了,在回答問題時沒有經過大腦思考。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提問效率老師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上課模式,減少老師在課堂上的課堂慣性,跟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進行教學。
二、突出問題重點,引發學生思考
數學是一門有很強的邏輯性的學科,在數學課堂上老師要抓本節課的重點進行講解,便于學生理解。授課邏輯不能含糊不清,在數學課本上有對于本節課知識點的相關練習題,老師在講解題目時要注意將課堂上的知識點和應用題的演練結合在一起,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將兩者之間聯系的并不緊密,在講解完知識點后進行后面的應用題演練時,并沒有抓住今天上課講的知識點進行解析,而是主要根據應用題的題目進行解答,解答的步驟以及運用的方法和本節課所講解的知識點關系不大。在上課時并沒有做到將題目與上課的知識點相結合。不能起到幫助學生應用鞏固的目的。在初中課堂上,學生思考較快老師課堂上突出的問題需要達到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的作用。近幾年來在初中數學方面開始注重開放性試題的研究,開放性試題顧名思義,其解題過程和對于問題的思考角度沒有唯一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看法來進行解答,之后老師進行講解或者和同學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問題的思考。在上課前老師對本堂課的備課情況以及老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決定了上課的質量,老師上課前應注重對上課內容、課堂板書的設計上課節奏的把握等。
三、把握問題難度,增強課堂趣味性
在數學課堂上老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在設置問題時注重問題的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出題目太難,班級中大部分學生完全沒有解題思路班級中只有少數拔尖的學生可以做出來,這樣的上課效果并不理想。老師在班級中提出問題時應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來定。數學學習的思維邏輯性較強,學習過程較為枯燥。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應注重對于課堂氣氛的調動,在課堂上講述知識點是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學直觀地向學生講解知識點。例如在講解“數學歸納法”時可以利用多米諾骨牌直觀的向學生們演示知識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理解概念。
四、把握好上課提問對象與提問方法
在數學課堂中提問對象的選擇對于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起著關鍵因素。班級中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與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思維的活躍性都有所差異。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問題提問時,應根據班級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兼顧。有的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高,老師講的內容當堂就可以理解運用,老師在進行較難的提問時可以優先考慮這一類的學生,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提問公式或者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進行提問。在課堂上兼顧提問對象可以給學生一種可能會提問到我的緊迫感,增強學生的上課注意力。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改變提問方式,提出問題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暢所欲言最后推選出一個代表進行問題回答。這個方法適用于開放研究性的問題,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但這個方法的弊端在于每次回答問題時小組都會推選小組中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學習較差的學生很可能會在討論問題的時間和其他人聊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問題。老師在提問時可以用學生的座位號進行提問,例如,53號代表第五小組的正數第三個人。老師在提問前不告訴學生提問的對象,隨機進行提問,因為提問對象的不確定性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有可能被提問到,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了解班級中學生的掌握情況。
五、結束語
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和檢測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學習情況。老師在課堂提問方面應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控制問題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增添學習熱情與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曉琴.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J].現代際,2014,000(006):151-151.
[2]王磊.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刊,2014(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