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 江艷


摘 要:本研究結合文獻計量學方法與分析軟件,對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目前國內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文獻增長可分為起步發展期、積累發展期和穩定發展期,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趨勢;文獻分布呈現出總體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核心期刊發文量少;研究者群體初具規模,但成熟度還不夠;通過高頻關鍵詞共現和聚類分析說明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信息素養是已有研究關注的重點;網絡法治素養和網絡道德素養培育應是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領域新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素養;文獻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4 — 0159 — 03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深刻地改變了社會公眾的生活狀態與發展模式。大學生作為網絡社會中最為活躍的主要群體之一,其網絡認知與網絡行為對網絡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以大學生網絡素養為對象,對2002-2018年之間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論文進行梳理,把握研究現狀,透視研究熱點,并探測關于新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發展趨勢,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結合文獻計量學方法與分析軟件,對大學生網絡素養進行定量和質性分析,所采用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檢索范圍為2019年之前中國知網所收錄的期刊論文,文獻來源類別為全部期刊,檢索條件為“(篇名=大學生)并(篇名=網絡)并(篇名=素養)(精確匹配)”。通過數據庫檢索并對檢索所得信息進行數據清洗,剔除有關新聞、報道等非學術文章后,得到443篇文章相關信息構成本研究的樣本數據庫。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助SATI、Ucinet、CITESPACE等文獻分析軟件和文獻計量學方法對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梳理出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文獻概況及分布特征、作者群體特征、高被引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揭示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熱點主題及其演進過程等,客觀地反映了本研究領域的整體態勢。
(一)文獻增長階段劃分
以1994年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為分界點,中國步入了互聯網社會。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與網絡能力的研究逐步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從中國知網檢索信息可知,關注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的論文最早出現在2002年。之后學界不斷加大對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的關注,相關成果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2002-2018年間該領域內總發文443篇,年均發文29.53篇。從文獻年際變化角度看,可將大學生網絡素養分為三個階段。(1)起步發展期(2002-2007年)。階段內發文31篇,年均發文量5.17篇,遠遠低于2004-2018年間的年均發文量,文獻累積率(指當年度文獻量與上一年度文獻累積總量之比)波動幅度極大;(2)積累發展期(2008-2011年)。階段內發文89篇,年均發文量22.25篇,文獻累積率有所降低,且波動幅度減小;(3)穩定發展期(2012-2018年)。階段內發文323篇,年均發文量46.14篇,遠超2002-2018年間的年均發文量,文獻累積率波動幅度繼續降低,總體變化趨于平穩。
(二)發文機構分析
將文獻信息導入文獻題錄統計信息分析工具SATI,以發文期刊(Source)為選項進行字段抽取,進行頻次統計可知,分別是210、40、20、9、4、3、1、1家期刊發表了1、2、3、4、5、6、7、12篇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文章。這287家期刊發表的443篇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論文的分布呈現出如下特征:一方面,發表1篇相關論文的期刊最多,達到210家,占比73.17%,研究成果呈現出較強的總體分散性。另一方面,發文超過4篇及以上相關文章的期刊有17家,主要集中為教育與信息傳播類刊物,共發表相關論文93篇,占發文總數的20.99%,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局部集中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這287家期刊中,屬于北大核心期刊或CSSCI來源期刊的為數不多,僅有25家,共發表核心期刊論文68篇,占論文總數的15.35%。這說明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還未受到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核心刊物的高度關注。
(一)作者發文量分析
利用文獻計量學的三大定律之一的洛特卡定律可以對作者發文情況進行分析。洛特卡定律的表達式為fx =C/x2,fx指研究者人數與其所著論文之間的關系,其中x為研究者發表論文數量,是發表x篇論文的作者數與發表1篇論文的作者數之比, C為常數(C=0.6079)。根據洛特卡定律,一般而言,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的作者數量約占作者總數的60%。通過運行SATI獲得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發文作者情況的相關數據如下:發表相關論文1、2、3、4、5篇的作者數量分為為554、36、10、4、1人。可見同一作者發表相關論文最大數量為5篇,而發表的作者發表1篇文章的作者數量為554人,占發文作者總數的91.57%,遠遠高于洛卡特定律所揭示的標準量。說明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的作者在發表一篇論文之后,沒有繼續在這一領域深入探索。根據公式計算可知,f2=15.20%,f3=6.75%,f4=3.80%,f5=2.43%。而本研究中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中發表2-5篇學術論文的作者數量與發表1篇論文作者數量之比則分別為6.50%、1.81%、0.72%、0.18%。比較可知,明顯低于洛特卡定律中的標準fx值。這就說明對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領域貢獻較大的研究者群體還不夠成熟。
(二)高產作者分析
根據文獻計量學中的普萊斯定律,在同一領域的研究中有一群高生產能力的研究者,他們被稱為杰出科學家或高產作者,他們能完成研究領域所發表的一半學術論文,并且“在洛特卡定律原始形式存在的條件下,‘完成該專業論文總和一半的高產作者的人數在數值上等于該專業作者總數的平方根”〔1〕 。其基本計算公式為M=0.749√Nmax,Nmax表示在統計數據中科學工作者所寫的學術論文之最大數量值,M為被統計數據中科學工作者入選高產作者的最低發文量標準值。從本研究數據中可知,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為5篇,根據公式計算可知2004-2018年之間發表論文大于等于2篇的作者可稱為研究大學生網絡素養的高產作者。統計可知,發表2篇以上論文的作者有51人,發表論文123篇,占總論文篇數的27.77%,遠未達到普萊斯定律所規定的高產作者發文總量標準。這說明該領域雖然研究者數量較多,但是高產作者群的科研能力尚且不強或是說沒有形成有研究力的高產作者群,研究者對該領域深入研究的熱情不夠,沒有形成較大范圍深入的持續性研究。
(一)通過高頻關鍵詞共現分析研究熱點的空間布局
“當兩個及以上的關鍵詞同時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 稱為關鍵詞共現, 分析關鍵詞共現產生的中心性可理清研究熱點的演變。”〔2〕通過高頻關鍵詞共現社會網絡知識圖譜可以清楚地展現關鍵詞之間的共現情況,測度關鍵詞之間的親疏關系,有利于把握研究主題,梳理研究主題之間的網絡社會關系及內在關聯性。運行SATI軟件對詞頻排名前40的關鍵詞得出共現相似矩陣,導入Ucinet,計算各節點的Degree Centrality,形成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圖1)。

圖中節點即關鍵詞,節點越大表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關鍵詞之間連線線條越粗,表示兩者出現在同一篇論文中的次數越多,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也就越緊密。而緊密度高的關鍵詞詞群就是該領域研究所關注的焦點所在。通過圖1不難看出,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媒介素養(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關鍵詞節點面積明顯大于其他節點,具有高度的中心性和中介性,在社會網絡中處于中心位置和關鍵節點,與其他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極為緊密。對策、新媒體、培育、網絡時代、網絡環境等關鍵詞處于次級中心位置,文化素養、互聯網、自媒體、網絡傳播等節點處于網絡邊沿位置,并逐步成為研究者所關注的重點,共同構成研究的總體網絡結構。
2.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研究熱點的時間演進

為了避免因主觀判斷所造成的結論偏差,筆者通過citespace軟件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科學的聚類分析(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關鍵詞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信息素養等方面。這些都是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領域中所關心的重要話題。這些聚類都有各自的研究主題和重心,但并不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共同構成了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整體態勢。從圖2還可看出,由2002-2018年間關鍵詞時區圖譜所確定的研究熱點呈現出兩方面特征:一是具有階段性。對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研究在不同時期研究重心都會有所不同,體現了研究的時代性與現實性;二是具有傳承性。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重心雖然會隨著時代發展而有所變遷,但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產生的,體現了科研工作自身傳承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規律性特征。
(一)主要結論
1.從總體研究狀況來看,自2002年來,學術界逐漸展開了對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研究,并取得了積極的研究成果。并且從文獻累積發展的角度看,研究主要分為研究起步期、研究積累發展期和研究穩定發展期,目前國內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文獻增長符合指數增長規律,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趨勢。
2.從發文期刊角度看,文獻發表呈現出總體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且主要集中發表于教育與信息類期刊中,但在核心期刊發文量較少,總體學術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3.從發文作者角度看,已有一定規模的研究者群體,但持續地深入開展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高產作者與核心作者數量不多,研究者群體的成熟度還不夠。
4.從關鍵詞分析角度看,通過高頻關鍵詞共現和聚類分析,從時空雙重維度揭示了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信息素養等問題是研究關注的重點。
(二)基本展望
以上研究結論無疑是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的重要成果。我們注意到,這些研究的側重點主要集中在信息素養和媒介素養等方面,強調大學生如何更好地適應網絡社會,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網絡資源來實現自身的發展。但是較為遺憾的是,在當今網絡社會中,一些大學生網絡犯罪、網絡不道德、網絡不文明等現象也經常見諸報端,因此,我們需要在引導大學生適應網絡社會、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更要加強大學的網絡法治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培育大學生的網絡法治素養和網絡道德素養,幫助大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網絡公民。這應當是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領域新的熱點話題。
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在文獻收集、整理和加工分析的時候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沒有將專著類研究成果納入統計分析范圍、檢索方式的單一化可能會導致文獻獲取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局限于從知網檢索數據可能會導致部分期刊所刊發的相關文獻數據被忽略等。因此,本研究的結論仍需要通過咨詢相關領域專家和社會調研來進行確證和糾偏,以便能改善后續的研究方法,得出更科學合理的結論,為深入研究大學生網絡素養這一重要主題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參 考 文 獻〕
〔1〕丁學東.文獻計量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208
〔2〕向運華,王曉慧.國內老年健康的研究現狀與反思——基于CNKI的文獻計量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05):23.
〔責任編輯:侯慶海〕