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赫楠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口數量逐漸增多,土地資源更加緊缺。需要加強對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實現土地儲備的集約管理。土地儲備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對促進城市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土地;儲備管理;信息化
土地儲備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實現對土地儲備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跟蹤,科學協助土地收、儲、讓工作的開展,需對土地儲備管理工作進行必要的信息化提升,這是土地儲備工作者在未來工作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思考的方向。提升土地儲備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這也是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
1、土地儲備管理工作的意義
1.1有利于土地資源的秩序化使用
無論是建設用地應用,還是耕地流轉,又或者是耕地轉化為建設用地,這些操作都離不開使用主體的變更,其環節多,涉及的部門也多,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后,土地資源應用的主體無論是變更,還是土地流轉變化,都能夠在制度的指引下進行規范操作,使利益方獲得公平對待。這種公平對待的結果直接實現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合法化、規范化。當土地合法收購后,作為儲備資源來保障國民經濟,這一過程能夠在制度的約束下有效減少營私舞弊行為,使利益主體權益得到保障,土地使用合法有序。
1.2培育規范土地市場,優化投資環境
土地市場是國土資源管理宏觀調控的平臺,需要培育和規范土地市場,有利于更好的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自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建立之后,政府即抓土地收購權又抓土地批發權,有效的掌握了土地和資金兩個要素,有利于提高土地供應和土地盤活資金的調控能力,進一步構建土地市場機制,使其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更好的適應,增加財政收益,有效的保證國家對土地資源的合法收益。
2、土地儲備管理信息化提升的必要性
土地儲備管理,主要是為轄區政府把握市場方向,調控供需平衡,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研究制定土地管理政策,落實保護開發重大決策,優化稀缺資源合理配置,節約集約土地有效利用,為服務經濟發展、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民生改善等提供土地資金要素保障,確保土地儲備機構依法取得土地,組織前期開發、儲存,以備供應的行為。傳統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土地儲備管理的要求,收、儲、讓各業務流程之間缺少聯動銜接,圖形資料難以整合,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性,信息數據重復不共享,造成日常工作重復繁瑣,重要統計數據口徑不一致,分析結果差異巨大,造成重大決策失誤和土地管理混亂。此外,隨著儲備用地收儲工作量的持續增加,海量的圖紙處理工作依靠人工在系統外完成,既會產生龐大的工作量,又很難確保圖紙數據的準確性,顯然已經跟不上信息化戰略建設目標的步伐。隨著操作系統、GIS技術、數據庫技術、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土地儲備管理依托GIS信息系統平臺,可實現對圖形數據自動處理,并進行可視化管理,提供數據的歸集、分類和統計,實現各類報表導出功能,方便日常工作中數據應用分析的效率。因此,大力推進信息化全面提升,通過系統反映土地收儲、開發、使用業務進展,實現數據信息分類、歸集和統計,是實現土地儲備管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舉措,也是促進土地儲備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3、土地儲備管理信息化提升的思路
3.1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信息化管理是土地收購儲備管理的必行之路。在現在信息化水平基礎上,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快信息化建設,保證平臺開發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能夠隨著管理業務的增多實現再次開發接入。還要保證平臺能夠與土地收購儲備管理的各工作環節相呼應,數據庫建設完善與安全,保證土地收購儲備數據能夠在大數據的技術作用下提高應用效率。
3.2改進融資方式,加快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為了緩解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財務壓力,避免單一的資金結構帶來的財務風險,必須要改進當前的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政府可以專門劃出部分收益作為土地收購儲備的專項資金,另外還可以通過設計土地基金、土地證券化、推行土地權益書等方式吸納社會資金加入土地收購儲備工作。通過這些方式,增加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資金實力,保證土地收購儲備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還必須要加快土地收購儲備中心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拓寬財務信息的收集面,提高信息收集速度、處理效率,以此降低財務風險。
3.3加快土地儲備交易信息化平臺建設
加快數據整合速度,實現多源數據庫網絡。加快土地相關部門的信息數據整合,將土地相關數據錄入數據庫,再與其他部門的相關空間數據進行對接,逐步將全市的土地儲備工作相關數據編織成一張網,形成一張圖。完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建立信息化和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加強自身的工作能力。整合資源信息,完善工作體系,保障交易信息平臺的平穩運轉,提高工作效率。
3.4完善土地收儲檔案信息化系統建設
結合土地收儲檔案管理現實需要,開發檔案管理系統,制訂土地收儲檔案信息化建設標準、規范、制度及流程,為土地檔案信息化系統應用提供標準指導和制度保障。如將檔案系統分為文書檔案和專業檔案,其中文書檔案包括辦公室、組織人事、法規監察、機關黨委等資料,專業檔案則主要包括證書、房地注銷、抵押注銷、地籍管理、建設用地、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儲備等資料。加強數據庫建設。要實現土地檔案管理信息化,就必須做好數據庫建設。[2]根據土地收儲工作需要建立土地收儲檔案數據庫,同時還要建立土地收購、土地整理、土地儲備、土地出讓四個專題子數據庫,以實現對土地收儲檔案資源的快速檢索、精準查詢。
結語:
土地儲備既是政府調控土地市場的重要前提,又是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環節。必須通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在統一、開放的信息化平臺上,構造嚴謹、條理的邏輯關系,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走上健康規范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王玲玲.土地儲備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J].國土資源導刊,2018,11(05):34-36.
[2]葛秀歷,李麗.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6):97-98.
[3]馮昌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土地儲備及其模式選擇[J].地理科學,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