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勇



為防范和應對流行病、生物恐怖襲擊等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傳染病控制的教育培訓和應急計劃必須作為警察機關的一項常規工作,所有警察都要掌握關于傳染病生物學、傳播方式以及傳播途徑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為了更好地開展此項工作,警察機關要與當地醫院和職業健康安全主管部門加強合作,圍繞如何采取防護措施防止工作期間受到傳染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等專題舉辦短訓班。通過長期的滴灌式培訓,警察將切實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在與執法對象密切接觸時都會使用抗菌手套,并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使消毒滅菌成為個人的第二天性。
執法機構所面臨的疾病威脅
呼吸道疾病
警察機關最擔心的是通過個人間偶然接觸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如果呼吸道疾病(如流感或麻疹)正在社區蔓延,警察也會經常面臨病毒感染的風險。隨著確診患病人數的增加,警察中感染人數也將相應增加,除非已經采取防止感染的有效措施。例如,在警察攔車檢查過程中接觸機動車行駛證等沾染病毒的物品,就有可能吸入病原體。肢體接觸和與違法犯罪人員的爭執也大大增加了感染風險。此外,警察從事大型群眾性活動管理、押送犯罪嫌疑人到呼吸道疾病有可能迅速傳播的監管場所,或者是與感染風險極高的醫護人員、急救人員密切協作時都會面臨各種健康風險。
在某些情況下,公共衛生官員可能會請求警察機關尋找明知或并不知道自己在傳播疾病的傳染病感染者的下落。例如,有人因為疏忽或故意傳播艾滋病。
對于通過呼吸接觸或其他方式迅速傳播的疾病,法律可能會限制相關人員的出行。如果不加任何控制,如此高死亡率的傳染病可能導致疫情暴發、社會動蕩,并需要警察等執法機關出手相助。如果不實施隔離措施,一個人感染后就可能傳染并導致數千人死亡。在這種情況下,主管部門的官員將決定是否采取檢疫和隔離措施。警察機關和公共衛生部門的官員需要密切協作,決定何時將自愿隔離升級為強制隔離,如何執行檢疫和隔離命令。必要時,警察機關將共同參與防疫執法。
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
一般來說,通過細菌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傳播疾病給警察帶來的風險是和公眾相同的。但是,在民用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的情況下,感染這些疾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作為應急處置人員,警察在協助疏散、救援和災后重建時,比普通民眾要面臨更多的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威脅。
如能防止感染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的人員及其密切接觸人員從事餐飲工作,直至檢測表明他們不再具有傳染性,就可能有效控制這些疾病的傳播。感染者即使已經被物理隔離,也不得加工食物,就算為自己家人燒飯做菜也不行,尤其是不得從事與養老和幼兒看護有關的工作。在傷寒、霍亂暴發期間,為了防止疾病進一步傳播,警察機關還會協助公共衛生部門和公園管理部門關閉公共游泳池、水上公園、海灘,并嚴格執行相關禁令。
只要涉及飲用水和食物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未遭破壞,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對發達國家來說并不會構成嚴重威脅。如果生物恐怖分子污染了自來水,水廠增加氯的投放量就可能輕而易舉地消除污染。如果生物恐怖分子攻擊食品供應,警方將會同公共衛生主管部門對污染的來源和范圍進行調查。
血液傳播疾病
在血液傳播疾病中,乙型肝炎實際上比艾滋病更具傳染性,因此對警察,特別是從事監管工作或與靜脈注射吸毒者有密切接觸的警察威脅更大。嫌疑人與警察的爭執經常造成一方或雙方輕傷,導致警察可能接觸血液傳播的病原體。
許多交通事故發生后,警察都是最先到達現場進行處置,這是接觸血液傳播病原體的一個重大風險點。勘查犯罪現場,特別是涉毒案件現場,也會構成一些特殊的風險,如不小心扎到注射針頭或者接觸吸毒者的體液。
免疫和個人
防護裝備免疫為了保護警察和警務輔助人員,針對危及個人或社區公眾健康的基本疾病進行免疫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人可能會質疑強制免疫。即使真的暴發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警方也不要以為抗拒強制免疫的情況就不會發生。事實上,反對疫苗接種的情況可能會增加,因為警察們在傳染病威脅尚未明朗時就需要接種疫苗了,而此時用于接種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無法證明。但對于警方來說,應當鼓勵員工針對常見疾病進行全面免疫。
在美國,有些類型的疫苗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其一是天花疫苗,它只能通過聯邦政府安排接種。這種疫苗主要用來防止生物恐怖分子傳播天花。與其他免疫接種不同,天花疫苗本身只是疾病介質,在接種后一段時間內會非常危險。在此期間,接種疫苗者可能會傳染與其密切接觸人員。到特定地區旅行或者從事某些特定工作,要按規定接種一些其他的疫苗,如黃熱病、霍亂和傷寒。這些疫苗可以在疾病流行時接種,但它們在美國并未廣泛使用。傳統上,炭疽疫苗接種于那些飼養動物、屠宰牲畜,可能攜帶炭疽菌的人員,或者在實驗室對這些細菌進行研究的人員。但是,警察在恐怖分子投放病菌的特殊情況下也要進行炭疽疫苗接種。以上這些疫苗并非常規接種的,但是在疾病暴發期間出于預防目的會要求警察接種。
作為一種選擇,警察機關可以要求所有與公眾密切接觸的警察接種預防特定疾病(如麻疹、腮腺炎、風疹、水痘、白喉和脊髓灰質炎)的疫苗。對于美國各州百姓來說,如無特殊情況,上學前必須接種這些疫苗,因此,絕大多數幼年接種過的警察成年后仍然具有相當的免疫力。有些疾病,如水痘,仍然很普遍,并對未接種免疫的成年人構成嚴重威脅。其他的疾病,如風疹,雖然比較少見,但是對孕婦來說仍然十分危險。如果不及時進行接種,警察就會很容易傳播這些疾病。
十多年前,人們圍繞分級接種的概念,或是在致命的疾病疫情暴發時誰應當優先接種的問題,有過不少爭論。分級接種的前提是假設導致疫情暴發的疾病是全新的(如禽流感),而且疫苗并未研制出來,州和地方的決策者們必須預先確定一旦暴發疫情,優先接種疫苗的對象。在很多地方,首先接種的對象是醫生、護士和急診工作人員,警察則位列其次。
警察優先接種疫苗與其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承擔的職責緊密關聯,這些職責在地方和州一級的應急預案里都有規定。當警察與公共衛生官員以及急救人員并肩抗擊疫情,大大超越了其日常職責范圍時,接觸病毒或病菌的風險度上升,接種疫苗的優先性也將隨之提高。
個人防護裝備
提供個人防護裝備是保護警察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全風險”疾病防控預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此外,很多警察機關嚴禁警察到可能被病毒感染的現場處警,除非他們佩戴了單位配發的個人防護裝備。有些警察機關為所有警察都配發了個人防護裝備。例如,加拿大多倫多警察局為警察提供了安全包,可以串在警察執勤腰帶上。更高等級的安全包放置在巡邏處警車輛上。警察機關必須提供正確使用防護裝備的培訓,并確保培訓內容與執法執勤相關聯,并適用于警察可能面臨的生物威脅。
疫情暴發前,就要對個人防護裝備問題進行規劃并采購到位。警察機關配發的個人防護裝備主要包括分為三類:手部消毒、血液和體液防護(如手套)以及呼吸防護用品。
手部消毒,包括洗手、涂抹酒精含量為60%至90%的酒精凝膠,以及使用抗菌濕巾,這是最簡便,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個人保護方式。即使在疫病流行時,也可以使用這一方式減緩疾病的蔓延。
更高一級的防護是過去所謂的防止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染的“普遍預防措施”,包括手套、防護服和面具。任何可能與他人血液或體液接觸的人員,都應當戴上乳膠或乙烯基抗菌手套。在疫情暴發期間,穿戴手套可以防止細菌沾染到手部,并更容易通過洗手進行消毒。
如果警察接觸到的血液量比較大,或者有可能飛濺,就需要采取全身覆蓋式防護,如全身防護服、口罩和護目鏡。雖然這些防護用品穿戴簡單,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正確脫卸。如果手套受到嚴重污染,必須清洗干凈,才能脫卸穿戴的其他護具。在脫下手套前,先要將防護服從里面拉出來脫掉。口罩也應當徹底脫下,而不是掛在頸部。最后一步,用干凈的手將護目鏡脫下。
穿著全身防護服會對警察構成兩大挑戰。首先,由于他們的警服被防護服所覆蓋,外人很難識別他們的身份。第二,除非他們的警用裝備,如警棍、辣椒噴劑和槍支穿戴在防護服外,否則很難隨時取用。另一方面,如果警用裝備穿戴在防護服外,就必須在干凈的手接觸前進行消毒。呼吸防護裝備是最復雜也是最難正確使用的。松松地戴在嘴上和鼻子上的紙質口罩可以防止血液飛濺,也防止警察將受到污染的手指伸進嘴里或鼻子里。但是對于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紙質口罩簡直就是個擺設。呼吸防護的基本原則是所有進入呼吸道的空氣必須經過口罩過濾。警察個人需要緊貼在嘴和鼻部的口罩以及覆蓋雙眼的護目鏡。如果空氣通過口罩與臉部的縫隙或者通過受到污染的眼淚進入鼻子,防護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為警察配發使用呼吸器甚至是簡單的口罩之前,都應當先進行體檢和體能測試,確定他們能夠正常使用這些裝備,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例如,無法聞到空氣中的芳香物質,表明所穿戴的呼吸器是適用的。面部汗毛濃密的男警察不宜穿戴呼吸器,患有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也不能忍受空氣不流動。
一般來說,病毒毒性越強,它所需傳染他人的傳染性介質數量也更少,在此情況下,更加凸顯了個人防護裝備的極端重要性。如果一種致命疾病很容易通過可吸入顆粒物傳播(如炭疽或天花),具有空氣凈化功能的呼吸器或一體化的呼吸裝置,都是必不可少的個人有效防護裝備。此外,所有個人防護裝備使用后應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置。
嚴重傳染病
對于身患嚴重傳染病仍堅持要求工作的警察,警察機關應當如何應對?即使帶薪病假,天數也是有限的。再說,對于一些警察機關來說,根本就不允許長期請病假。另外,由于部分警察請病假,對在崗的警察來說也平添了工作負擔。但是,在嚴重傳染病防控期間,至關重要的是不允許任何人帶病堅持工作,這需要警察機關內部各層級的主管給予支持。傳染病可以在警察機關內部迅速傳播,并且在工作場所采取預防措施也難以奏效。一個人帶病工作數小時,可以傳染一大片同事。不用多長時間,整個警察機關內將有相當一部分人受到感染。例如,當非典疫情在多倫多暴發時,一名工作人員帶病工作,一天之內就感染了49人。這些有可能傳染各自家人和其他密切接觸者的同事,都被隔離十天進行醫學觀察,在這十天內,他們無法承擔任何工作任務。
對于潛伏期較短的疾病(如麻疹、腮腺炎和流感)來說,這是一個突出問題:被感染的每個人可能在發病的同時就請病假,造成警力減少。警察機關實施疾病監測計劃,是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期間解決帶病工作的重要措施。有效的疫前準備要求政策制定者預先考慮到采取某種形式的監測并及時評估完善病休制度以及預防、處理帶病工作的制度。此外,關于警察怎樣以及何時使用病假問題,人員薪酬問題,工傷、病故等問題,都必須提前研究解決辦法。
非典疫情在多倫多暴發期間,警察局的官員作出決定,對由于工作原因密切接觸非典患者或病毒被隔離的警察,在隔離期間根據原計劃承擔的工作任務發放100%的工資。如果他們的隔離并非由工作引起,就要按規定請病假。
疫情一旦發生,警察機關就要及時啟動疾病監測計劃,所有工作人員在復工前必須接受病征檢測。監測措施可以很簡單,就是要求大家在當班時的特定時間節點自行監測個人體溫,如有癥狀,及時報告。復雜一點就是讓護士在警察局門口測量體溫,體溫正常的警察才能進入辦公場所。當然,監測的等級以及對警察復工的限制取決于疾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此外,如何應對被確診的警察,也需要警察機關及早考慮,做好準備。例如,是將其送到指定的地點還是家中進行隔離?疾病威脅的程度將決定應對的措施,但是警察機關應當考慮有哪些措施可供應對,以及如何確保有協作單位和必要的資源將措施落到實處。警察機關還需要采取措施確定哪些警察適合繼續工作。否則,對于打算實施有效疾病控制措施的警察機關,特別是當請假期間不發工資或計為病假超期時,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多倫多的醫學專家們遇到的情況可以為警察機關提供借鑒。這種情況稱為“在崗檢疫”,就是對有可能暴露于病毒感染的護士仍然安排在崗工作,但必須在工作時穿戴個人防護裝備,盡可能減少傳播病毒的風險。如果出現一種或多種癥狀,這名護士就要立即被送回家中。根據疾病威脅的程度以及相關警察接觸他人的類型,對于一些關鍵崗位人員(如指揮調度、巡邏處警、行政決策)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更合適的備選方案。
傳染病的治療
許多流行疾病并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如果疾病是由細菌引起的,抗生素是有療效的,并能防止受到感染的人發病。由于抗生素必須迅速服用,才能防止病發,因此在疾病流行前就必須進行儲備。但是,對于大多數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并沒有什么特效藥,一旦染上此類疾病,只能依靠患者體內的抗體來抵抗病魔。這就是為什么通過研制疫苗防止病發是解決病毒性傳染病問題的最佳方案。
警察機關還必須考慮對無人護理的疑似感染警察或確診警察提供幫助。雖然這項工作難度較大,但是對于困難時期本來考慮不來上班的警察,可以激發工作積極性。向居家隔離或在指定的賓館酒店隔離的警察提供護理保障,也會讓他們更快地返回工作崗位。
保護警察家屬
家人安全健康是警察在疫情防控期間堅持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警察機關要進一步加強對警察的教育培訓,指導他們為自己的家人事先找好避難所,儲備必需物資。警察機關還要對警察的臨時住所進行規劃,這樣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就不會把疾病帶回家中。只有消除警察的后顧之憂,他們才會以更高的出勤率和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
為了照顧生病的家人,警察就有可能請假。警察家屬的健康規劃對警察機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因為員工薪酬、操作防范制度、病假和事假通常只針對員工本身而不涉及其家屬。要確保疾病防控措施發揮實效,就必須充分考慮到每名警察身邊家人的需求。例如,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只能保護警察個人不受傳染病侵襲。警察機關還需要為警察家屬、同住室友以及其他親密交往人員提供疫苗接種,才能確保疫情暴發期間警力不減,士氣高昂。
(責任編輯:張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