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波 張敬 冷曄 桂馨 周若愚
[摘 要] 該文通過研究認為,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初步建立了實驗教學中心的規范化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實驗室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教室規范化使用、課程規范化管理、儀器設備規范化操作、生化試劑規范化管理、耗材規范化儲存以及安全巡查制度。安全規范化管理體系的建立保障了實驗教學中心的穩定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實驗室安全;規范化管理;規范化使用;規范化操作;規范化儲存;安全巡查制度
[基金項目] 同濟大學實驗教改基金項目“實驗課程規范的建設與數據分析”(2000104076)
[作者簡介] 邢麗波(1979—),女,遼寧沈陽人,碩士,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實驗師,主要從事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研究;張 敬,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實驗師(通訊作者)。
[中圖分類號] G647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17-0019-02 ? ? [收稿日期] 2019-12-07
筆者所在學校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作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同濟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實踐教育基地,始終堅持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不斷推進實驗教學中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安全發展的工作思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的實驗室規范化安全管理體系[1]。隨著生物專業的蓬勃發展,招生人數也逐年增多,教學任務也隨之增加,迫切需要完善的制度體系來保障實驗教學順利開展。因此,結合國內外先進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經驗,建設有生命科學特色和全面系統的高等學校生物實驗室安全規范化管理體系[2]。
一、實驗室安全規范化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踐
1.張貼實驗室警示標識,建設實驗室安全文化。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中,首先設置信息標識和警示標識,建設實驗室安全文化。設立實驗室信息牌,明確各實驗室的名稱、負責人、安全責任人、緊急聯系方式、危險源提示、危險化學品類別等。設置四類實驗室安全標識,分別是紅色禁止標識、黃色警示標識、藍色指令標識和綠色指引標識。安全標識通俗易懂、簡潔精煉,營造安全文化氛圍,提升師生安全文化素質,為安全生產提供精神動力和制度保障,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2.規范實驗教室使用,保障實驗室環境衛生安全。根據實驗項目的相關性確定實驗室專屬功能,建立專業技術實驗室,設立分子和生化實驗室、遺傳學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細胞學實驗室等。基于衛生和環境安全的要求,在實驗室內設置功能分區,設立儀器設備區、實驗耗材區、實驗試劑區、實驗操作區等。在這些區域設置警戒線標識,使學生在實驗課程中遵守實驗室使用管理規范,減少實驗過程中的交叉污染,保障實驗室的環境衛生安全。
3.實驗課程運行規范化管理,健全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實驗課程運行規范化管理包括《實驗課程準備規范》《實驗課程操作規范》和《實驗課程整理規范》,通過建立實驗課程整理規范,可以提高實驗準備老師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安全意識,保障實驗操作的安全[3]。《實驗課程準備規范》包括實驗耗材、儀器設備、試劑、模式動物等。《實驗課程操作規范》包括儀器設備的規范操作方法,實驗動物的注射、取血、麻醉等,實驗耗材、玻璃器皿、手術器械等的規范化操作等。《實驗整理規范》包括儀器設備、耗材、玻璃器皿以及實驗過程所產生的廢液、固廢及生物組織器官等的處理與處置;實驗臺面的環境清潔等工作細則。
4.實驗室生化試劑規范儲存,保障實驗室環境安全。建立實驗試劑規范管理制度,重點是藥品管理,要求標示清晰,分類清楚,及時記錄取用信息[4]。根據生化試劑的物化性質,分別將其儲存在易燃品儲柜、毒害品存儲柜、強酸強堿柜、試劑柜等[5]。設置專用的生化試劑庫,庫內設有原材料存放區、氣體存放區、液體存放區和危險品專用區。準確登記其儲存信息包括中文名稱、英文名稱、生產廠家、規格、數量、危險性等,加強生化試劑的安全管理,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生化試劑的危害[6]。
5.實驗室安全巡查制度。根據同濟大學實驗室安全要求,為提高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方便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的安全員相互了解彼此實驗室的安全情況,相互學習,互相監督,取長補短,建立生命學院安全員隊伍巡查制度。每周安排各實驗室安全員與學院安全員一起組成學院安全巡查小組,按地段共分三個區五個小組。每個實驗室每學期至少參加巡查一次,記入巡查小組考勤表,巡查隊每次不能低于四人。每次巡查一個區域,不同區域的巡查隊交叉巡查。依照《生命學院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對被檢查實驗室進行扣分評判(列出負面清單),發出整改通知。該項制度有效促進了自查自糾行為,廣泛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將危險和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實驗室規范化安全管理體系的優化與完善
在實驗室規范化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完善,建立實驗室準入系統[7]。在現有實驗課程的基礎上,增加“生物實驗室安全學”課程。課程內容結合生物技術專業特色,涉及最基本的滅火器使用、生物化學品的安全防范和廢棄物處理安全培訓等[8]。課程結束并考試合格后,到實驗教學中心簽署《實驗教學中心安全責任書》,才可以獲得進入實驗室的權限。高危設備還需要根據師生所具備的操作資質另外開通使用權限[9]。在實驗室準入系統中記錄著大量的信息,通過積累使用數據,可以得到關于課程、實驗項目、教師、學生、實驗準備、儀器設備的使用、試劑耗材的用量等多元素的大數據[ 10 ]。通過統計、分析和表達,為健全和完善本科實驗教學評估方法和體系提供支撐材料,為實驗室安全規范管理體系的改革和創新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邢麗波,桂馨,李珊.高校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6S精確化管理規范的制定與實踐[J].云南科技管理,2018,(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