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賢 寸翠芹
摘??要:對于我國軌道運輸而言,旅客安全與地鐵是核心重點,而客運安全則是安全管理中的主要環節。現下我國軌道網規模呈現逐年擴展的趨勢,旅客發送量也在不斷提高,加之陸續更新的客運技術與設備等,對客運安全與風險防控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因此,客運系統應依據新形勢,革新現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與理念。本文將以客運安全風險點為著眼點,對其相關控制舉措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客運;安全風險點;防控措施
引言:全新的軌道交通發展形式,不僅增加了地鐵旅客運輸安全工作的壓力,而且與以往相比面臨的風險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一情況下,為了適應當下的安全形勢與需求,應在更新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現代化的風險管理技術,從而有助于運輸工作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也能為旅客平安出行提供良好保障。
一、簡析客運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一,工作高強度且客流密集。近些年,因我國陸續投產的新建鐵路項目路,億人次,同比增長9.4%,客流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武漢、廣鐵等路局,尤其是“北上廣”地區[1]。由于客車密集與客流集中,因此對于運輸組織工作效率、相關設施設備的安全穩定性,以及應急處理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結合多且產品集成。關于軌道客運產品,其是相關專業所涉及的各種工作內容與質量面對社會群體的“集成終端”。從上層決策至平時的管理工作,都會涉及到結合部門的協作工作,因此呈現出“高度整合系統整合,結合部涉及事務繁多”的特點,這給客運安全提高了管理難度。
二、簡析客運安全主要風險點
第一,控制車站客流。因為受到地鐵自身運力條件的限制,部分車站極易產生“大客流”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應對車站客流進行合理控制。所謂客流控制,其主要指的是因為車站客流或是內部區段的滿載率瀕臨、超過設計上限的情況下,應對其加以引導,控制區域中的乘客數量。要是車站內客流相對較大,難以在短時間實現分散,車站就應該使用單線級客流控制等有效方式,提高分流速度,從而緩解換乘站承受的客流壓力。針對客流控制來講具有較多方式,地鐵車站若想切實確保乘客人身安全,應科學建立起“三級控制”措施,由此有序進行客運組織,以客流壓力實際情況為依據,啟動該站相應等級的客流控制,保證客流的有序組織[2]。部分地鐵線路十分擁擠,雖然沒有足夠的車站空間,可是客流量巨大,應有效考慮現實情況并進行合理化設計,以此為基礎進行客流控制,進而達到優化流向的效果。要是站內自動設備難以及時將客流分散,就應將其關閉,進行人工分流,由此就應做好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其自身的預見及服務意識,科學管控重點部位,一旦出現大客流情況可以做到隨時上崗,在最短時間內引導客流分流。
第二,有關設備設施。地鐵車站的相關設備設施可以引導密集人員,有效分配客流走向,因設施有不用其各自作用也不同,對于車站設備來講,部分是固定不變也有的是臨時設置的,這些臨時設置的設施能夠幫助客流分散工作。至于固定設備設施,主要是車站里的樓梯、扶梯等,這些設施雖然不可移動,但是能夠控制客流、走向等;所謂的輔助設備主要指的是可移動設施,例如導向牌、鐵馬等,可以有效引導客流走向,讓乘客依據車站預想朝著行走路徑疏散或是集中。關于上述兩種設施,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設計固定設施時,應對客流安全、客流組織的影響因素充分考慮;而輔助設施的設計標準是將其自身作用最大化發揮,在實際設置時還應考慮到能否對安全造成影響,防止因其存在反而出現了新的安全問題。
三、客運安全風險點有關控制舉措分析
之所以要科學分析客運安全風險點,是因為發展客運安全風險點并對其進行控制,可以進一步提升安全工作效果,樹立起正確的安全風險管控理念,從而加強客運安全管理,有利于客運運營安全性的提高;我們應立足于工作實踐不斷總結,合理預測各種安全風險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將客運安全風險有效控制,進而確保客流輸送的安全性有序性,為乘客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有關防控舉措分析如下:
第一,合理控制區域客流并做好整體協作。在車站大客流來臨時,不要完全依靠于站內的自動設備,可依據情況關閉自動設施,以人工方式對客流進行合理引導,將區域負責制度落實到位,將車站劃分為幾個控制區,每一區域指定相應的負責人,其會對區域內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加以統籌規劃與協調,而且能夠及時向乘客溝通客流實時信息,保證站內客流組織總體上是安全順暢的。因此,作為區域負責人應進一步增強自身的預見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參加培訓或是演練活動,進而提高業務能力。此外,還應清楚與熟悉站內情況,針對客流控制與客運組織形成一個清楚的認知。
第二,依據客流預測壓力,科學制定控制方案。地鐵在開通部分自然站之后,會涌進大量乘客,這樣可以對整體客流量進行有效分解。可是大多數自然站相對較小,而且站內空間有限,在控制大客流分散的過程中,也應將自然站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自然站成為分流的“輔控站”。從某種角度來講,在制定地鐵換乘站客流控制計劃時,必須要對車站整體加以充分考慮,不能只是對某一地鐵站分散客流。與線網聯控、“三級站控”效果相結合,科學選擇客流控制形式。遵守換乘站客流的基本原則,將客流分散呈現出“由下到上、從內到外”的特點,與此同時也要提前控制好入站客流,之后再控制換乘客流,通過建立高度統一、可控性強的工作標準,對車站大客流導向進行合理控制[3]。
結束語:客運安全,是評定地鐵運營安全的重點標準之一,對于相關軌道企業,應提高其對客運安全的重視程度,采取科學合理的設計對客流有效控制,通過相關措施消除潛在安全隱患,使用必要手段緩解在軌道運營中的各種矛盾,從而為達到安全高效運輸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筱楨.客運安全風險點及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5):277.
[2]孫嵐.廣州地鐵六號線客運安全風險點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06):152-153.
[3]張志科,劉敬輝.鐵路客運安全風險管理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39(03):56-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