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利
(中鐵二十五局集團中鐵建大灣區建設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1458)
貴廣高鐵五通義江雙線特大橋,全長2794.054m,位于廣西桂林臨桂縣境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橋區不良地質為巖溶、軟巖深厚及軟硬巖差異風化嚴重,表層卵石土層,特殊巖土為軟粉質黏土,裂隙溶洞水占巖溶水分布面積的46%,富水性強,向斜軸部節理裂隙密集,巖溶發育。全橋40m 以上樁基超過200 根,最長樁長77m,連續梁41#主墩,直徑1.5m,含虛樁55m,位于義江支流,終年流水,柱狀圖揭示全橋樁基基本都分布有溶洞,部分還有串柱型溶洞,較大空洞,施工難度大。
案例:41 號連續梁主墩某樁基位于義江支流中,鉆進施工中,突遇大溶洞,泥漿瞬間消失,幾秒內孔口坍塌10*8m 大坑,鉆機一側侵入,錘頭被埋至37.8m處,現場啟動應急搶險機制,挖機配合牽引繩將鉆機拖出,火速組織回填黃泥、水泥加片石,及時留影像資料進行四方會議紀要,結合地質柱狀圖及實際渣樣,溶洞大,最后采用雙層鋼套筒分別穿越9m 多卵石層及較大溶洞,鉆進、水鬼撈錘到最后成孔將近用了一年。
案例原因:因溶洞較大,泥漿瞬間下降, 9m 多卵石層滲透強,在外側江水強大壓力的作用下塌孔,錘頭來不及拔出,導致埋錘。
其他原因:如護筒埋設不到位,富水滲透會導致塌孔;震動、鋼筋籠下設等對孔壁的干擾導致塌孔;鉆進過程泥漿比重不合理,未能有效護壁導致塌孔;灌注前清孔后泥漿比重變小的情況下,組織不利,沒有及時灌注,導致塌孔;已填充的溶洞、空洞較大,填充物自重等特點,沒有固結,導致填充物塌孔。
案例,48#墩某樁設計樁長范圍粗圓礫土層較厚,柱狀圖揭示樁基穿越串柱型溶洞、空洞及較大空洞,從2010 年9 月開始施工,一直到12 月中旬,很多次溶洞漏漿直致粗圓礫土層塌方,未成孔,頻繁的漏漿使周圍地面發生地陷。
案例原因:幾個月的漏漿未能有效封堵,分析為較大溶腔或有裂隙滲漏。
遇溶洞或空洞,伴隨泥漿涌入或塌孔,鉆頭不能及時拔出,出現鉆頭卡溶腔里或埋錘,或遇斜坡巖未及時糾偏,出現錘頭傾斜卡在孔里。
斷樁原因:由于灌注過程測量不準確,拔導管拔漏會導致斷樁;導管氣密性問題或遇砼大顆粒堵管處理時間長,砼未連續灌注使砼上翻困難,最終停止灌注,出現斷樁;還有因泥漿比重大、沉渣厚等導致砼上翻困難,澆筑被迫中斷而出現斷樁;澆筑過程遇塌孔導致砼上翻困難斷樁。
短樁原因:主要是技術對砼澆筑高度測繩判斷不準確,虛樁有效樁長不夠;砼坍落度大,測量未考慮砼中粗骨料的下沉。
縮頸原因:未及時檢查錘的磨損,尺寸不足未及時補焊導致鉆孔直徑小于設計,出現縮頸;灌注過程局部塌方侵入砼,導致局部樁徑不足;塑性土膨脹也會導致縮孔。
鉆孔過程突遇溶洞引起的塌孔,往往會伴隨埋錘卡鉆,后果很嚴重,只能回填重新鉆孔并撈錘;澆筑過程的塌孔往往會造成斷樁,砼、鋼筋籠報廢,重新鉆孔,處理一根樁2 倍以上的費用,由此可見,溶洞塌孔的預防比處理更重要。
塌孔的預防:塌孔的預防在于“常看”、“常補”、“勤分析”。常看就是要對各地層地質情況做到心數有數,每天認真取渣樣,如實填表,特別查看漏漿等異常情況,隨時觀察泥漿水位變化。“常補”就是當鉆進松散粉砂土、卵石土或者其他特殊地質時,要及時填補優質造漿土,必要時填水泥造漿,增大泥漿比重,高粘度的泥漿對預防非巖地質或穿越溶洞孔壁塌孔尤為關鍵,組織有經驗的技術和工班,及時分析記錄,制定科學準確的方案對塌孔預防極為重要;
塌孔的處理:
孔口塌孔,要及時的把護筒拆除掉,并及時回填,分析原因后重新埋設護筒開鉆。
當孔壁內局部坍塌,孔內水頭無明顯損失時,向孔內拋粘土,加大泥漿比重;
溶洞空洞的塌孔處理:回填黃土夾片石,過程加水泥靜置,較大溶洞處理無效應改用砼封堵靜置,必要時鋼套筒跟進。
溶巖樁基施工中,溶洞漏漿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有的樁基每天都會記錄漏漿1~8 次,甚至更多,發生漏漿第一時間回填黃泥等并及時補漿,對預防塌孔極為重要。
輕微漏漿以回填黃泥、及時補漿為主,1~3m 漏漿及時回填黃泥卵石片石,因大溶洞或空洞引起的漏漿,先回填片石黃泥,摻水泥靜置封堵;因裂隙或特大溶洞所致的反復漏漿在常規封堵無效后,進一步考慮砼封堵或鋼套筒跟進,裂隙發育地段可以通過提前鉆孔進行注漿封堵地層,預防和降低漏漿。
卡錘埋錘的預防:卡錘主要通過調整接近斜坡巖或溶洞時的沖程進行調節預防,感覺異常及時抬錘,此類預防選擇有經驗的工班極為重要。
遇卡鉆或埋錘,只能吊機配合變換位置拔錘,若無效只能重新換錘沖擊至該位置,并用小錘四周沖干凈,慢慢將錘撈出,過程請專業潛水員配合撈錘,安全風險和花費費用都非常高。
斷樁、短樁、縮孔危害很大,斷樁只能從新鉆孔或變更補樁更經濟,淺層短樁可進行補樁。首先提高技術測繩測量的準確性,加強泥漿比重、沉渣厚度的控制;其次加強過程關鍵環節卸料口加過濾網篩、導管墊圈安裝,導管埋深拔管、砼連續灌注的控制;再次,對偶爾的突發拔漏,可以嘗試二次封堵,翻漿太厚,采用泥漿泵抽取。
對即將穿越溶洞或發生漏漿時要短進尺,一般進度控制在60~80cm/h,沖程控制在50cm,對較大空洞或填充物較差大溶洞采用超前鉆孔注漿封堵溶巖、過程灌注砼封堵、雙層鋼套筒下底等方法。
對于多層溶洞,溶洞間距較小,常規回填無效的,采用單層鋼護筒穿越處理(見圖1)。先用沖擊錘進行沖孔、擴孔處理, 然后采用振動錘將鋼護筒振動下沉至溶洞底部, 為保證鋼護簡的強度和剛度, 每隔2m, 設置加強鋼板箍。

圖2
對于溶洞大, 且溶洞間距較大時,擬采用雙層鋼套筒法施工, 即用內護筒穿過
下層溶洞的方法進行施工。護筒長度L=h+2m (h 為多層溶洞高), 內護筒內徑應比設計樁徑大20 cm 左右, 外徑應小于外護簡內徑5cm(不能太小,防止被卡住),(見圖2。)
其一,選擇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及工班,其二,制定 24 小時值班,做好挖機,裝載機,泥漿車的隨時待命和片石,造漿黃泥和水泥等封堵材料的儲備。
認真結合地質資料,柱狀圖,試樁,分析制定初步方案,過程結合實際渣樣、特殊情況靈活調整方案,加強跟設計等單位的溝通交流,加強資料收集及變更簽認。
科學確定開孔順序,嚴格做好鋼護筒的埋設。 對塌孔、埋錘、斷樁、堵管等加強預防為主,做好過程控制,嚴肅過程獎罰。 做好工序銜接,清孔后做到“兩及時”、“兩快速”,鋼筋籠及時到位,鋼筋籠套筒快速連接、導管快速下設,砼及時、連續。
本文針對巖溶樁基常見問題進行案例分析,并給出了不同的處理方案,最后對巖溶施工的施工要點進行了總結,提出了選擇專業隊伍,做好現場值班,加強塌孔、埋錘、斷樁等預防控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