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成 賈啟紅
摘 ?要:鄉村振興計劃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調研發現:滄州東部地區臨海鄉鎮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存在諸多影響深入推進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人才缺乏、產業專業特色不強、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低,以及新產業和新業態發育程度低等方面,這些問題依靠農村自身難以解決,需要各級政府統籌謀劃和整合。
關鍵詞:滄州東部臨海區 ?鄉村振興 ?問題
中圖分類號:F32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053-0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于2018年初頒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河北省也于2018年11月公布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實施方案,各地根據中央和省委部署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穩步推進。筆者根據對滄州東部地區海興縣、黃驊市幾個臨海鄉鎮的調研發現,盡管這些地區的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出現了可喜的變化:村容村貌和鄉村道路都出現了新氣象,環境衛生大為改觀,廣大農民也對鄉村振興戰略充滿期待。不過這些成績并不能掩蓋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瓶頸,且和中央及省委的部署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較為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新型農民的培育嚴重不足,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不符合
(1)鄉村振興要靠人才。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于失血、貧血狀態,振興就是一句空話[1]?!比瞬攀青l村振興的第一資源,無論是振興產業還是新業態及農村社會事業的建設都需要人才支撐,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尤其是鄉村本土人才。在對海興縣香坊鄉4個自然村的調查中統計,近3年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僅有3人,原因除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外,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所學專業很難找到發揮其特長的平臺。
(2)很多都是因為城鄉各種條件差別較大,顧忌婚姻及以后的子女教育。部分在外創業回鄉的青年在政府扶植下創辦了電子廠、餐飲等,也大多選擇了在縣城安家立業。近幾年政府有一系列政策培育造就新型職業農民,如免費在職業技能學校進行培訓等,并且實行彈性學制,但參加者寥寥。原因主要是農村農業收入較低,農村青年大多選擇出外打工,留村勞動力不足,導致生源不足。
(3)宣傳動員方面也不足,沒有有針對性地深入農戶的宣傳工作。鄉鎮專門的農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沒有定期地深入鄉村進行技能培訓,極大地影響了新型農民的培育。鄉村本土人才缺乏,農民自主創業、自我發展能力弱,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
2 ?缺乏專業特色
按照中央戰略規劃要求,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2]。要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必須做足“特”字這篇文章,打造有口碑的優質特色農業。東部絕大多數鄉鎮的農業仍然是傳統種植業,沒有排灌等水利基礎設施,基本屬于靠天吃飯,商品化程度低,鮮果蔬菜基本由外地輸入,養殖業近年發展較快,但現代化養殖只有少數幾家,不僅規模小而且經營相對分散。
(1)滄州東部地區的資源優勢主要是廣袤連片的濕地和臨海灘涂,在滄州地區是獨一無二的稟賦,但這一資源稟賦還沒有在鄉村振興中得到充分利用和發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民對于旅游休閑、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的需求與日俱增,這種特色消費、體驗服務成為農村經濟的新增長點,必須依靠獨特的資源稟賦深度挖掘潛力。在黃驊市和海興縣分別建有南大港和海興濕地公園,也形成了一定規模,園區內觀鳥、水上娛樂也較有特色,但由于缺乏相關基礎配套,不足以留住游客,沒有與農戶產生密切的利益聯結,對農民的就業增收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承載著鄉愁和歷史記憶,體現了鄉土文化,不僅蘊含著經濟價值,其文化價值更為城鄉居民所看重。
(2)絲網加工、葦席編織、蝦醬釀造、魚粉加工在滄州東部地區的歷史經濟發展上曾經普遍興盛,目前卻在日益衰落。臨海村落曾經滿目遍野的特色產品、極具營養價值的海葚子,由于廣泛開發已經難覓蹤跡,除了國家保護的濕地公園外,大片的濕地也開發成了農田、蝦池、鹽場。海興縣漳衛新河兩岸綿延15km的天然植物大黃菜,夏秋季河道兩岸浸染紅裝,舉目遠望,堪比遼寧省盤錦的紅海灘,完全可以通過生態恢復規劃開發成旅游景觀帶,打造成特色的鄉村旅游基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這一地區已經出現了私挖亂采,開發成魚塘、蝦池的危險。
3 ?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薄弱,沒有形成農戶利益共享的產業鏈
(1)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同時也必然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融合才是產業振興的內生動力。實踐證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不適應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必須組織起來走新型合作化的道路。引入工商資本形成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現代生產要素與傳統農業有效對接的載體和平臺,促進資源要素在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題中之意,而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是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目前養殖業普遍建立了各類協會性質的專業組織,據調查其工作僅限于疫情和市場行情通報,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平臺,由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夠,對農村環境已經造成了局部污染。
(2)從東部沿海村鎮看,土地流轉進程加快,規模經營趨勢明顯,已經具備了更高層次發展聯合合作的基礎,迫切需要綜合配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以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現實情況是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民企業等新興經營主體還沒有普遍涌現,特別是缺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更沒有形成現代農業的引領力量,工商資本主導的部分土地規模經營,如承包經營林木、特色蔬菜種植等,與當地農民僅為簡單的土地承包租賃和雇傭關系,農戶難以分享成果,當地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還是進城打工的工資性收入。
(3)富裕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增加農民的資產性收益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環節,由于引入的工商資本數量不多,規模較小,難以讓小農戶融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之中,生產也大多是初級產品,運往外地加工銷售,沒有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大部分收益并沒有留存在生產區,必然影響了與當地農戶的利益共享。
4 ?新產業、新業態發育程度低
(1)電子商務這種新業態在本地區早已悄然興起,但由于信息化和標準化水平較低,缺少品牌和特色,受資本和倉儲條件的制約,還沒有廣泛應用到銷售本地產品上,加上農村物流經營成本高,信息咨詢服務缺乏,影響了農村電商發展,只是在冬棗、金絲小棗收獲季和蝦蟹捕撈季有少量銷售。
(2)滄州東部臨海鄉鎮地廣人稀,村莊稀疏,濕地和灘涂分布廣泛,空氣質量優越,但土地相對較為貧瘠,農業作物收益較低,更適宜發展休閑和觀光農業等農旅項目,尤其歷史上該地區向日葵、高粱、油菜等廣泛種植,棗樹林連片,如果合理規劃,形成規模發展的休閑和觀光農業,就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變劣勢為優勢。
(3)該地區土地廣袤,養殖綠色畜禽,散養田間的雞、鴨、鵝等同時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海興縣農場已經有成功的范例,極具推廣價值。政府為了保護濕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投入了巨額資金,但由于缺少日常管護,林木成活率極低,遠未形成成片林地、草地。
(4)該地區新村鄉、南排河鎮和香坊鄉是滄州僅有的臨海鄉鎮,90多km的海岸線,漁業利用岸線近70km,近海分布80多種魚類[3],有自然歷史遺產貝殼堤,交通也較為便利。目前岸線利用較為粗放,由于養殖、鹽田等使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隨著休閑觀光業的興起,漁家樂、漁民生活體驗、品味時鮮海產等新業態出現,但經營分散、無序,缺乏產業鏈。
5 ?結語
鄉村振興久久為功,由于正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的問題繁多,核心問題還是資金瓶頸、缺乏科技支撐和因地制宜的科學規劃與資源整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城鄉之間良性互動,實現城鄉融合,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這些農村自身難以克服和解決,這些都有賴于各級政府統籌謀劃、示范引領。
參考文獻
[1] 本刊訊.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重要講話[J].中國水產,2014(1):1-2.
[2] 佚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5):20-22.
[3] 張健,宋科,張學輝.滄州市海岸線開發利用與保護修復探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4,31(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