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可新
摘 ?要:高職教育同時具備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肩負著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工業設計專業是一門設計多學科的交叉型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有別于其他普通高校,注重與知識技能與職業需求掛鉤。隨著國家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提升,職業教育越來越強調以職業行動為導向的教育形式。為此,該文重點對以職業行動為目標的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進行分析。
關鍵詞:職業行動 ?高職 ?工業設計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130-02
高級技能型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職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具有自己獨有的特征。它既具備高等教育工業設計的專業特點,同時又體現了作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以職業行動為目標對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探討,不僅有利于專業的發展,適應工業設計崗位群,還可以帶動周邊專業,提高工業設計人才輸出質量。
1 ?高職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1.1 職業崗位分析
高職院校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向社會輸出能夠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實踐教學比較重要。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必須面向相關職業崗位,具體包括產品造型設計崗位、模型制作崗位、界面設計崗位和其他與產品有關的設計類等。通過分析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實施針對性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1.2 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往往有兩種傾向:一是本科院校特征比較明顯,有很多研究型課程;二是由中專升格的學校,對基礎工作崗位強調比較多,但高等教育特點體現比較弱。工業設計專業是一個以實踐為主的應用型學科,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應當從高職教育自身定位,聯系專業特點,體現實踐性特征和研究性特征。由此可知,高職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夠運用現代化表現手法、具有高素質的、可以從事產品造型開發和相關視覺藝術設計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 ?現階段高職工作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核心職業能力定位不清晰
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是培養面向企業生產的應用型人才,這一理念已經形成職業教育共識,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對“高技能”理解存在偏差,專業教學實踐中對職業能力會存在定位模糊,無法準確地滿足社會市場需求,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還需要精準定位。
2.2 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
現階段高職院校學歷水平處在專科,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比較弱,很多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不夠透徹,甚至無法體會其價值。實質上學生更傾向于教師展示知識的具體應用,也就是所謂的實踐。但大多數學生在這一點上體驗比較少,源于普遍地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方式,沒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導致職業技能掌握程度不高。
2.3 課程設置與職業要求有隔閡
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在教學上注重知識的綜合與運用,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要求不太高。有些具有本科教學傾向的高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以研究型為主,內容上相互獨立缺乏內在聯系,實踐教學與訓練比較少,沒有很好地與職業教學理念相匹配。
3 ?以職業行動為目標的高職工業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3.1 優化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在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學中,要以職業行動為導向,分析職業特點,平衡專業課和實踐課設置,提高教學的可行性,完善知識和能力的銜接。所設置的課程要能夠對學生單項能力進行培養,按照職業崗位需求,劃分不同領域課程,同時也要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性。以產品設計為例,注重培養學生專業綜合能力。一年級教學以理論為主,鼓勵學生暑假參加相關企業實習,并撰寫實習報告,以此對工業設計專業有更直接、形象的認知。二年級主張理論與實踐融合,在課程開設環節,既要涉及工業設計方面知識,還要包括產品包裝、企業形象設計等方面知識,同時注重職業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提升。三年級以社會實踐為主,讓學生參加崗位實習,結合實習經驗完成畢業設計,一方面讓學生嘗試自主工業設計,另一方面完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體現職業院校特點。
3.2 豐富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方式
在信息化時代下,信息處理效率急劇增長,使調研手段更加方便快捷,調研范圍也更廣。在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課程中,“設計調研”是設計程序中很重要的一環,這也說明信息化時代下相關技術的發展,正好為該專業教學豐富了教學方式。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授課不再是以板書和講授為主,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常態,網絡進入了每間教室,不僅可以開發模擬軟件,還可以進行在線答疑,整合了時間、空間、對象、資源等多種因素,提高了課堂的永久性。在對學生施教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主題特色空間“產品之道”,專門針對手繪訓練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進行教學,將資源整合,形成有特色、有針對性、系列化的資源,學生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教程、資源,與教師進行專業討論,提交自己的作品,進一步提高自己專業設計能力。
3.3 強化工業設計專業實訓教學
職業院校離不開實訓教學,它是實現實踐的主要渠道,也是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關鍵措施,符合高職院校以職業行動為目標的教育性質。特別在工業設計職業崗位要求的不斷變化下,高職教育中以實際項目而非模擬或虛擬項目來驅動實訓教學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實訓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線上+線下”模式,借助網絡平臺,將企業的實際項目引入到實訓中。還可以組織學生設計相關課題比賽,變換實訓形式。在“產教融合”改革模式下,高職院校要積極與相關學校開展合作,邀請企業的技術骨干甚至高層管理人員進行指導,與在校教師共同合作,拉近與市場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訓中更深入地了解市場的實際需求以及企業在工藝、生產、企業文化等方面的要求,為未來進入職業崗位奠定技能基礎。
3.4 科學有效評價學生設計作品
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是檢驗學生專業能力掌握情況的有效途徑。由于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及以職業行動為目標的要求,因此筆者建議對學生的考核可以考慮企業參與評價。由此一來,學生的作品可以接受來自市場、同行的評價,通過修正改正以達到市場和用戶所期望的專業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自身設計能力。教師可以建立相關網站,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線上,構建線上評價體系。此種評價方式能夠有效改變傳統單一評價的弊端,更與專業水平接近,推動了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中,為了促進職業行動目標的實現,首先要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準確定位,反思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為基礎,優化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豐富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方式,強化工業設計專業實訓教學,科學有效評價學生設計作品,促進高職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 劉蘅.以職業行動導向視角探討高職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山東工業技術,2017(2):215.
[2] 胡曉慶,徐亮.高職工業設計專業階梯式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2(1):63-65.
[3] 康晨,凌麗君,陳龍.依托產業、對接行業的立體式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以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為例[J].美術大觀,2014(9):170.
[4] 許慧珍.基于職業行動導向的高職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J].職業教育研究,201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