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 ?要:語文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語文學科具備了豐富的人文思想、生動的情境以及廣闊的開放性特點,能夠將學生引入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當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面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疲軟現象,結合素質教育特點,該文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100-02
1 ?初中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1.1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
多元化思想沖擊的當下,人們的道德意識、思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在金錢至上的經濟社會中,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育,使其從生活中去感受人性的善良,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才能使其堅持正確的道德思想,帶著溫暖的心靈在社會生活中傳遞正能量。
1.2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以及良好情感態度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將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在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中感受生活的溫暖,而學生對生活有深切的感悟才能不斷豐富自身的內心世界,最終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1.3 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語文生活化教學,是為了在語文知識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中架起關聯的橋梁,有助于語文學科與外界的聯系,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比如,在“曹劌論戰”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軍事理論,同時也能認識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感受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在“過零丁洋”的學習中,領會壯志凌云的豪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等。這些都是通過生活化教學的平臺,讓語文與歷史學科關聯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對文本背景的深度挖掘中,開闊學生的視野。
2 ?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不大
語文教學存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有嚴重的民族傾向、政治傾向;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呈現模式化,在課文教學時大多從生字、生詞開始,分段概括大意、分析寫作手法等,這種重復性的教學活動不利于輕松氛圍的營造,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2.2 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體驗聯系較少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是指學生主動地在生活和學習中實踐,從生活體驗中學習知識,實現學習與生活的共贏。但是實際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學因時間緊、課業繁重等因素,教學的方式仍舊指向教師灌輸的方式,大多是以教師經驗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
2.3 教學目標對生活定位不明確
在當前教學中,部分教師仍舊以考高分當作教學的目標,從而導致課堂變得枯燥無趣,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抑制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另外,沒有根據學生具體生活體驗制定情感道德上的教學目標,更沒有生活目標的定位。
3 ?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3.1 創設情境,走入生活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強調的是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同時還需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導,立足于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使其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體系[1]。這就要求了教師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其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情景再現,以此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當中,在熟知的情境中增加感悟,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美猴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新課開始之前,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中的歌曲,學生對這樣的旋律是十分熟悉的,很多學生甚至都會跟著歌曲一起唱。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西游記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了,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孫悟空名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學生積極發言,將學生帶入新課當中,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出孫悟空名字的演變過程。在課堂結尾的地方,教師可以將西游記結尾的歌曲給學生播放當作課程的結束,帶給學生一種遨游西游記的感覺,這樣的課堂是生動的、是充滿樂趣的。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欲望,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從生活中積累語文知識。借助這樣的生活化情境,使新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有效接軌,同時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知識重構,從而有效地發揮了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3.2 課堂探究,理解生活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想要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就需要語文教師與時俱進,積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倡導自由課堂、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的運用,在課堂發揮出引導的作用,切實落實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造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其注意力的話題[2]。教師應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獲得體驗和積累,促進他們主動參與課堂交流,在合作互動中理解生活。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篇章,不僅能夠使學生眼前一亮,同時還能引發其深思。比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學中,文章利用背影貫穿全文,父親老境的頹唐、對作者的關愛都從作者描述的背影中體現出來,4次背影和作者的4次流淚。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父親這個角色理解,對父愛這種情感的體驗,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生活,展開“我眼中的父親”的評價探究活動。學生對這個主題充滿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相互交流對自己父親的看法,然后讓教師或同伴進行評價,通過他人的評價自己再重思“我眼中的父親”,從中體會父親對自己的情感。這樣的探究活動結合了學生生活實際,給初中階段學生的情感思想以深刻的啟發,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理解父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明白父愛如山的含義,并告誡學生要在日后的生活中尊重父親,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3.3 加強知識運用,回歸生活
知識回歸生活是必然的,將獲得的語文知識更好的用于生活當中,讓知識指導生活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3]。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教材與生活間的聯系,加強知識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間的聯系。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時,文章采取了比較、列數字、引用、舉例等多種說明手法,不僅讓學生明白了自然界生物的重要性,并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說明文寫作方法的技巧,還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閱讀科普類文章的興趣和能力,然后再將知識應用到社會生活當中,回歸生活的同時熱愛自然。除了課堂教學,知識回歸生活的方式也應體現在日常的活動當中,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節日,使其滲透到語文知識當中,通過節日活動加強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其從生活中獲取語文知識,又將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
4 ?結語
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也是重要學科,對學生自身修養和素質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語文還承擔著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責任,是提升國家綜合力量中軟實力的重要支柱。對于當前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低下、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現象,讓教育走進生活當中,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則成為現代化社會背景下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學的路程中不斷探索創新更多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建萍.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8-39.
[2] 范忠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2):8-9.
[3] 毛維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