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揚
【摘 要】 素質教育的開展為教育事業帶來了重大變革,在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更是已經成為相關工作者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就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手段與方法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中歷史 ?學生核心素養 ?合作探究
引言:
學生核心素養的優劣不僅影響到學生個人,更關乎到國家的長遠發展,而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了自主發展、文化知識儲備以及社會參與等方面,因此相關工作者應結合高中歷史的實際情況與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自主發展能力,同時要逐步樹立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精準制定教學目標,采用科學、適用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全面提高授課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環境。
一、精心制定的教學目標
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讓教學更具針對性,教學目標設計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準確把控教學目標方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下積極進行教學設計工作,明確教學目標,在該目標的引導下帶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深入理解與思考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所在,加入相應內容或往對應方向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比如在“抗日戰爭”課時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主體鮮明的愛國題材,所以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目標定為先讓學生體會奉獻與抗爭精神,之后感受民族自豪感與歷史使命感,最后到全面培養愛國主義情懷上來,在教學過程中也可從多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探究路徑,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帝國主義侵略對中國人民以及中華民族所帶來的沉重傷害,更要讓學生了解到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的抗戰歷史,讓其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抗戰勝利的原因,明確全民族抗戰的重要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緊緊圍繞已定的教學目標進行,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二、運用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能力
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優勢所在,不僅能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更能為學生創造自主思考的機會與自我展示的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合作探究學習的關鍵就在于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問題供學生研究探討,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啟發,有助于發散思維的形成,拉近師生距離。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引導學生自主收集有關的歷史材料,在搜集過程中學生掌握更多歷史知識,提高求證能力與分析能力。比如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一課中,教師以重點環節為依托提出問題:“十月革命對俄國和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隨后給學生充分的研究與討論時間開展小組探究式學習,并在組內形成統一答案,在小組探究過程中教師更要深入小組內部及時了解每個小組的討論進度,及時發現問題并給出相應的提示為學生后續研究的開展提供方向引導,除此之外,還應確保每個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讓每個學生都融入到小組討論之中,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集中力量努力解決問題。通過合作探究學生能夠在交流過程中時刻保持大腦清醒與高速運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完善知識架構,從而全面提高歷史核心素養。
三、創建教學情境
歷史是真正發生過的故事,尤其是歷史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更是故事中的經典,教師應運用歷史的故事性來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感受各個歷史人物的酸甜苦辣,以及各個歷史事件所引出的不同情感,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中,教師往往以強硬灌輸的方式讓學生記住各個歷史知識點而不進行深入探究,這既不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以創建情境的方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主動加入到課堂學習之中。比如在“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擴展”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全面地認識殖民擴張,教師可以創造“荷蘭海上馬車夫稱號從而何來?”的問題情境,隨后緊跟“能否從海上馬車夫看出荷蘭人的經濟生活特點?”、“這些特點是怎樣形成的?”等問題,用問題帶入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一連串的問題逐漸將學生帶入到特定情境中,由淺入深的逐步分析有學習困難的歷史問題,提升核心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高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所在,這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有關工作者要積極行動起來,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才能為其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喬凱.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 張華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環節要素設計探析——例談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