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明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信息技術向全面穩步發展。同時信息技術的使用也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主要就如何使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 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應用和實踐
前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但就當前的社會環境來看,如果不能掌握信息技術就會落后于社會,且不能及時接收第一手信息,而這便體現出電腦的重要性。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我校也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借助多媒體進行更好的教學,本人提出以下幾點。
一、將教學工作融于生活
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程知識束縛在特定的場所和形式,但是這一教學方式也導致教師忽視了外界信息知識和數學理念的有機結合,從而拉開了一定的差距。生活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從抽象的概念中脫離出來,緊跟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幾個方面:一方面,在進行課堂授課時要緊貼實際,引導學生將看到的、聽到的事物融入學習生活中去,將生活內容變得信息化,在生活中汲取學習的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要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通過所學知識掌握生活的技巧。這一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向生活靠攏,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和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擺脫物理知識的束縛,走進生活的講堂。學生會借助信息技術去觀察并進行分析,通過借助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充分展現出生活中遍布的信息內涵,體會到信息技術存在的魅力。在進行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大多數較為抽象化的理念很難讓學生理解,不能有充分的認知。因此,數學教師就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將抽象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讓學生貼近生活,幫助學生掌握抽象化概念。
二、小學數學進行信息課程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基礎性
小學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簡單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則是計算機使用的基本技能。例如進行鍵盤的各種操作、對文字進行編輯工作、上網瀏覽信息、收發郵件等等。信息技術正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相結合,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結合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能夠為接下來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將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的理解
通過借助計算機的技術,能夠將抽象化的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去理解。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知識是比較抽象化的。如圖形和空間的部分內容,完全借助以往的教學方式是無法理清的。那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進行《圓的面積》教學時,推理的圓面積的公式是教學的難點,要將圓等分成好幾份,并將這些拼接成一個近乎長方形,這是學習的重點。如果借助老師的講解,學生的簡單操作是無法產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借助計算機進行教學,將圓分成等面積的8、16、32……往上疊加,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同時能夠初步體會到數學思想,既突出了學習的重點內容,同時又會產生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突顯學生主體
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并將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貫徹實施。
例如,在講述《小數的性質》這篇課時,借助多媒體播放超市的標簽,通過設置一定的生活情景進行數學教學,能夠使得學生身臨其境,從而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引入新課內容后,教師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對比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并為學生提供解答的工具。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選出每個小組的代表進行上臺發言,提出本小組的解決方案,通過電腦將這一解決方案演示出來,緊接著老師要引導學生設想什么樣子的小數大小相同,并試著寫出來,這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此引導學生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發現小數的規律。這樣的教學模式既能體現出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還幫助學生了解所需的知識,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的來說,當前社會計算機教學是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生活接軌,不斷培養自己存儲信息、傳達信息的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多媒體的應用要建立在課本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能理解的語言闡釋出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 丁春蘭.小學信息技術師資培養問題探析[J].考試周刊,2008(42).
[2] 荀曄.淺談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