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受疫情影響,“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這種特殊的線上教學方式終于在我們的期待中開始了。鑒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教師和學生只能離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借助各種網絡平臺資源實施全新的教與學。從全國范圍來看,疫情期間小學階段的線上教學基本采用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統一的網校授課方式實施。對于大山深處的孩子們來說,線上網校的老師們風格活潑可愛,并結合了許多動畫教學和互動環節,孩子們很容易且樂意接受,但面對偏遠鄉村的孩子們來說,缺少電腦、不會靈活使用網絡學習平臺、家長輔導難以跟上的現實,對于網校授課完成后家庭作業如何保證質量和效果,唯有依靠教師在線上完成。
初遇迷茫:線下家庭作業保質量與“守規則”的柔合
本學期,我任教的是鐘祥市客店鎮邵臺中心小學二年級的所有科目。作為一個入職半年鄉村新教師,如何通過線上方式布置語文家庭作業著實讓我倍感迷茫。一方面,擔心孩子們線上家庭作業完成的質量,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對于小學生書面作業量的規定。經過反復思量和嘗試,我最終決定充分利用鄉土資源的天然優勢,采取探究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家庭作業形式,讓孩子們在動手完成作業的同時,真正體驗到線上學習的快樂。
萌生靈感:巧用本土資源,完成創意家庭作業
雖說疫情期間大家都隔離在家不能出門,但是大山里的孩子有大山的饋贈,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盡情領略院落中、田間地頭、遠處大山郁郁蔥蔥的無限美景。比如學到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時,結合“春”這一主題和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將本章的鞏固學習精心進行了生活化處理。
首先,我鼓勵孩子們對家中的植物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開展“找春天”行動,在生活中尋找春天,讓他們通過“發現美的眼睛”找到后,在班級群中分享出自己找到的“春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一做法既有利于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也很好地鍛煉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孩子們愛自然、愛家鄉、愛生活的審美情趣。其次,我盡可能多的給與孩子們鼓勵和表揚。哪怕一丁點的進步,我都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即便面對他們的“美麗錯誤”,我也總是和風細雨耐心地給與指導和糾正,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輕松和愉悅。再次,我也時刻不忘在課間通過互動的形式與孩子一起放松,或者欣賞自己的朗誦,或者欣賞彼此的手工作品,或者一起欣賞生活中拍到的精彩瞬間,讓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感受身心愉悅。最后,我會找出一些和春天有關的經典詞語和句子,結合之前孩子們對春天的切實體會來理解記憶,使孩子們真正體會到語文原來就在他們身邊。
善于反思:改進家庭作業指導方式
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朗讀也是語文課標的核心要求之一,但是線上教學離開了面對面的課堂情境,加上孩子們手里沒有紙質教材,唯有手機微信可用的情況下,我發現單純依靠聽老師的示范朗讀錄音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反復出錯甚至錯得很離譜。
百思不得其解后,我突然想起了讀大學時學過的原蘇聯心理學家沙爾達科夫的實驗證明:只聽不看的記憶率是60%,只看不聽的記憶率是70%,既看又聽的記憶率是86%。究其原因,我發現自己在掌握“多通道記憶”的方法上出現了偏差。接收外部的信息的“通道”非常多,有視覺、聽覺、動覺、觸覺等,孩子們在接受我的朗讀信息時,用到最多的則是聽覺通道,而借助視覺通道看朗讀文本的時候卻無法同時聽到教師的示范朗讀。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設備條件下,使視覺與聽覺通道不分離開來,從而使學生的記憶效率大大提升呢?功夫不負有心人,查閱資料后,我開始學習剪輯軟件,將文章圖片加上背景音樂和我的范讀音頻結合起來,讓孩子們的聽覺和視覺同頻共振,加深對于字音和朗讀情感的理解。在這里,我也會分為兩個部分進行,第一步,發送出有文章圖片、背景音樂以及范讀聲音在內的視頻,旨在讓孩子們模仿和學習。第二步,發送只有文章圖片和背景音樂的視頻,旨在讓孩子們自我體會和展示。我想,這不僅能讓孩子們體會到朗讀的趣味性,也能夠使孩子們的朗讀訓練事半功倍。
感??悟
疫情當前,革命尚未成功,師者仍需努力,只有為人師者多用心,找出適合孩子們的學習方法,并使之習慣成自然,才能使孩子們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學有所樂,也才能真正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質量同質等效的根本目標。
作者簡介:
邢燚磾,女,1995-?小學教師,郵編:431934
★湖北省荊門市2020年小課題《培養農村小學生語文課外作業習慣的研究》編號xkt20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