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林
摘 要: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從圍繞學生興趣點選擇教學材料、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開展探究活動、開展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等方面,對信息技術課程激趣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激趣教學;策略;積極性;主動性;教學質量;技術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115-02
隨著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必備的技能之一。初中階段是學生接受新理念、學習新技術、提升綜合素質的關鍵階段,因此,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當前,信息技術教學缺乏創新性和多樣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因此,研究和探討信息技術課程激趣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激趣教學的作用
所謂激趣教學就是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帶著學習欲望和自主學習意識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就不再是負擔,就會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將激趣教學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激趣教學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將學生視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對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掌握得更加扎實。二是激趣教學能有效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改變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這是對教學的一種創新,由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信息技術課程激趣教學策略探討
1.圍繞學生興趣點選擇教學材料
教學材料的選擇很重要,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是激趣教學能否成功實施的前提。因此,教師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析,注意發現學生身邊的有趣事物,結合有趣的事物選擇教學材料。學生年齡比較小,對新鮮奇特的事物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一特點,盡量搜集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教學材料。同時,教學材料的選擇還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才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知識,與知識建立緊密的聯系。對教學材料進行初步選取之后,教師還要對其進行提煉,選取材料中的精華部分,且注意教學材料的難易程度,太過復雜的教學內容會增加學習的難度,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會產生不利影響,還容易使學生偏離探究學習的方向。教師要力求用簡單、直觀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
2.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夠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借助圖片、實物或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建立認知的直觀形象,使教學內容簡單化,降低學生學習難度。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明白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就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教師要采取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鉆研,從而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3.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激趣教學的應用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借助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只要仔細觀察,大膽探索,就會發現生活與科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問題,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這樣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的內涵,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認識計算機世界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讓學生談談計算機技術都應用于人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計算機技術對我們的生活都有哪些改變,等等。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生活情境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形象的認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4.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開展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是激趣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通過探究活動,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為了發揮探究性學習的有效作用,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和討論提高知識探究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活動空前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例如,在“文件與文件夾”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對這一知識點扎實掌握,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5.開展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游戲活動是學生都十分喜愛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課堂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游戲可以設置在教學內容進行一半的時候,這個時候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利用游戲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借助游戲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寓教于樂,還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更加熱愛。
6.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要想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出來,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實踐,要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在操作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控制學生的學習活動,而是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并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Word文檔的編輯”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在知識點講解結束后,要讓學生動手進行操作,熟練掌握操作技能。
三、結語
總之,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信息技術已成為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對學生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圍繞學生興趣點選擇教學材料,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開展探究活動,開展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凡.初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9(36).
[2]趙統順.游戲化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9(23).
[3]姜華.激趣——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學生參與性[J].黑河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