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紅
疫情突襲,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工信部向全國發出中小學延期開學的通知,提出了通過互聯網實現“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于是中華大地啟動了一場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這既是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展示,更是對教育行政部門特殊時期面對特殊的管理任務,在落實政策、統籌資源、指導實施能力等方面的考驗。如何推進全區在線教育順利、有效實施,是非常時期擺在教育區域行政管理部門面前的首要任務,也是推動區域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結合實際,從行政管理的視角,談一談北京市房山區落實“停課不停學”要求,實施在線教育的做法及對在線教育發展的認識與思考。
一、在線教育的區域行動策略
1.把握導向,系統建設區域“停課不停學”的政策指導體系
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使命就是對國家、省市教育政策、要求的執行、轉化、落地,對教育政策的正確認識與把握,是推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做好全區中小學生的在線教育,區域行政部門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教育部、省市延期開學的政策進行深入理解,把握正確導向,結合區域實際形成落地實施策略。在深入理解教育部、北京市延期開學政策的政治導向、思想導向、原則導向、操作導向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區“停課不停學”的五點共識和五個底線要求,以此保障全區在線教育有序、健康的進行。在既定的指導思想和底線要求的基礎上,教委協同業務部門研究出臺了8個指導性文件。其中,《關于做好房山區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業務部門和基層學校實施在線教育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標、實施方法;《房山區中小學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學生學習指導課程方案》重點規劃了線上教育的內容框架;《房山區中學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高三、初三年級學生學習指導實施方案》《房山區中學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非畢業年級學生學習指導實施方案》對各學段各年級的教學內容、線上教學組織形式、線上教學答疑反饋、線上學習評價等提出了指導與要求;《房山區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在線學習在線技術支持工作方案》重點指向在線教育的技術支持保障體系的建設??傊?,8個文件構建起了線上教育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為學校實施線上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立足實際,構建區域在線教育課程資源體系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的一個深切體會就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為教育內容充分體現教育者對教育的價值追求。線上教育也同樣如此,豐富、優質的在線課程,從根本意義上就決定了在線教育的品質。所以,在推進區域的在線教育中,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要構建起市區校三級的在線教育課程資源體系,為學生在線學習提供多元的、可供選擇的、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學習資源,為學校在線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
為此,我區專門制訂了延期開學學生學習指導課程方案。明確了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原則與目標,提出了“我學習,我進步;我閱讀,我成長;我創作,我精彩;我運動,我健康;我勞動,我快樂”五大主題課程結構。通過五大主題的課程建設,引導學校形成防疫與學習共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線上教育工作格局;建構一個特殊環境下,社會、家長、學校和學生四結合的教育體系;探索在教師指導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3.多元整合,優化區域在線教育支持體系
(1)面向全體,確保線上教育全員覆蓋
特殊時期的在線教育是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全員覆蓋,一個都不能少是基本要求。而在線教育對設備的依賴性以及地域、家庭的條件差異,是在線教育普遍實施的難點。我們開展了全區學生參與在線學習條件的調研。經調研我區共有121名學生不具備在線學習的設備條件,有115名學生為隨班就讀學生,不具備個人獨立學習能力。我們針對特殊教育學生制訂專項學生生活指導計劃,教師與學生建立固定的聯系,點對點幫扶學生;針對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學生,通過學校支持和引入社會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2)瞄準需求,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在線教育的實施,有賴于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教師全員上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難以支撐在線教學的需要。教師要繼續進行培訓,而且培訓的內容必須切中實際、有的放矢。在調研教師信息化應用需求的基礎上,區教育信息中心整合網、骨干教師,以“實用、有效”為原則,組織了遠程教學指導、線上教學軟件使用、微課制作等多次線上培訓,錄制了多個應用工具的微視頻教程,推動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快速提升。
區教育信息中心對國家教育資源網、北京數字學校、智慧學伴、雙師服務、歌華有線等資源平臺的資源內容、資源特點、資源優勢、應用方式等進行梳理,編制資源應用手冊;為教師推送多種適切的工具軟件,并編制工具的使用說明。這些精細化的工作,使教師節省了大量選擇、學習、熟悉平臺和工具的時間,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
(3)整合社會資源,服務區域在線教育
要保障區域上千個課程資源的準時上線,并滿足7萬多名學生的訪問,區域教育平臺的承載力不足。我們采取了利用聯通教育云平臺、移動公司平臺等社會資源的解決方案。企業無償支持、服務區域在線教育,充分體現了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4.統籌施策,加強對在線教學的管理
(1)聚焦平臺使用,提升在線教學效益
在線教學必須依托平臺、工具來實現,也就意味著適切的平臺,就是成功學習的一半。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學習平臺良莠不齊,學校面臨選擇難、適應慢的問題。房山區教委從2017年與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合作,實施“大數據助力房山區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引進了智慧學伴平臺,支持我區師生線上教學與學習,目前在中學已全面使用,師生對平臺使用非常熟悉,認可度高。我們與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專門制訂了疫情期間服務師生教與學的支持方案。
一是升級智慧學伴平臺服務,助力在線教與學。為滿足一線師生在疫情期間使用智慧學伴“互動課堂”的需求,平臺開放了“在線教學”功能,在校師生均可使用。組織全市中高考科目的中學教師,開展針對初三、高三畢業年級學生的在線答疑工作。增加優質資源推薦功能,幫助教師更快更準的理解學科能力指標體系與教材章節之間的關系,迅速找到相應資源,提高在線教學資源的適切性。
二是利用平臺數據,助力在線教學管理。借助平臺運營統計功能,以周為單位,反饋區域及學校層面教師在“微測批閱”“日常測評發布”“資源觀看”等維度的使用數據,方便教委及學校管理者了解疫情期間教師的在線教學情況。通過對測評數據做系統全面的分析,并基于數據分析的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提高初三、高三備考效益。
三是發揮平臺功能,大膽嘗試在線測評。受疫情影響北京市高三適應性測試采取居家測試的方式進行。居家測試如何組織,經過反復論證,我們認為在線測試、在線評閱是最安全、最規范、最公平的,是測試效果效益最大化的方式。經與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可以通過智慧學伴平臺承擔2600名學生的在線測試和在線閱卷,并提供全程的技術保證。2020年3月7日我區順利完成了高三的適應性測試。整個測試過程采取線上發布、線上作答、線上批閱的方式,節省很多人力成本,尤其在試卷批閱及成績分析環節充分發揮平臺智能處理的優勢,有效減輕教師工作量,規避人工處理的弊端,使測試各環節更加流暢、高效、便捷。
(2)基于問題,加強學校在線教學的方法指導
延期開學第二周,我區即發放調研問卷,對全區的課程實施情況及在線教學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調研。調研中有很多令人欣喜的發現,如教師在線教學實施方式多樣;在線教學平臺、工具、課程資源比較多元;學生參與在線學習積極性高;學生對教師整體評價高等。當然也發現了在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在線學習時間過長,學生眼睛嚴重疲勞;在線教學比課堂教學效果差;學生在線學習的自覺性差,教師監管難度大;教師對自身信息技術能力信心不足;終端設備和網絡條件差等。
針對問題,我們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研制了針對教師的教和針對學生學的方法指南。重點圍繞線上教學方式,給教師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求教師避免章節化的單點式知識學習,對教學內容進行專題化設計,形成結構化的知識模塊,在此基礎上遴選相應的學習資源,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習任務和問題,用有挑戰性、可選擇的、生活化的學習任務區驅動學生的學習;在線上學習的組織流程上,為教師提出以“資源與學生互動”為主線,來設計教學流程,從而形成或以分析講解為主,或展示交流為主,或解疑討論為主的不同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教師圍繞著如何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設計,以明晰的學習行為要求,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是學生學習行為的設計者,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充分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構建泛在的學習空間,鼓勵教師打破班級,按學生的層次、興趣、特長構建新的學習共同體,使學生在合作、討論、分享、競爭中相互學習成長。希望通過這樣的要求與建議提升教師的認識、擴寬教師的思維,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從而形成更多、更鮮活的線上教學實踐,提升在線教學的品質。
《房山區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學生在線學習指南》旨在幫助學生了解線上學習的規律、掌握線上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適應環境、優化環境,講求自律,學會自主,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是我區延期開學以來,開展在線教育采取的基本策略。應該說策略落地,行之有效,家長、學生對在線學習認可度比較高。
二、推動在線教育發展的認識與思考
近幾年一直致力于推動區域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加之又經歷了延期開學全區在線教育的設計與推動,使筆者對在線教育的實施有了幾點認識。
1.在線教育價值認知為先
促進在線教育的發展首先應對在線教育的價值有較為深刻的認識,這是我們推進在線教育的根本動力。對于在線教育的價值,至少應該從其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教學價值來認識。其社會價值就在于社會從信息時代邁向智能時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教育作為社會肌體重要的領域,主動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相融合,融入時代發展,是對社會進步發展所做的貢獻。同時就現階段而言,在線教育實現了對教育資源的無邊界共享,對推動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發展,滿足家長的需求,維護社會的穩定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文化價值就在于信息技術不只是技術的設備、工具和手段,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包括數字文化、互動文化、共享文化的技術文化,對學校教育形成開放、合作、共享的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信息技術互聯網為我們積累了大量教育過程中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數據,對數據的使用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從模糊走向精準,從共性走向個性,這就是在線教育的教學價值。
2.在線教育課程為根
我們要樹立在線教育課程為王的理念,因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學校教育堅持課程育人,那么在線教育同樣也是通過課程來育人。而今天我們能見到的在線課程資源,大多以學科學習為主,從一定意義上說今天的在線教育是對應試教育的強化。從在線教學走向在線教育,建設一個更豐富、可選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是在線教育的根本。
3.在線教育技術為源
技術應用是在線教育的標志性特征。一切應用于教育的技術,好用就等于有用,滿足需求的,簡便、快捷、高效的技術工具服務于教育教學,服務于學生學習,才會有人去用,有人用才有可能實現技術的價值。
4.在線教育方法為要
在線教育不應是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兩者有其共性,首先說教育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育人,其次實施的方式方法都應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認知規律,但兩者又有很大差異,各有優勢與不足。在線教育應發揮其優勢,把握網絡學習的特點,逐步形成更為科學的組織方式、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效益。
5.在線教育協同為策
實際工作中深切地體會到,基礎教育在線教育的發展僅僅依靠教育自身發展是不夠的。教育部門應與高校合作發揮其智力優勢,與社會、企業合作發揮其資源優勢、技術優勢,與家長協同發揮其天然的教育優勢,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在線教育面臨的諸多難題,推動“教育+互聯網”的發展。
6.在線教育人為根本
在線教育是師生通過技術進行交互的過程,師生運用技術的技能以及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信息素養,從根本上影響著在線教育發展的速度與水平。
一場疫情,極大彰顯了在線教育的價值,為教育行政部門在引領與規劃區域未來教育發展積累了經驗,帶來了啟思。我們相信,非常時期的在線教育絕不是曇花一現,它必將深遠地影響中國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文系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騰訊教育聯合組織的“未來在線教育云端論壇”的成果。
(作者系北京市房山區教委副主任,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